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项目投资大,相应的水处理工程投资也很大,单笔合同金额都在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然而,如此重大的工程建设,并没有引起行业的足够重视。
我国煤化工水处理量巨大,却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水样数据库的现状,有关业内人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建立煤化工水样数据库,开发出高效、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对煤化工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具有战略意义。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成为这个行业新的隐忧。
据了解,煤化工项目耗水量极大,2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耗水量高达2500万吨/年。而煤化工项目污水处理量也很大。为此,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限制高耗水工艺和装备的应用,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大力提倡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开发。
山西一家年产20多万吨甲醇的煤化工企业,在投产半年后,精馏工段出现醇油含量高、废水量大的问题,原先在项目投产前按照环评要求设计的水处理工艺已经不能有效处理。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出现与该企业类似情况的煤化工企业还有不少,在项目建设之前按照环评要求规划设计的水处理工艺与设施,项目运行后出现了“不适应症”,不能适应投产后水质与水量的变化,或者不能达标排放,或者不能经济运行,或者耗水量大和废水排放量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煤化工行业对节水减排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依然把水处理系统当作生产附属设施,并看成是“个别部门的事情”。业内对水处理技术与运行经验交流几乎没有。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系教授金锡标教授指出,煤化工企业节水大有文章可做,建立煤化工水样数据库,不仅有利于形成设计规范和数据参考,更有利于煤化工企业对全厂水系统进行集成分析,找出“瓶颈”,制定优化方案并实施。
实际上,煤化工项目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存在一定困难。一些水处理服务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么多种煤气化技术,非常需要建立水样数据库,形成煤化工水处理设计规范。但目前,设计院水处理技术力量薄弱,而各个设计院又各有各的设计指标,难以做到优化设计。
专家指出,各有关单位应摒弃保守态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尤其是随着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大型煤化工项目的投产,设计院和煤化工企业应着力探讨节水减排技术,早日建立专业水样数据库,并开发出适用技术,科学推进煤化工节水减排,围绕气化技术与主要配套工艺,建立完善的水样数据库,开发出高效、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与回用工艺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