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潮汐能发电技术进展及项目。
潮汐发电是海洋能中技术最成熟和利用规模最大的一种。全世界潮汐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65兆瓦。中国为5.64兆瓦,详见下表。
中国主要潮汐电站表
站名 潮差(米) 容量(兆瓦) 投运时间
江夏 5.1 3.2 1980
白沙口 2.4 0.64 1978
幸福洋 4.5 1.28 1989
岳浦 3.6 0.15 1971
海山 4.9 0.15 1975
沙山 5.1 0.04 1961
浏河 2.1 0.15 1976
果子山 2.5 0.04 1977
中国是世界上建造潮汐电站最多的国家,在50年代至7O年代先后建造了近5O座潮汐电站,但据5O年代初的统计,只有8个电站仍正常运行发电。江厦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目前已正常运行近2O年。
江厦电站研建是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投资为1130万人民币,1974年开始研建,198O年首台5OO千瓦机组开始发电,至1985年完成。电站共安装5OO千瓦机组一台,600千瓦机组一台和700千瓦机组3台,总容量3200千瓦。电站为单库双作用式,水库面积为1.58 X 106平方米,设计年发电量为10. 7 X 106千瓦时。1996年全年的净发电为5.02X106千瓦时,约为设计值的一半。其原因主要是机组运行的设计状态与实际状态有差别。同时,机组的保证率、运行控制方式等也都需要提高。但江厦电站总体说是成功的,为中国潮汐电站的建造提供了较全面的技术,同时,也为潮汐电站的运行、管理和多种经营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潮汐发电的关键技术包括潮汐发电机组、水工建筑、电站运行和海洋环境等。中国6O年代和7O年代初建的潮汐电站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江厦电站属技术上较成熟的电站。
“八五”期间,在原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还开展了相关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如全贯流机组的开发和灯泡贯流机组的改进。总的说来潮汐发电机组的技术已基本成熟。
2、波浪能利用的研究进展与主要项目。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波能研究开发国家之一。从8O年代初开始主要对固定式和漂浮式振荡水柱波能装置以及摆式波能装置等进行研究。1985年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发成功利用对称翼透平的航标灯用波浪发电装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有6O瓦至45O瓦的多种型号产品并多次改进,目前已累计生产600多台在中国沿海使用,并出口到日本等国家。“七五”期间,由该所牵头,在珠海市大万山岛研建了一座波浪电站并于199O年试发电成功。电站装机容量3千瓦,对称翼透平直径O.8米。“八五”期间,在原国家科委的支持下,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洋技术所分别研建了2O千瓦岸式电站、5千瓦后弯管漂浮式波力发电装置和8千瓦摆式波浪电站,均试发电成功。
“九五”期间,在科技部科技攻关计划支持下,广州能源研究所正在广东汕尾市遮浪研建1OO千瓦岸式振荡水柱电站,计划2000年建成发电。同时,由天津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所研建的1OO千瓦摆式波力电站,已在1999年9月在青岛即墨大官岛试运行成功。
3、海洋温差能利用技术的进展与主要项目。
1980年台湾电力公司曾计划将第3和第4号核电厂余热和海洋温差发电并用。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确定台湾东岸及南部沿海具有开发海洋热能的自然条件,并初步选择花莲县的平溪口、石梯坪及台东县樟原等三地做厂址,并与美国进行联合研究。
1985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始对温差利用中的一种“雾滴提升循环”方法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表层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所产生的培降来提高海水的位能。据计算,温度从2O°C降到7°C时,海水所释放的热能可将海水提升到125米的高度,然后再利用水轮机发电。该方法可以大大减小系统的尺寸,并提高温差能量密度。1989年,该所在实验室实现了将雾滴提升到21米的高度记录。同时,该所还对开式循环过程进行了实验 室研究,建造了两座容量分别为1O瓦和6O瓦的试验台。
4、海流能的研究进展。
世界上从事海流能开发的主要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和中国等。7O年代末,舟山的何世钧先生曾进行过海流能开发研究,建造了一个试验装置并得 到了6.3千瓦的电力输出。8O年代初,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始研究一种直叶片的新型海流透平,获得较高的效率并于1984年完成6O瓦模型的实验室研究,之后开发出千瓦级装置在河流中进行试验。
9O年代以来,中国开始计划建造海流能示范应用电站,在 “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均对海流能进行连续支持。目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正在研建75千瓦的潮流电站。意大利与中国合作在舟山地区开展了联合海流能资源调查,计划开发14O千瓦的示范电站。 5、盐差能的研究进展。
中国西安冶金建筑学院于1985年对水压塔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上水箱高出渗透器约10米,用3O公斤于盐可以工作8~14小时,发电功率为0.9~1.2瓦。 盐差能开发的技术关键是膜技术。除非半渗透膜的渗透流量能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一个数量级,并且海水可以不经预处理,否则,盐差能利用难以实现商业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能源资讯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能源资讯网"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国际能源资讯网”!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能源资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400-825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