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未来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大计,替代能源本来就是新闻聚焦的领域,最近的微妙变化在于神秘面纱被摘掉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办、财政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等部委官员们,都在不同场合以更加透明的方式描述替代能源的战略、技术成果、未来目标。
如果说在去年冬天,中国的替代能源战略主要还属于学界和业界诸多精英讨论的题目,进入2007年以来,它已经成为广大公众兴味盎然的话题。
事关未来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大计,替代能源本来就是新闻聚焦的领域,最近的微妙变化在于神秘面纱被摘掉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办、财政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等部委官员们,都在不同场合以更加透明的方式描述替代能源的战略、技术成果、未来目标。
大型国有企业,比如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神华集团、中粮集团,对替代能源各怀雄心,经常传出最新的投资发展计划。更多的科研单位、中小企业也投身其中,在替代能源的不同路径展开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股浪潮。
在全球石油资源面临枯竭的大背景下,寻找更加环保的替代能源,无疑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在采访中,《中国投资》时时体会到一种更加强大的雄心和自信,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的思维没有受国际油价一时涨跌的牵绊,而是面向未来,是一种战略性的深谋远虑。
在我国的能源安全策略中,发展替代能源是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
在更大的时空视野中,这其实是一场科技研究的竞赛,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行研发投入,在研究替代燃料及推广新能源方面已有一批新成果。
对核心技术的追求,是我国长期不懈的重要坚持。中国是一个大国,必然寻求对未来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导能力,并且为全球未来能源做出贡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替代能源技术已逐步成熟,部分产业化示范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试点进展顺利,为进一步发展替代能源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于我国替代能源的大战略方向,早已指明。去年11月20日上午,在研究替代能源发展的国务院工作会议上,副总理曾培炎指出,发展替代能源要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当前,要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积极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电、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尽可能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1月份,《中国投资》专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吴吟巡视员、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司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韩文科所长等权威人士,深入解读替代能源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国家财政支持替代能源的体制、全球替代能源未来大势等重要方面。
不止于此,在大量采访产业、科研等资深人士基础上,《中国投资》还系统地梳理了燃料乙醇、煤基能源、生物柴油、秸秆发电等四大热点,细致解读核心技术、重大项目、产业化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剖析替代能源发展的投资机会,以供投资人士参考。 [page_break]
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巡视员吴吟
近几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请您谈一下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的战略意义。
吴吟: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2006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47%。石油供给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着眼于长远发展,发展替代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应该遵循能源结构演变规律,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按照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资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思路,大力开发利用水电、风电、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只有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才能提高应对高油价和原油供应趋紧的能力,才能弥补快速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才能有效解决区域性能源品种短缺问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和制定替代能源战略方面,发改委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吴吟:2005年底以来,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组织开展替代能源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替代能源。
从大的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五件事情:一是成立替代能源研究领导小组,组织石油、石化、煤炭、汽车等行业30多家机构和科研院所的100多名专家,开展替代能源专题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二是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推进工业节能,鼓励发展节能汽车、柴油车,实行节约替代。三是开展煤代油气,乙醇汽油等替代燃料试点进展顺利,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清洁一次能源。四是加强替代能源技术逐步成熟,部分产业化示范工程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之中。五是陆续制定出台了一些支持替代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
目前,我国替代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什么?
吴吟:受到目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各种替代能源在资源、技术、能效、经济、环保等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无论发展哪种替代能源,替代量都有限。只有因地制宜地多元化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可行、最大限度的替代。
一是全方位强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最现实的能源替代。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财税政策,大力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严格规范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单位GDP能耗降下来,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20%的节能目标。
二是多层次开展能源替代。在化石能源、石油、车用液体燃料三个层次上同时实施替代。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尽力扩大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在可以替代石油的领域,限制并逐步过渡到禁止使用石油;因地制宜发展替代能源。
三是多元化发展替代燃料。在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大力开展燃料油替代,尽可能减少石油消耗。高起点发展煤基和生物质车用替代燃料,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和示范,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基液体燃料,在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不破坏环境、不顾此失彼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
四是高起点推进化工原料替代。加快发展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技术,逐步改“油头”为“煤头”,减少石油作为化工原料的消耗,拓宽石油替代的领域和方向。
我国替代能源的发展重点,一直是产业界、投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对发展重点的准确描述应该是怎样的?
