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知识 » 能源论文

能量价值论

日期:2010-06-10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方华国

能源资讯中心

2010
06/10
09:37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能量价值

    摘 要:作者在分析传统的价值论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能量价值论及能量价值决定论,并阐述了能量价值论的意义。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能量价值论 能量价值决定论

    1、劳动价值论分析

    ⑴劳动价值论

    从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不断修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前者创造使用价值,后者创造价值,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本身并不形成价值。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即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具有使用价值;2.必须是劳动产品;3.必须参与市场交换。

    ⑵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性

    劳动价值论产生于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当时人与自然的矛盾远未激发,而且马克思主要研究的是社会问题。但是,在他身后的一个世纪,整个世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征服自然的足迹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人类开发利用的领域涉及到地球上的每一种资源。生态危机、资源短缺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传统劳动价值论开始显示出它的局限性,正需要我们去总结和发展。

    2.1劳动价值论过分强调了人类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忽视了自然力对商品价值的影响及商品价值本身包含着资源价值的事实。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因此,可以说剩余价值有一个自然基础……”.但是他接着又说:“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劳动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同一劳动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因而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使得必要劳动时间各不相同。这些自然条件,只作自然界限对剩余劳动发生影响,就是说,它们只确定开始为别人劳动的起点.就是说,自然条件只影响人们提供剩余劳动的多少或创造剩余价值的多少、或某个地方生产某种商品的时间、而并不影响生产某种具体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并不影响商品的价值,然而马克思却忽视了几个事实:一是土壤肥力对农产品价值的影响。土壤肥力有自然递减的规律。要保证农产品的产量必须不断增加化肥、农药、机械、人力等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也就是在同等数量的农产品中凝结的人类一般劳动将不断增加,即农产品的价值将不断增长;二是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广泛开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难度将越来越大,矿井越挖越深,矿石有用含量越来越低,在同等量的资源开发中也同样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劳动,那么其价值量也就越来越大了;三是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大量的排泄物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每年因环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仅中国1992年就达3445.5亿元,也就是说,为此我们要多付出3445.5亿元的代价;四是掠夺式经营,以大量牺牲资源的形式也能获得较大的价值,这时劳动的作用就显得不重要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用劳动价值论很难解释。

    2.2。“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的结论不符合生态资源早已成为商品的客观事实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土地、矿山、森林就已进人市场而参与商品交换了,可能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自然资源十分充足,环境污染,资源破坏还未达到危及自身生产的地步,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再加之马克思着重研究的是社会问题,所以生态资源有没有价值,就不可避免的被忽视了。但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生态资源、自然产品进人市场参与商品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了。土地、矿山、草场、森林、水域等等都被用来交换而成为商品,甚至连洁净的空气、美丽的风景区、沸腾的矿泉水等也进入了商品的交易世界。不承认生态资源是商品必然导致资源无价值。生态环境无价值的错误观念,促使人们竭泽而渔,无节制地使用或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2.3劳动价值论忽视了对生态价值的研究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也曾多次提到过破坏生态给人类带来的恶果。但是当时生态问题毕竟还未充分显露出来,还没有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性的问题,所以生态价值也就没有提到理论家的案头上来。在世界森林由76亿公顷下降到25亿公顷,而且仍以每年20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沙漠土地达400亿公顷而仍以每年600多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的今天,生态价值对人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4劳动价值论忽视了对负价值的研究,因而不能解释因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是什么价值。

    “劳动是财富之母”,但是人类劳动创造的并非只是财富,并非只生产有用的商品,而是在为自己生产有用的商品的同时,又为自己创造了许多危害自己生存的污染物、废弃物,如果说商品里凝聚着人类一般劳动,那么废弃物中同样凝聚着人类一般劳动。为什么商品有价值而废弃物没有价值呢?是因为商品有使用价值而废弃物没有使用价值吗?其实只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一下人类劳动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过程中的作用,就会发现人类劳动可分为有用劳动和无用劳动两种。有用劳动创造产品、机械、设备等正使用价值:表现为正价值;无用劳动创造的废弃物等负使用价值,表现为负价值,比如生产一吨栲胶排出2.5吨被污染了的废水、一吨栲胶投人了劳动具有了使用价值,表现为正价值,2.5吨被污染了的水同样凝聚着人类劳动,但是无用劳动,排人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表现为负使用价值,形成负价值。

