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了一篇题为《石油制品补贴:昂贵、不公、上涨》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预算赤字大大增长,减少石油制品补贴可有效减少预算赤字,并帮助应对全球变暖。而预算节省则可以用来开展新项目,帮助各国减少贫困。而要做到这一点,各国需要采用新的能源定价机制,并支持能源体制改革。
能源补贴成本影响深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指出,尽管近些年来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很多,但各国政府都不愿意把国际能源市场的能源价格上涨转嫁到国内零售市场上,导致各国财政预算中用于能源补贴的比率越来越大,同时由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损失也未纳入能源产品的税收中,由政府一并承担。2003年至2008年年中,全球的能源产品含税补贴从4000亿美元上涨至1万亿美元。虽然2008年下半年补贴大幅下降,但到2009年又有所上涨,预计2010年全球能源产品的含税补贴将为7400亿美元至9700亿美元之间,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的1%—1.3%。该报告指出,含税补贴减少一半可使提供能源产品补贴的国家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1个百分点。
补贴绝大部分
都流向了高收入家庭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各国政府发放补贴的最初意图都是帮助本国最贫困人口,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补贴的大部分被高收入家庭瓜分。这一点在汽油补贴上最为突出,80%的汽油补贴带来的好处被40%最富裕家庭享有。尽管如此,减少补贴仍会对贫困家庭带来不小打击。因此,报告指出,各国政府在减少补贴的同时应当推出指向性更强的政策,保证最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如维持贫困人口所需能源商品的补贴,如煤油等。
控制能源产品补贴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很好帮助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报告认为,能源产品补贴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不应被忽视。减少补贴能很好控制汽油消费,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含税补贴减半可以帮助全球2050年前减少5%的温室气体排放。
改革能源定价机制
报告指出,政府对国内能源产品的直接控制是补贴改革的最大阻碍。尽管政府有时会调高能源价格,以减少对能源产品的补贴,但能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真实需求的状况还是时有发生。因此改革定价机制是改革补贴机制的必要条件,而改革定价机制的最佳方案则是使价格完全自由化。自由化能让能源产品价格“去政治化”。报告称,有证据指出,自由体制比自由定价机制更具政治生命力。但如果市场不完善,或者政府担心能源价格波动过大,则可以采用自动定价机制,即定期依照国际能源价格对国内能源价格进行适度调整。通常这种定价机制是政府实现国际能源价格到国内能源价格平稳过渡的较好选择,它不仅可以防止能源零售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还可以同时反映国际能源价格中长期的走势。最后,各国应加强能源体制改革,让能源制品补贴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