吴吟:在尽可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前提下,以煤炭和生物质为主,从燃料和原料两方面替代石油。
一是重点发展车用替代燃料。“十一五”期间,加强车用替代燃料的研发与扩大示范,完善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进一步确定发展重点,加快发展。在煤基液体燃料方面,加快煤制油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气,开展二甲醚汽车示范工作,提高发动机和材料的可靠性、耐久性。制定和完善车用甲醇燃料标准,继续在一些地区的定点线路上,稳妥开展甲醇燃料应用示范。在生物质液体燃料方面,重点发展木薯、甘薯、甜高粱等燃料乙醇。开发动植物废弃物、麻疯树、黄连木等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以农林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素燃料乙醇和合成燃料,建设工业性试验和示范项目。在天然气燃料方面,在资源优势地区的特定车辆上推广应用天然气,发展各种燃气动力及混合动力汽车,完善和建设燃料输配系统。
二是把替代化工原料用油作为重点。“十一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正在走向成熟的煤制烯烃等技术,加快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工艺和技术,建设商业化运营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煤炭的最佳利用形式是发展多联产。煤基多联产的龙头工艺是煤炭气化,根据市场需求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原则,可以同时生产化工产品、液体燃料和电力,具有产品结构灵活、生产成本低和能源转化效率高等特点。在多联产中,煤炭中的污染物可被最大限度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如硫可回收利用、高纯度二氧化碳便于利用或封存,从而实现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污染物的近零排放。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为原料生产替代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是我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选择。但从长远看,还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在替代能源工作方面,发改委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吴吟:发展替代能源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加强替代能源科研开发,加快产业化步伐,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我们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四个方面:
一是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在现有工作和各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替代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确立产业布局和阶段性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协调发展。加快替代能源新技术的国际合作,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支持力度,对替代能源实行项目支持、财税和补贴等优惠政策。
二是尽快完善标准体系和规范市场。加快完成煤基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相关国家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尽快完成甲醇燃料应用对人体影响的跟踪研究与评价。严格替代能源项目的市场准入,对发展规模、能源效率、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提出明确规定。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维护公众利益。
三是注重提高技术档次和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科学设定替代能源技术准入门槛,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努力减少替代能源生产过程中的耗水,加强对余热、硫化物、二氧化碳等综合利用,真正做到“吃干榨尽”,实现资源化和再循环利用,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四是加强自主研发和国际合作。完善创新机制,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为新技术扩大示范创造便利条件。配合973、863等主要国家科技规划,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和国际合作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探索生产可应用的新能源。 [page_break]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专访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胡静林司长
在发展替代能源方面,财政部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胡静林:去年1月5日,金人庆部长指示我们做一些替代能源的研究。回来后,经济建设司邀请了一流专家,组成一个调研班子,对石油替代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结果是:近中期有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液体能源,对能源替代、农民增收、环境友好的外部效应都比较好;另一条是煤制油,总体来说还是化石能源之间的转换,但要想在近中期形成大规模替代,煤制油还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我们提出,争取到2020年把石油对外依存程度控制在50%以内。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提出了一些财税政策的保障机制:风险分担,成本分摊,研发投入。
从远期发展目标看,我们提出发展氢能的建议。在氢能替代方面,美国加州走得比较远,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制氢、储藏、运输等环节还没有解决好。但氢能是一个洁净能源,也许再过二、三十年时间,氢能将成为替代能源的主力。这份《关于加快发展我国石油替代能源的政策建议》的报告,经金人庆部长呈交给国务院。去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批示:“金人庆同志的建议应予重视。加快发展我国石油替代能源,要总体规划,科学论证,确立重点,政策扶持,积极推进。此事列入国务院议事日程,印发国务院领导同志”。
接下来,我们紧锣密鼓地展开研究,作为经济建设司2006年工作的头等大事。除了继续研究生物质能和煤制油,我们还深入研究了风能、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提出了财政税收政策方面的建议。下一步,我们还要研究制定光伏发电、秸秆成型、秸秆发电等方面的财税扶持政策。
应该怎样理解“风险分担、成本分摊、研发投入”的财税扶持政策?
