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近年来,我国东海油气勘探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勘探人员先后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7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地质构造带。丰富的海底资源对临近的日本来说无异于一块靠近嘴边的肥肉。
2004年以来,日本政府在东海大陆架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对中国东海海域的“春晓”油气田“严重关注”,指责中国在东海大陆架上进行石油钻探是“非法”的,对中国采取强硬对抗的态度。东海油田“无风起波澜”。对此,我们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作如下思考。
一、从经济学角度思考
1. 资源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日本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源的进口,尤其是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所以日本一直觊觎东海丰富的资源。当中国勘探人员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勘探取得成绩的时候,日本就分外眼红,欲抢夺资源。
2.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中国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而在东亚地区,日本仍是第一经济强国。中日两国之间,本身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日本想凭借领先者的地位将后来者“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旦步入正轨,尽管前面的路途仍布满荆棘,但终将一往无前而不可阻挡。
二、从哲学角度思考
1.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从事情本身的实际出发,本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建议联合开采东海油气;而日本政府断然拒绝中国联合开采东海油气的建议,不顾中方的抗议,在日本媒体的鼓吹之下,不惜拨出巨资(30亿日元),启动对“春晓”油气田附近海域的“调查”,导致中日关系紧张。
2.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要看到这几年来中日之间总体上是友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争端。例如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等等。所以,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当今的中日关系,要警惕日本的野心。
3.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能源问题本来可能成为中日两国扩大合作的重要领域,如今却成为两国展开激烈竞争与角逐的对象;本来可能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纽带,如今却有可能成为割裂两国关系的利刃。能源问题也反映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多利益交汇点和利益冲突点。两国可以本着平等互利原则,将“利益冲突点”转化为“利益交汇点”。例如,在有争议的岛屿和海域开展共同开发,并充分利用已有的以及新的“利益交汇点”造福于两国人民。
4.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中日之间能否改善关系,能否缓和并化解两国之间存在的重大矛盾与分歧,对于推进整个亚洲地区的合作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专家指出,中日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形成、推动亚洲地区合作的关键,乃至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从政治学角度思考
1. 体现了国家职能。日本在东海单方面主张的所谓“中间线”以东的中日争议海域开始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对此,我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王毅指出,东海尚未划界,中日在此问题上存在争议,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主张,中方从未承认,也不可能承认,日方这种把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的做法中方决不接受,日方这种挑衅行为十分危险,中方坚决反对。这体现了我国在履行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的对外职能。
2. 国家利益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海洋维系着中华民族崛起的诸多重大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些利益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敌对国家从海上的打击和入侵;保卫支撑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安全,维护海洋权益;维护我国对外贸易海上航运通道、石油航线以及重大海外利益的安全。此外,还有打击海上恐怖主义、海盗、走私和跨国犯罪等问题;改善海洋环境,维护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生存空间的质量等。由于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主权及国家利益上的分歧,导致两国关系紧张。
3. 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世界海洋中1.09亿平方千米的近海以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形式被沿海国划为管辖下的“蓝色国土”。而日本在东海单方面划定了中日海域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认为东海“春晓”油气田的位置距离所谓的“中间线”只有5千米,对此中方强烈要求日方遵守国际法准则,立即停止在双方争议海域侵害中方主权和权益的行为。
4.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在不放弃主权的情况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并认为东海划界只能通过谈判解决,这才是惟一的正确选择。这充分体现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
5. 主权国家的权利。上世纪70年代,中国便已经对东海宣示拥有主权。即便是按照日本所说的“中间线”,“春晓”油气田也完全属于中国所属的专属经济区区域,与日本无关。我国对“春晓”油气田拥有主权和管辖权,享有开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