近年来,为了保证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自身的崛起,中国和印度都十分重视能源安全的问题。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避免两个崛起中大国之间的不良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有利于减少外交和经济资源的不必要消耗,也有利于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特别是保证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快速增长。
进入2010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在新的一年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走在复苏的前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将再一次引起关注。
一、日益严峻的能源压力
从印度的情况来看,它是一个能源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尽管其煤炭储量在世界排在第四位,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但是高效能源储量即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却明显短缺。截至2004年,印度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有7亿吨,天然气为9200万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已探明储量的0.43%和0.51%。 2007年,印度石油部长艾亚尔宣布,印度的石油储量为16.6亿吨。即使这样,按照11亿人口计算,人均储量只有1.5吨,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2。目前印度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5%。进口数量的增加,特别是石油价格的猛涨,使印度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外汇资产,成为印度外贸平衡的沉重负担。据印度官方推论,石油价格每上升5美元,印度的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0.5%,通货膨胀率增加1.4%。石油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正如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所说,“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仅次于粮食安全的严重问题。”
二、不断进取的能源外交
为了防止国际油价剧烈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印度国有石油公司从90年代中期便开始积极购买国外石油公司或油气田的所有权。1996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购买和开发海外资产的子公司——维迪什公司,以购买石油上游资产。该公司的规划相当庞大,准备到2025年将其海外石油产量增加到6000万吨。目前,印度石油公司在很多国家都购买了石油资产,例如在美国;俄罗斯;非洲的埃及、加蓬、利比亚、尼日利亚、苏丹;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东帝汶、越南;中东的伊朗、伊拉克、阿曼、卡塔尔、叙利亚、也门;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等。
从2001年至2008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经斥资110亿美元,投向苏丹、俄罗斯、越南、伊朗、伊拉克和缅甸的14个石油和天然气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例如,2001年2月,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俄罗斯签署长期协议,印方将投入17亿美元,获得萨哈林油田20%的开采权,这是印度对外投资中的最大手笔,突出表明它对获得海外油气资源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运作,该项目已经获得现实回报,2005-06年度已开始向印度国内供油。同年,该公司还在越南的天然气项目中获得45%的开采权,2002-03年已向印度供气。2004年,它在北非的苏丹采取合资方式开采当地石油资源,即向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购买其控股的“大尼罗河项目”25%的份额。此前,中国公司已从美国西洋公司购买了其中的股份。
2004年年底,印度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双方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印度将向俄罗斯的两个油田投资30亿美元,其中15亿投到萨哈林3号油田,另外15亿投到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在里海合资的“库尔曼加兹”油田。2005年1月,印度与厄瓜多尔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两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厄国的油田。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出价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在厄石油资产。2005年4月,印度邀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访印,双方签署了6项能源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两家印度企业购买委内瑞拉一座油田49%股份的协议。2006年初,印度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两项关于能源合作的协议。
此外,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还与国内外私营和国营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海外的油气资源。例如,2005年7月,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与钢铁大王米塔尔合作,共同在中亚和非洲实施勘探、开发和生产项目。2005年12月,信实工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在非洲进行石油勘探。