胡静林:生物质能源的成本很高,但具有良好的外部效益。一般来说,发展生物质能源盈亏平衡点大约在65美元/吨左右。目前,欧盟对生物柴油的补贴差不多在1万元/吨,国外柴油价格一般是1.5万元/吨。美国发展燃料乙醇也是一样,联邦政府免税,州政府也免税。
借鉴国外经验,生物质能源的高成本应该由化石能源消耗者来共同承担。我们提出了成本分摊的体制,未来在征收燃油税的时候政府应考虑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征收生态附加税的方式。
在目前,这个政策建议提出得似乎超前了一点。但要想把生物质能源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这样做。
目前,国内对燃料乙醇已经制定了补贴政策。对河南天冠、黑龙江华润、安徽丰原、吉林燃料乙醇等四家企业,我们一直在给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其实就是成本分摊的形式,只不过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施行机制。
发展生物质能、煤制油的最大风险是石油价格的变动。石油价格高,搞煤制油肯定能赚钱,搞生物质能离盈亏平衡点也差不多;但石油价格如果再跌到30多美元,发展煤制油就会亏损。
我们借鉴南非沙索公司的做法,他们就有一个风险分担机制。具体思路是:在盈利时,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作为风险基金,一旦发生亏损,就用这笔钱弥补。如果风险基金不足以弥补亏空,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对企业来说,政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风险分担环境,有一个稳定的市场预期,就可以进行理智的投资。
第三个机制是研发投入。发展替代能源成本高,风险大,归根结底是技术问题,瓶颈没有突破。特别像生物能源的发展,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关键技术还没突破,一旦突破成本自然就下来了。
目前看,不管是煤制油、风电,还是太阳能、生物质能,都是新兴的高技术领域,对技术研发投入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包括现有的科技部863、973计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都应向这方面倾斜,支持企业攻克一些难题。
要有战略眼光
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很大,目前已经从去年最高峰时的80多美元下调到50美元左右。您如何评价油价波动对我国替代能源发展的影响?
胡静林:我认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用战略眼光看待替代能源。如果你已经想清楚这是一个永恒的战略问题,就一定要用战略的方式来思考。金部长有一句话,替代能源研究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能源是关系到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要保证经济安全,国家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不能因为油价高低,或者因为煤价的高低,也不能因为替代能源原材料价格的高低,就否定或改变替代能源战略。
如果已经想清楚,战略已定,可能有时成本会高,但这个高成本就是为了保证将来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我们要以一种战略眼光看待能源安全和替代能源。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理由之一就是“石油枯竭论”。关于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的紧迫性,您是怎么理解的?