    2、能值价值论分析

   ⑴能值价值论: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生态经济学家H.T.Odum提出能值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商品内包含的能值数量。能值即是产品形成所需直接和间接投入应用的一种有效能总量,由于能量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统一度量,H.T.Odum又提出了太阳能值的概念,将各种能量形式统一换算成太阳能值单位(sej).并且创造了一整套计算方法。

    ⑵能值价值论分析:能值价值论是在能量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提出了能值和太阳能值的的概念,试图解决价值的统一度量问题,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用能值对社会经济自然进行统一度量和计算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能值理论作为一种价值理论仍有一些值得探讨的的问题。

    1、能值价值论忽视了价值的向量研究。价值是以人的需求为主体的,不管是自然生产力还是社会生产力它们的生产结果不外乎两种:一是生产出对人类有用的物品和服务,表现为正价值,一是生产出对人类有害或无用的物品和服务,表现为负价值。比如说:100单位的能量生产出了50单位能量的商品,耗散了10单位能量,同时生产了40单位能量的污染物,你能说这50单位能量的商品的价值仍用100单位能量来计算吗?

    2、 能值价值论与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相冲突。价值规律要求社会总价值=社会总商品。然而按能值价值论分析,其结果是社会总价值远远大于社会总商品。因为能值价值包含了生产过程中耗散了的能量部分。

    3、其他价值理论

    ⑴有效资源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稀缺性决定的。如瑞士经济学家瓦尔瓦斯稀少价值论,认为稀少性是价值的起因,他认为物品要有价值,必须是有用的,又在数量级上是有限的,即必须具有稀少性或“消费一定量商品所满足的最后欲望的强度”。

    ⑵收益决定价值论:认为有价格的东西应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是劳动创造的。价格的高低取决于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

    ⑶使用价值决定论:认为生态经济资源的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⑷劳动价值泛化论: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和航天事业的高度发展,地球上所有的资源都凝结了人类的劳动,且其他一些星球亦具备了劳动价值。

    ⑸主观价值论,即边际效用论:是19世70年代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提出的理论。他们的理论以消费者的欲望为出发点,认为价值是一种心力的判断,不是理论的特质或客观的实体。
 
    ⑹均衡价值论,即均衡价格论:这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众价值理论。按照马歇尔的理解,事物的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亦即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实物交换比例。以货币表现其比率,即为价格。

    ⑺三元价值论:丁建中、解强在《价值形成和分配的基本原理新探》中提出三元价值理论,他们指出商品价值的源泉来自于自然生产力、物力资本生产力、人力资本生产力的共同作用。

    ⑻要素价值论:晏智杰认为,商品价值是商品效用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商品价值源泉问题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源泉问题。

    ⑼大系统价值论:王志华认为,价值是事物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供需意义。价值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智能劳动两方面。但价值源泉不同于价值本身,就象儿子来源于父母,但儿子的价值并不由父母决定,而是取决于儿子对社会的作用。

    ⑽资源贡献价值论:张元元、李金亮提出:商品价值=资源稀缺系数×资源满足需求的功能÷资源成本。

    此外还有社会劳动价值论、整体劳动价值论、统一价值论、利益价值论等等新的价值理论。都对价值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能量价值论的诞生

    商品价值的核心是它能否满足人的需求。而人的需求是在不断发展的,因而价值理论是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而不断发展的。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五层次说,即:生理需求、安全感需求、归属感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从空间上讲,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微观、中观、景观、宇观四个层次。微观需求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物品和占有,中观需求则是指对社会秩序、公共环境等公共物品的分享,景观需求是指对生态环境、国家安全等景观层次的需求,宇观需求主要是指人类对宇宙环境的需要。传统的价值理论研究的只是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需求,甚至连文化、科技和服务都没有纳入研究的范畴,更不用说其他公共物品了。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类的消费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价值理论当然也要不断发展。人们对价值源泉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威廉•配第把价值的源泉理解为生产金银的劳动,亚当•斯密将其扩大为包括农业和制造业在内的一般劳动;李嘉图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马克思再将价值源泉归结为一般的和抽象的劳动。商品价值源泉一元论确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人类中心主义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对传统的价值理论进行反思,相继提出了价值源泉三元论和多元论等新的价值理论, 一些专家学者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生态、经济两大系统之间及其复合体生态经济系统内部运动的根本动力和本质联系是能量。从1840年开始就有人运用能量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1880年S.Podalinsky提出了农业的能量预算、人类劳务的能量返还等初始的能量价值理论,1909年W.Ostwald提出“新能量技术带动下的文明进步,1983-1996年H.T.Odum提出了能值价值论和能值定量分析法。

