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能源论坛》杂志2010年4月7日文章:我们的朋友,中国(作者: R. Dobie Langenkamp)
“中国”――这个词在新闻中频频出现,在西方人脑海中已经留下太多的印象。
人们都在关注中国的各种问题,唯独有一件事情被人们忽视了,而它却正在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在的好处与双赢的局面。这就是中国在发展油气储备上的积极影响。
每天300万桶石油产量,加上火箭般发展的经济,中国有权寻求更多的石油资源,来推动国家的前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关注焦点。想想美国以前的遭遇,要知道现在的美国在两个稳定的产油区簇拥下,好处是如何源源不断的涌入国内的。
中国不仅意识到油气资源对国家未来的影响,而且与美国做法不同(简单化的用巨额资金购买石油,并把价格推得更高),中国在积极地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中国正在“走出去”,补充国内的石油储备,他们也似乎找到了办法。这样做不仅仅是减轻了中国在全球下的压力,同时也推迟了所谓“石油峰值”到来的日期。 (译者:“石油峰值”源于1949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Hubbert)发现的矿物资源“钟形曲线”规律。哈伯特认为,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任何地区的石油产量都会达到最高点;达到峰值后该地区的石油产量将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
中国将部分国内的油气资源开采交给外国公司运作。在外国公司开采油气这点上,中国也与俄罗斯、尼日利亚和墨西哥有所不同,来自当局的影响比较小。但是中国还未将探测到的潜在高产油区加以保护,美国在这点上做了很多工作。
中国没有将石油生产作为政治工具,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国在一些国际产油区的投资让所有的石油消费大国得到了实在的好处。如果全球的能源安全能建立自由公开的油气资源市场模式上,美国也许会避免掺有政治色彩的石油交易。
在西方视角看来,中国正在锁定所有的石油资源。这种观点忽视了几个事实:
1. 他们认为好像中国间接或非间接生产的石油,永远不能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消费;
2.中国所掌握的石油资源并非是被“锁定”。相反地,这些石油是国际商品市场中的一部分,而额外的产量也只是拉低了石油价格。试问,谁会认为中国握牢世界石油资源大权,然后把这一全球必需的资源统统关掉?
3.中国的石油公司有足够的权利去发展石油储备。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的公司,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面对中国的行动,西方这种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似乎在说着:“他们怎么敢?!”
4.过去对中国的指责还来自于其市场的孤立性――只顾国内市场,单纯、一味的出口,与国际市场联系不紧密等等。如今中国在石油市场上的积极态度逐步改变了以往的陈旧看法。他们正在转型,向更广阔的市场探索,积极参加到混乱激烈的全球石油争夺中。这个拥有悠久探险历史的大国正在从某种程度上平息了各方的指责,而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因此而笑得合不拢嘴。
当我们看到中国在困难重重的尼日利亚和加纳市场如鱼得水,在伊拉克高歌猛进,在乌干达挤走了意大利石油公司,在苏丹建设输油管道和炼油厂,又大幅增加对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进口,敢与和老牌的“七姐妹”竞争(世界七大石油公司)。有人认为中国公司得到了政府补助所致,但反观华盛顿是如何对待美国的石油公司,看起来是因为美国在这方面太成功了,而对已经花费了纳税人数十亿美元的能源产地视而不见,漠不关心。
中国在能源上的攻势,可能正在无意中改变世界石油体系。中国不是在和哈萨克斯坦修建输油管道吗?给了这个前苏联国家一个绕开俄罗斯与欧洲,自己定价的机会;俄罗斯通向中国的输油管道,不论哪一条都是获益匪浅。中国和日本竞争购买澳大利亚天然气,这有什么问题吗?
中国石油公司没有孤军深入,他们正积极地寻找合作伙伴。英国石油公司与中海油已经开始联手开采许多油田。中海油和法国道达尔公司在乌干达开采达成一致。中国也与加拿大合作,准备修建一条从加拿大重油产区到加拿大西岸的输油管道。在全世界范围,中国积极地加入任何形式的企业联合开发、合作伙伴、长期供货关系、政府减税政策与服务协议。
中国找到新的石油供应地区后,它的兴趣应该会慢慢转向其他方面:全球面对进展越来越困难的石油储备时,中国会扮演一个积极影响的角色。可以预见的是,在世界会遇到“石油峰值”和惊人高油价之前,中国已经成为了解决这一全球难题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