胡静林: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从来不认为能源会真的没有。沙特前石油部长有一句话:人类告别石器时代,不是因为找不到石头,同样,人类告别石油时代,也不会是因为没有石油。人类可以找到更好的能源替代石油。
积极发展替代能源,从我国来讲主要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但从国外来看,环境保护已经与能源短缺变得同等重要了。欧洲能源政策的核心,已不是解决能源短缺,而是环境问题。
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我认为在中国也是非常关键的。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果不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我们很难有真正的替代能源战略,很难有战略性的思考。将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应着眼于环境友好。环境问题才是将来能源的永恒主题。
在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方面,您有哪些见解?如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胡静林:现在财政资金不缺,拿出来支持新能源也没有问题。我最担心的,不在于财政拿出多少钱,而在于这笔钱能否发挥好效益,能否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支持方式和创新资金管理的使用体制。我认为,应该尽量减少自由裁让权的行政审批,让最需要的企业、最需要的项目拿到这笔钱。
金部长最担心的也正是这个事情。在发展风机的问题上,我们已经提出“悬赏制”的办法。我们确定了一个2兆瓦的风机标准,在3年期限内,在中国安装前100台风机财政就予以补贴。当然,像风力资源的测评、风机认证、建立风机公共实验室、电网接入等公共服务方面,财政都做了充分的预算。
以前搞专家论证会的那些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钱一分下去,最后不知道怎么样。我们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市场来筛选,激励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企业,剥夺行政的自由裁让权和审批权,让这个事情更加公开透明。
政府支持项目的体制和机制,要是没有一个改革和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效率不会太高。我们想通过替代能源为突破口,创新财政支持的方式。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按风机“悬赏制”的方式操作。对替代能源发展的每个方面,怎样使财政资金投下去后能真正发挥效益。新能源是一种新的能源方式,能否通过一种创新的财政扶持机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这是财政部非常关心的事情。
目前,替代能源方面预算的钱都有了,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做支持方案。目前已执行的燃料乙醇定点补贴,不会受油价波动影响,将长期坚持下去。非粮生物质能源的财政补贴政策,也在制定当中。 [page_break]
多元化替代路线--专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韩文科所长
我国开展替代能源战略的研究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多时间,您如何评价目前的进展情况?
韩文科:从目前情况看,对替代能源战略的重要性,国内的认识还不到位。从我国讲,战略上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首先,中国是大国,无论哪种单一能源都不能单独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所以必须发展新能源,发展各种替代能源。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能源战略比较好的选择,必须义无反顾地发展,不能犹豫,不要再怀疑这样做值不值得、是否还有更好方案,那是在浪费时间。
其次,替代能源是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对它的投入不能按常规能源的标准去衡量。对未来能源投资,成本高、产业化条件差是正常的。目前,替代能源也是世界范围的热门话题,我们看得要更远一些。
再次,科学技术正在经历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一国可以与其他国家分享替代能源的科技成果,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发展替代能源要坚持自主性。因此,政府从政策角度推动替代能源的发展,要进一步克服认识上的障碍,加大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全面发展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在这个大环境里综合地看,替代能源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还应该进一步确立。
在您看来,替代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韩文科:发展替代能源,首要问题就是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尽快取得技术突破。石油天然气的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要替代它就要有更先进的技术。没有技术突破,替代能源战略就不会有大的进展。
目前,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欧盟、日本,都在对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大量投入。我国已经制定了未来15年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其中圈定了一些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重点,我认为还是比较明晰的。目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按照中长期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尽快取得技术突破。像清洁煤技术、燃料电池等替代技术一旦突破,就会带动新的产业发展。
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克服盲目性。提起替代能源,有些人认为找到了今后能源发展的方向,找到了经济增长点,就开始盲目发展。
很受关注的煤变油、煤化工,技术上还处于国家示范项目阶段,现在进行大规模投入和快速产业化,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像生物质替代燃料,目前也有盲目发展的势头,企业对技术把握不准,在产业化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硬性推进,就会白白浪费投资。
不顾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企业大量投入去搞煤炭液化、煤化工、生物质能,也会产生新的问题。
尽管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很注意控制涌向替代能源的盲目投资,但近两年由于石油价格走高,能源需求增长很快,盲目发展的案例依然存在。
国家目前正在制定替代能源战略,如果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这一战略的出台将有助于规范和促进替代能源工作。
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在您看来,中间的平衡应如何把握?