    5、能量价值论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和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一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说确切一些,劳动只能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一种能量变换过程,而不是物质变换过程,人类劳动一一人体能量的释放而获得自然界中更多的对自己有用的能量,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只是能量的不同载体而已。只要我们抽去一切表象的东西,就会发现世界一切事物都是通过两种东西联系起来的,这就是能流和物流。而且这两者是同时发生作用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动力。在人类未出现之前,自然界能流都是单通道的,即无机环境一生产者一一级消费者一二级消费者一三级消费者一四级消费者一无机环境。在人类出现以后,能流物流就变为双通道了,一个通道是生态系统自身内部的流动,另一通道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以人为中心)之间的流动。在人类刚刚诞生时,人与自然之间的能量变换还是处于分散的、无意识的、简单的状态,后来随着经济系统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不断完善,能流不仅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而且也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即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多种形式的对自己有用的能量,“运动自己的臂和腿、头和手”——所释放出的能量,生产成能量载体一商品,并同别人进行交换,为了这种能量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货币,因而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便出现了第三种联系方式一价值流。价值流是世界联系的最高形式,但它又不是超于能流物流之上的独立的空有的运动,而是以能量流动为内容的,是能量流动的文字符号,“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的作为人类劳动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这种劳动力的耗费、作为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就是人类劳动时所释放的能量。

    那么能量与价值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在这里的价值当然与劳动价值论里的价值概念是有区别的,自然能和人类生物能在运动过程中创造了对人类自身有用或有害的环境和物品,也就为人类创造了正使用价值或负使用价值,即表现为正价值和负价值。可见所谓价值就是积聚在生态环境或劳动产品中的自然能和人类生物能的总和。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永远朝着一个方向流动,即从有效状态转换成无效状态,有效能量创造正使用价值表现为正价值,无效能量创造负使用价值表现为负价值。每当我们开发资源生产产品时,总有一定的能量被转化成了不能再作功的无效能量,我们所获得的有效能量就形成正价值,表现为商品或有益的生态环境;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就是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也就是说耗散了的能量创造负使用价值表现为负价值。

    热力学定律表明,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即可利用的能量越来越少,直至趋近于零。根据能量价值论原理,宇宙间对于人类的价值也是一个常数,而且这个常数也是随有效能量的减少而递减直至趋近于零的。对于整个宇宙能量来说这当然只是理论上的问题,因为它到零界点的年限是以亿万年计算的,这对于人类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来说,却又是另一番情景。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曾作过分析说:“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是有限的,地球上可再生的能源也是有限的,而且一旦消耗殆尽,它也会变成不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虽然就其总量而言是永不枯竭的,但按其到达地球的速度和形式而言,却又是十分有限的了.”这段话向我们揭示了地球上能源贮备的有限性。我们今天多浪费一份能源,后人那里将减少一份价值的创造权和享受权。我们决不能留给后人一片《寂静的春天》。

    6、能量价值商品论

    劳动价值论规定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随着人类人口数量的激增,科技、经济的的高速发展,人类需求的快速增长,价值理论的不断发展,商品的概念也应该随之发展。能量价值论认为,商品是对人类有用的、人类愿意为此支付费用的有形(包括一般商品和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包括文化、科技、服务、艺术、公共管理等)劳动产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因为它们都符合稀缺性和有用性两个条件,并且都已成为市场交换的对象了,只是交换的方式不同罢了。

