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20年间,浪费的煤炭达280亿吨。”4月20日,当新闻媒体报道这一消息时,许多人不禁为之咋舌。数据来自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它以全面且权威的观点审视解读了中国的能源利用状况。
就在此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描绘出一幅未来5年我国能源发展的蓝图。这份刚刚展开的蓝图这样描述,“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可持续,就要节约,要多元化,要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去规划我们的未来。
五年:打下坚实基础
“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规划为“十一五”能源发展奠定了这样的基调。同时,可再生能源被列为未来五年能源建设重点之一。
这是与“十五”甚至更早的能源专项规划相比,较显著的变化。
“十五”规划这样描述:“目前节能提效工作在思想观念、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煤层气、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刚刚起步,其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仅仅5年的发展,节约和环保就几乎成为贯穿整个新规划的最主要精神,并单独被列为一个章节作了详细规划。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被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向记者解读了其中原因:“我们不仅要把目光投向‘十一五’,更需要对未来做一个长期的准备。”
所谓未来,既有能源发展新的机遇,也有更为严峻的挑战。比如,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国际市场剧烈波动,安全隐患不断增加;能源效率亟待提高,节能降耗任务艰巨,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源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现在必须为未来打下基础。
以姜克隽的观点,重新划定的能源发展五大工程,即能源基地建设工程、能源储运工程、石油替代工程、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工程及新农村能源工程来看,其实都是在为将来的能源发展打基础。
“五大工程较为全面,但也是有重点的。能源基地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工业必须建立起支撑其发展的能源基地。”针对一直以来业内人士呼声较高的能源基地建设,姜克隽介绍了自己的观点。
根据规划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加快或优化建设煤炭、油气、水电、煤电及核电基地。以一系列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和规模化效益。
“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部油气东输、东北油气南送、海上油气登陆”,“西电东送”……在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我国将加强运输大通道建设,加快联络线和中转枢纽建设,使煤炭、油气及电力等能源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更加自如地发挥资源调配作用。
“十一五”是中国能源平稳有序发展的5年,更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5年。
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大有可为
“我很高兴地看到,国家把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放在一个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姜克隽对记者说,“我们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人类当前主要依靠的化石能源终将耗竭。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若想使其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道路。”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其中,应用较多、市场较成熟的集中于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领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以秸秆、甘蔗、玉米等农林产品以及畜牧业生产废弃物等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发展。
来自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政府部门的优惠税收政策、广阔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这些都为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市场化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石。然而,由于这一领域仍处于发展之初,多数企业还处于摸索和成长初期阶段,短期内也很难形成对市场全局的把握和有力推动。
姜克隽对记者说:“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从明确方向和发展重点,到国家立法予以明确保障,再到相关企业积极投入,社会各界全面响应,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因此,总会存在不足和弊端,但这并不会因此影响到我国可再生能源今后的市场化运作和发展。”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6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面积已经高达8000多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同时,生物质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
姜克隽表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因此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必须跟上来。规划也显示出这样的信号:我国将增加对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资源调查的投入,为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奠定资源基础;此外,国家还将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优惠政策,施行有利于生产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税收政策。
可以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化道路大有可为。
节能环保任重道远
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节约优先”排在首位。而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及电力工业则成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姜克隽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一季度,我国石油加工、电力、热力等六大高能耗行业平均增速达到20.6%,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节能降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我国能源效率还有很大差距。在煤炭工业中,回采率是节能工作的重点。《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十分低下,平均30%,还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主编崔民选博士举例说,山西省目前的煤炭平均资源回收率只有40%左右,而这个省的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0%到20%,也就是说,每挖一吨煤要消耗5吨至20吨的资源。因此,逐步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矿,采用高效、环保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改造现有煤矿和选煤厂,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同时大力推进煤炭领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十一五”期间将要达到的目标。
据介绍,2005年,我国煤炭资源平均矿井回采率为46%,而到2010年,这个数字要增加到50%;2005年,我国煤矸石的利用量为15亿吨,2010年则要实现利用率提高27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节能减排的力量之源。不仅仅在煤炭行业,在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科技在节能领域发挥的价值同样不可估量。采收率技术、稠油热采配套节能技术、注水系统优化运行技术、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技术……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自主创新技术将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节能水平的提高开足马力。到2010年,使全国原油采收率保持在32%左右;油气田开发综合能耗,特别是油气自用率进一步降低;基本解决天然气放空、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规划明确了2010年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与2005年相比,煤炭、石油比重有所下降,而天然气、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则有所增加。这个信号足以说明,国家对环境保护的信心与决心。
从煤炭行业来看,目前煤炭消费占据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9%,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比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为此,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切实加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订专项规划,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加大资金投入。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安装高效除尘设施,同时加快现役电厂除尘改造,提高可靠性、稳定性和除尘效率。通过使用低硫燃料、装设脱硫设备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此外,还要推广低氮燃烧技术,扩大烟气脱氮试点范围,鼓励火电厂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姜克隽说:“环境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行业长久地付出与努力。要想让下一代好好地生存,就要从这一代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