韩文科:替代能源的积极发展和有序发展,首先要靠国家规划,进行宏观调控。
其次,政府和企业要摆正各自的定位。政府投入是非市场化的,考虑到未来能源和经济安全,政府要加大投入,在技术上进行突破,推动示范工程项目。
企业投资者则要遵循经济规律,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政府的补贴性投入上,真正把握了市场才能避免盲目性。现在有些企业抱怨政府的发展规划不到位,但想上项目时又迫切希望政府用规划来支持它独家来做,限制别人,肯定是不对的。
保持投资平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政府对替代能源的支持要到位,拿出钱支持新技术研发,支持替代能源示范项目推广。企业投资替代能源要把握好市场规律,把自身投入与政府投入结合在一起,深入考察市场,产业化时机接近成熟时再上马项目,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
多元化发展
国外一种观点认为:替代能源走多元化路线,成本比较高,也不利于管理;单一化路线的风险比较大,无法保障未来能源安全。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韩文科:从全球范围来讲,发展替代能源都应该是多元化,凡是能发展的都要发展。
中国是一个大国,替代能源的资源多样化,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很大,技术水平既有一流的也有落后的,所以我国发展替代能源更应该强调多元化。
在替代能源政策上,我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目前,美国对氢能的研究投入很大,他们的科技水平、研发力量都比我们强大,所以把氢能作为主攻方向符合美国国情,但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所以要有所选择。
对逐渐成型的实用技术,像生物质替代技术、清洁煤技术、煤变油,我们应该强调多元化发展。这些技术都要发展,不能强调一种技术而不发展别的技术,这不符合我们的国情。
一些人担心燃料乙醇项目与民争粮,引发粮价上涨。而且,目前4家试点企业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取消补贴立刻就会亏损。发展燃料乙醇也涉及如何把握一个尺度的问题。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韩文科:首先要发展它,因为这也是一个领域,虽然量不是很大,也对替代石油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要避免盲目性,国家对燃料乙醇已经制定了相应规划和产业政策。而且国家也在调控,发展势头过快了,补贴可能就减少;发展少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就可能增加一些补贴。我感觉,目前对燃料乙醇补贴的尺度把握得比较好,整体发展势头不错。
山西、内蒙古等煤炭富集大省,对于煤炭生产甲醇和二甲醚替代石油的积极性很高,但国家标准尚未出台,目前争议还比较大。对此您怎么看?
韩文科:二甲醚替代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全球来说也不是完全成熟,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其他制约因素。目前,有的地方发展有些盲目。
之所以对此进行调控,主要是考虑到,市场一旦萎缩就很可能产能过剩。另外,产业发展一定要与国家大的发展格局相吻合。现在,我国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发展,西部的发展更要兼顾环境和生态。
发展煤变油、煤化工,对周边生态环境尤其是水资源的影响,目前评估得并不是很清楚,我觉得还需要做进一步论证研究,应该减少盲目性,避免一哄而上。
我国替代能源战略的选择比较多元,对于未来发展您有怎样的预期?
韩文科:预测具体技术的突破比较难。从前景来讲,我国的替代能源现在已经起步,“十一五”期间会有一个清晰的构架出来,我们对替代能源能看得更清楚,认识上进一步到位。国家也会制定出一个发展替代能源15~20年的长远构想框架,也会出台一些配套政策。
五年后,我国的替代能源发展就基本入轨了,到2020年,中国就会变成替代能源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国家,有些技术可能会走在国际前列,会有所突破,我对此充满信心。
到那时,从技术到产业化都会比较成熟?
韩文科:到那时,生物质替代燃料肯定会形成一个产业,清洁煤也会形成产业化。但有一些可能只是技术上突破,离产业化还有一定差距。替代能源发展会是一个交替的过程,有一些技术形成产业化,有一些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
燃料乙醇是相对成熟的替代能源路径,但考虑到我国粮食安全,不能盲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