    7、能量价值决定论

    要讨论能量价值的决定,首先必须确定能量价值的范畴。能量必须以物质为载体,它是以物质运动的形式出现,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所以能量价值是以物质的能量运动为其研究对象的,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精神生产。它是以人类劳动产品——商品为中心,又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及各种资源的一个复合价值群体.传统的经济学是把经济系统当作一架永动机来研究其物质和能量的供求平衡的,忽视了经济系统的增长是以自然系统的供应为基础的这一基本道理。更忽视了自然系统早已全面参与到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客观事实。

    7.1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决定

    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商品才具有价值,生态系统是没有价值的,因为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不能进人市场参与交换而成为商品。其实不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事实上早已进人了交换,只是这种交换是在不自觉、不情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生态系统特别是其主体森林、草场、动物、水域是为全人类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提供生命基因库的共同财富,但是在局部地区的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贪欲疯狂地砍伐森林、采掘矿藏、破坏表土,以对全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代价换取自己的经济表象上的增长.例如美国只占世界人口6%,却要耗掉全世界l/3的能量;日本则以热带森林的大量消失为代价换取自己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利润。都是将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转换成了商品价值。著名旅游胜地九寨沟出买的就是优美的生态环境。那么生态价值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中国环境报》在1989年6月17日一篇文章中曾下过这样的定义,“生态价值是自然物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由于负熵流(主要是太阳能辐射)的输入,提高了自然事物的有序性,从而为人类对它们的利用创造了价值。”这个定义虽然强调了能量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但仍没有指出生态价值的真正实质。我认为从能量价值学说出发,生态价值应定义为“生态价值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太阳能、人类生物能、地球自身贮备能(指矿物能)的输入和作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有序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从而为人类对他们的利用创造了价值,即生态价值就是积聚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总和的有机构成”。由于能量价值有正负之分,因而生态价值也有正负之分,当一个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有效能量占主导地位,因而其生态价值是正价值状态,当这个系统内充满着耗散了的能量时,这个系统就表现出负生态价值,象沙漠就是此种情况。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价值有一个平衡极限,当我们从该系统中进行那种不情愿的价值交换达到一定界限时,这个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就将逐渐失去,只有在这个平衡极限以上生态价值才对人类具有意义。所以我们决不能无视生态价值规律,竭泽而渔。国际环境伦理学学会创办人之一、美国的罗尔斯顿把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归纳为十种价值,张建荣指出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五大功能。这些价值和功能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运动的结果。

    W=(q+k+n)×r×t
 
    W是生态系统的价值,q代表资源积聚的太阳能价值量,k代表资源积聚的地球贮备能价值量,n N一人类劳动过程中积聚在商品中的劳动能量价值,r是生态系统的规模系数(生态系统的规模价值是1+1>2),t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系数(一个生态系统不同的结构其价值是大不相同的,结构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甚至是负数)

    7.2自然资源的价值决定

    资源本身的能量积聚是它成为人类加工利用的基础。这就是为什么人工林木材和原始森林木材具有同等价值的原因,因为它们都积聚着同等量的能量,而并不因为一个是劳动产品、一个不是劳动产品而价值不同,或一个能进入市场、另一个则只能烂死在荒山野岭之中,可见:

    资源的价值量=积聚的太阳能价值+地球贮备能价值+生态价值分摊值。

    用一公式表示为p=q+k+m。

    式中:p代表资源价值量,q代表资源积聚的太阳能价值量,k代表资源积聚的地球贮备能价值量,m代表该资源在系统生态价值总量中的分摊值。

    7.3广义商品的价值决定

    广义的商品包括一切参与市场交换的自然产品和劳动产品。其价值决定公式可表示如下:
W=P+N+R    ①式中W一广义商品价值,P一资源价值,即 p=q+k+m,N一人类劳动过程中积聚在商品中的劳动能量价值,R一一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耗散了的有效能量总和的价值,表现为负价值.
W=q+k+m+N+R    ②假如资源本身的能量为80个单位,其生态价值的分摊值为10单位且表现为负数,在变成产品的过程中积聚了人类劳动20个单位。然而在商品生态过程中生态效率和利用率极低,耗散了有效能量100个单位,那么这个商品对人类的价值为:W=80-10+20-100=一10(能量单位价值),也就是说这商品给人类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祸,因而这个商品生产者不仅不该获得收益,反而还应该对社会作出赔偿。在我国的大部分靠资源消耗来增值的乡镇企业,这种现象恐怕是普遍存在着的,然而那些企业之所得到的价值事实上是100个能量单位价值而决不是一10个能量单位价值,那么其祸害只有让整个社会来承担了。因为传统理论无法承认资源本身拥用的80个能量单位的价值量,更无法承担或说明100个单位的负价值的存在。