国际能源网讯:在印度政府的能源战略中,目前正在认真探讨从西、东、北三个方向取得宝贵的油气资源。也就是说,它正在积极探讨和推动从西亚、中亚和缅甸三个方向铺设抵印输气管道的计划。如果在地图上进行标识,我们不妨将其称之为油气来源的T型设想。所谓西线,就是铺设从伊朗经巴基斯坦至印度的输气管道;所谓东线,就是铺设从缅甸经孟加拉国至印度的管道(替代路线为绕道印度东北地区,然后径向印度内地以避开与之关系不佳的孟加拉国);所谓北线,就是铺设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再经巴基斯坦至印度的管道(替代路线为从中亚经中国新疆至印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西线进展进快。印度和伊朗已经达成谅解,计划铺设一条总长达2775公里、造价为41.6亿美元的管道。该管道建成后,印度每年将从伊朗进口500万吨天然气(价值400亿美元),其成本将比海上运输或海底传输低75%左右。尽管美国已经对此表示极大不悦,并致信印度外交部,要求后者停止与伊朗的合作计划,否则将依据《达马托法》实施制裁,但印度的态度相当明确,那就是继续积极推动该线管道。用印度石油公司总裁的话来说,要求印度的最高利益屈从美国最高利益是没有道理的。
东线的情况也比较乐观。2004年,印度帮助缅甸在安达曼海域发现储量高达14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2005年2月,印度与缅甸和孟加拉国能源部长就修建管道一事达成谅解,计划铺设从缅甸经孟加拉国至印度的输气管道。该项目预计投资10亿美元,每年可向印度供应6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为争取孟加拉国的同意,印度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说服孟加拉国,允诺每年向孟支付大约1亿美元的过境费,并划出两条陆地走廊为孟从尼泊尔和不丹进口电力和其他商品提供便利。
北线的设想难度较大。印度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一向较好,近年又不断加强对中亚外交的力度,其深层的考虑就包括获取中亚的油气资源。但是,由于此线涉及的因素更为复杂,特别是要通过战乱仍未解除的阿富汗,且要通过高海拔的克什米尔,无论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可供油气量都存在难以估量的变数。
三、成功合作的部分案例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它所蕴藏的石油资源仅为50亿吨,不到全球人均水平的7%。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它所购买的国外石油与年俱增。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1.78万吨,成品油进口量为3900万吨,同比增加9.6%,对外依存度为48.5%,2009年,中国进口原油接近2亿吨,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国际能源署预测,2010年中印两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为61%和85%,到2020年将分别为77%和92%。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印度是世界第五大消费国,马上将成为第四大消费国,到2030年它可能超过日本和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能源消费国。正如印度前石油部长艾亚尔所说,既然我们无法避免对进口能源不断增加的依赖,我们就必须利用石油外交来降低这种依赖的风险”。
基于这种认识,中印两国政府已经开展能源对话,进行能源合作。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印期间,两国政府发表了《联合宣言》,其中第9条指出,双方同意在能源安全和节能领域开展合作,包括鼓励两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在第三国协作勘探和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早在2004年,中印在苏丹“大尼罗河项目”中采取分别买入股份的形式成为事实上的合作伙伴。2005年12月,两国石油公司第一次联手以5.73亿美元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叙利亚的一处石油资产37%的股份。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还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伊朗一道开采雅达瓦兰油田,其中中国控股50%,印度控股20%。2005年2月22日,印度燃气公司与中方签订协议,印方投资2.43亿港元入股中国燃气公司,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两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2006年8月中印再度联手买下哥伦比亚一油田50%的股份。
2006年1月,时任印度石油部长的艾亚尔率领印度天然气代表团访问中国。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5份文件。此外,多边的能源对话也成为中印进行合作的舞台。例如,2004年11月,印度邀请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代表在新德里召开会议,希望集体与中东石油供应商谈判,以便降低石油溢价。2005年初,印度举办亚洲石油经济合作部长圆桌会议,邀请中国等参加。会上,包括亚洲主要的石油消费国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在内的国家同意采取一致立场,共同应对“亚洲溢价”和石油安全问题。2006年12月16日,中、美、日、韩、印五个能源消费大国的能源部长在北京开会,共同探讨如何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和能源安全的问题以及如何形成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另外,中印俄三国峰会和外长对话也提出了如何加强三方能源合作的问题。
四、避免恶性竞争的思路
作为两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印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加大。而同样作为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双方为获得国际油气资源确实出现了一些矛盾和竞争。
因此,在思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印能源合作时,我们必须注意坚持以下几个基本方针:
一是加强沟通。尽管有些商业行为需要保密,但是必要的沟通可使双方心中有数,趋利避害。二是注意规避。中印都是体量庞大的国家,在可能情况下应从长计议,避免两败俱伤的后果。三是促进技术交流。双方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长,可以采长补短,共同发展。四是共同推动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虽然中印在这方面的作用有限,但应尽量争取较多话语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马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