    由于目前的核算体制是以国家为核算单位,国家之间由于其发展程度、社会制度等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利益,生态价值的主体仍以国家为范畴,所以为了使国际贸易及国家利益公平合理,国际间交换的商品计算公式应为:w=(q+k)+ImI+N+lRI
    例如用上述数作例,则W=80+10+20+100=210(能量单位价值)
    再看一个具体商品的生产过程:
 
    财富生产流程图

    从图可以看出,商品价值应是1+2+3+4+5+6。6是负值。传统的经济学只考虑了前辈项,4、5、6三项都未纳入视野。

    国际贸易中购买方也只是支付了前三项的费用,后三项完全没有考虑。4、5两项被购买国无偿占有,6项的污染却留给了商品出售国。

    所以,作为商品的获得国,不仅应预付劳动价值,而且还必须承担其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分摊值和由此商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负价值。否则落后国家只有等卖尽了家财以后去浪迹天涯了。

    8、能量价值论的价值源泉:从能量价值论的观点出发,商品的价值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能量。但是,从形式上看却表现为两个。一是自然能量,一是人力能量。尽管商品形式丰富多彩,但其来源无非两类:一类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类是经济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前一类商品虽然没经过人类劳动的加工,属自然生产力的产品,但因其具有稀缺性不能无限使用,且其具有与人类产品一样的功效和能量积聚。第二类商品是人力、自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离开了自然力就象离开了人力一样,任何财富都无法形成。即使人本身的存在,也需要消耗自然物质,也需要占有一定空间。这种物质和空间是大自然赋予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无限的。所以,第二类商品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人力、自然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抽去人力和自然力的具体形式,就只剩下能量了,也就是说能量构成了商品价值的源泉。

    9、能量价值的度量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实际上就是说,商品的价值是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人类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体生物能量。在某种意义上说,劳动价值论也是一种能量价值论,只是不彻底而已。能量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自然能和人力生物能的总和。而能量的通用度量单位是焦耳,根据能源学家和能量分析学者的研究结果,不同形式的能量其功能和效果是不相同的,无法进行统一度量和计算。H.T.Odum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能值和太阳能值的概念,因为地球上几乎所有能源都与太阳能有关,他把不同种类的能值换算成太阳能值,然后再以此为基础,计算全球种类经济资源的能值总量。但是由于H.T.Odum的能值概念有问题,由此而来的太阳能值当然也就不能用了。由太阳能值分析出来的社会财富远远大于实际上的社会财富。所以,能量价值的度量应该把不同形式的能量统一换算成太阳能焦耳,然后再进行统一度量和核算。

    9、能量价值论的意义

    10.1能量价值论告诉人们,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和社会整体的循序前进的变革,它包含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增长是在原有基础上单纯数量上的增加,它主要包含量的内容。发展和增长是相联系的,发展离不开增长,没有数量的增长,也无从谈论质上的发展,但是能量价值论告诉我们,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增长只是立足于眼前,发展却立足于长远,增长较少机会均等,发展却强调本代人和后代人及本代人之间的机会均等。这包含着两种思想,一是增长可以以大量消耗资源来换取,而这却是有碍发展的事。二是片面的经济增长导致经济社会系统的混乱,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将大量的有效能量转化成无效能量,即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人类生存,缩小人类生存空间,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反弹经济增长;又由于饥荒、灾害、事故而影响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信念等等。盲目的经济增长等于是将后代的犁铧造成当代人自相残杀的弹头。

    10.2能量价值论证明自然资源也是生产性资产,应该引入资产表。

    能量价值论表现我们人类拥有的资产总值为一常数,而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如  果今天我们不把自然资源列人我们的资产平衡表,明天我们就不会明白为什么生产与今天同等量的产品要花费更多的投人,更不会明白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资源出卖得越多越穷。假如一个地区有资源总值为1000万个能量单位,按平均每年开发l万个能量单位计算,可开发1000年,但是如果当地的人们为了追求无尽的物质财富,将开发强度增加到每年10万个能量单位,那么开发年限由1000年一下缩短到100年了,如果这个资源没有列入我们的资产表,那么我们社会盲目地高兴于眼前获得虚假的增长,却看不到飞速减少的自然资产。失去了资源的支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0.3能量价值论强调生态价值也应列入人类资产总表

    人们为了自己小家庭生活的美满幸福,总是要花费巨资去购买各类高档商品、花卉,将自己的居室打扮得富丽堂煌,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固定资产来加以炫耀,然而却没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资去为人类共同生活的斗室一一地球打扮得更加富有生气,并以此作为人类的固定资产来加以欣赏。人们知道没有那些高档商品、花卉,他们难以从居室生活中得到美的享受,因而十分珍惜这些资产。如果让大家知道,没有生态价值这份资产,我们人类就难以生存,难道不会得到大家的珍视吗?

    10.4能量价值论告诉人们,人类劳动并非只给自己带来福音
 
    能量价值论证明了负价值的存在,同时也警告人们:我们在获得大量的有效能量时,也同时制造了巨大数量的无效能量,这些无效能量正以废物质、沙漠、土壤流失、自然灾害等形式侵蚀着人类的躯体以及经济系统的发展。能量价值论告诉我们,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不能如实反映一地一国的发展情况,人均国民收入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在进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时,必须考虑同等年份所产生的负价值的影响。

    10.5能量价值论证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世界生态系统为代价的

    美、英、法、德、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都依靠对殖民地的资源掠夺来换取自己的高速发展的,直至当今他们国内的繁荣仍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牺牲为代价的。传统的价值论认为,他们对落后国家的掠夺,主要是通过资本输出进行的,这不能完全解释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本质,因为现在许多国家已出现了资本倒流现象,能量价值论才能完全揭穿资本主义掠夺的秘密。因为资本掠夺只是劳动价值的一部分,而整个资源价值部分则全部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无偿占有,因为历来都没有承认资源价值,所以这个比资本剥削大得多的剥削反被人们所忽视。此外,由于对资源的过渡开采所造成的负价值也被忽视而为落后国家自己所承担。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是以世界生态系统的牺牲为代价的,按照能量价值论,他们就不仅要偿付资源价值,而且还要承担其负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分摊值。

    10.6  能量价值论告诉人们,能量是世界发展和演进的动力。一个系统要发展,一个国家要前进,就必须占有充分的能量资源。当今世界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能量资源的争夺。提高能量输入总量和利用效率,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关键。可以说,能量价值论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资本论》(1954年人民版),第1卷第1-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5页(1979年人民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62页
(4)《人类处在转折点》罗马俱乐部研究报告,米哈依罗•米萨诺维克、爱德华•帕斯托尔著,刘长毅、李永平、孙晓光译,中国和平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⑸《生态经济学新论》严茂超著,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年出版。
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张象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
⑺《繁荣地走向衰退》霍华德•T•奥德姆、伊丽莎白•C•奥德姆著,严茂超、毛志峰译,中信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⑻《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蓝盛芳、钦佩、陆宏芳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⑼《都市生态经济与能量》黄书礼著,詹氏书局2004年出版
⑽《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
⑾《聚焦:劳动价值论在中国理论界》郭京龙、李翠玲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出版
⑿《经济价值论再研究》晏智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⒀《生态经济学》唐建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⒁《B模式》(美)莱斯特•R•布朗著,林自新、暴永宁译,东方出版社2003年出版
⒂《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编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出版
⒃《生态容量及环境价值损失评价》刘年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⒄《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美)A•迈里克•弗里曼著,曾贤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⒅《环境经济学》王玉庆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⒆《环境经济学》宫本宪一著,朴玉译,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20)《劳动价值论》钱津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
(21)《反熵•生命意识•创造》谢谢嘉幸著,工人出版社1989年出版
(22)《珍惜地球》(美)赫尔曼•E•戴利、肯尼思•N•汤森编
(23)《我们的地球》陈南、各舸、缪绅裕、蔡亚娜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4)《生态经济学》王松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方华国 湖北黄冈市旅游局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