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资讯 » 中国能源资讯

易宪容:请大家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不要太乐观

日期:2006-03-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易宪容

能源资讯中心

2006
03/16
19: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易宪容: 要太乐观

 2005年同样国内房地产市场最为热闹及最为社会关注的一年。无论是年初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飚升,还是国八条后上海及长江三角洲不少城市房价下落和国内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高歌猛进;无论是有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宏观调控“新老八条”的出台,还是房贷利率调整;无论是以往几年盛行的“金九银十”不再灵光,还是想购买房子的民众不愿进入房地产市场等,这些都表明,房地产市场是2005年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

    对于这道风景线中,它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后尽管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比上一年有所放缓,如由2004年1-11月增长29.2%,下降到2005年1-11月增长22.2%,但是这种增长放缓表现为一个十分特别的现象,即国内房地产投资过热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如2005年国内房地产投资东部增长为17.8%,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则增长加快两者分别32.9%和31.4%。也就是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由以往的局部漫延到全国。

    据东北财大姜春海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空置率、收入房价比等指标早就超过国际警戒线。比如,2004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房价比,如果以户均75平方米计算为8.2倍(一般国际标准为3-6倍),以户均100平方米计算为10.9倍,而上海及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收入房价比在12倍以上。这些的比值超过国际惯例好几倍,如果仅是以中国特殊性视而不见,那么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认识肯定不会清楚。

    还有,姜春海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1991-2004年平均每年泡沫度40.6%,1999-2003年房地产泡沫度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但仍然高于国际警戒线(5%),但是到2004年上升到13.9%,2005年将上升到14.9%。也就是说,目前全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十分严重了,而不是以往的局部过热了(上述2005年1-11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数据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根据他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或以现在的这种态势发展),2006年国内房地产泡沫度为26%,2007年为40.9%,2008年为59.4%。如果考察基本价值、泡沫与泡沫的修正值,2005年国内房地产泡沫度为22.1%,2006年为32.8%,2007年为48.5%,2008年将达到68%。也就是说,国内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程度了,如果政府对此不采取严厉的措施调控,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是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问题。房价是2005年宏观调控的中心。在政府稳定房价的指导思想下,2005年房价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表现在高位运行上。如2005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一季度同比上涨9.8%,二季度上涨了8.0%,三季度上涨了6.1%,特别是在10、11月份同比分别上涨6.6%、6.8%,涨幅比9月份分别提高了1.1和1.3个百分点。11月份,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3%。也就是说,尽管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但其效果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如北京这样的城市,在连续多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1-11月份房价的上涨幅度竟达到25%以上。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城市间房屋销售价格走势差异较大。2005年环比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11月份有12个。也就是说,以往房地产开发商所称的中国土地稀缺、国内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已经被打破。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国内的房价为什么如此坚挺,并非是市场供求关系使然,而是非市场因素之结果。根据网上房地产数据,截至11月19日,上海全市住宅可售量为972.7万平方米,加上尾盘供应量55.4万平方米,共计1028万平方米。而目前成交量每周基本维持在21万平方米左右,按此计算,仅目前的供应量就需要将近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销售完。这还不算年内上市的动迁、配套商品房的可售量。也就是说,2005年不仅打破了近几年中国房价不跌的神话,也表明了这种价格不跌的神话完全是人为之结果。而任何人为地对房地产市场操纵,其后果可能比人们想象的更为严重。

    三是以往几年房地产“金九银十”表示着房地产销售繁荣的季节到来。但是,2005年这种意象已经成为历史。因为,目前的购房者已经不是早几年房地产市场刚发展起来的购房者,现在的购房者不仅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断在增加关于房地产市场方面的知识,他们中不少人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对扑面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信息进行识别、选择及判断,房地产商试图臆造几个概念来欺骗广大的购房者早已成了历史。

    这在于购房作为一般民众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面对市场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在面对自己边上的同事“负翁”效应的示范下,任何一个民众进入房地产市场都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都对个人购房决策反复征询意见与权衡。因此,对大多数购房者个人来说,像早几年民众一进入房地产市场很快进行决策购房早已成了历史,他们的购房决策肯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再就是,目前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购房者多数人并非是身无片瓦者,或等着购买房子急住之人(因为这些人早就进入了房地产市场),而是不少人是有房子准备改善条件者,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面对政策的不确定性,面对高得离谱房价,要想诱惑他们进入房地产市场并非易事,除非他们真正感觉到房价较为合理。有人曾把这种现象说成是民众持币待购、持币观望。但是,实际的情况下,莫说是高得离谱的房价国内广大民众没有购买力而无法承担,就是未来市场房价向低处走,民众手所持有的货币都是十分有限的,他们都得通过个人住房消费信贷来购房,国内大多数民众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币,哪来的持币待购呢?正是这意义上说,以往完全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市场将逐渐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

    还有,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及银行等相关者来说,面对变化了的市场,如果还是用传统的观念来应对,那么失去的是它们自身而不是购房者。正是在这意义,2006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四是住房消费如何来启动。面对着2005年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不少人提出2006年应该是住房消费年。什么“无论是打压什么,也不能打压个人住房小额信贷。”什么“2006年还是可能出现新的需求不足,如果这样的话,再去压房地产,那肯定就麻烦了。”诸如此类的言论还有许多,但基本的涵义无非就是要民众赶快进入高价的房地产市场。 
 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表明,2006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着力解决民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以便建立中国和谐社会;另一方面,民众特别是中低收入民众的新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如上学贵、医疗费用贵,尤其是房价贵使得国内大多数人远离房地产市场。而如此过高的房价,为什么竟然有人在拼命叫嚷着要民众进入房地产市场并以此来扩大内需?这样做既与政府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宗旨背离,也与目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相背离。

    还有,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房价这样高,但为什么有些人又在拼命鼓吹民众要进入高价的房地产市场,这当然是目前对房地产理解分歧有关。对房地产市场的来说,什么是住房消费年?民众购买住房是消费吗?但是,在国家统计局对住房的属性界定中,住房属于固定资本形成。即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的房地产,在支出法GDP核算中归入固定资本形成。也就是说,不仅经营单位购置的厂房是固定资本,居民个人购买的住宅,尽管是由个人居住和享用,但其本身并没有划为消费品。即所有个人购买住房都是投资品。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房地产都是投资品,民众住房购买也是投资品,那么在目前国内投资过高过热的情况下,扩展房地产投资或拼命鼓励民众进入房地产市场那么自然是把目前高位运行的投资再一次拉得更高了。

    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个人的住房消费是指当住房用于居民居住时,租住的,其租金计入承租人的消费支出;还有,自住的,比照相应市场(租金)价格,以虚拟房租形式计入房屋所有人的最终消费。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居民购买房子是投资而不是最终消费,居民的住房最终消费仅是指居民所支付的房租,而且这种房租国家统计局是无法计算出来的,它只能是虚拟计算。因此,现在一些人拼命地主张扩大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除了激励民众多租一些房子之外,从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来看是无法达到扩大住房消费目的的。

    也正是因为国家统计局把房地产归纳为固定资本形成或投资中,因此无论房价如何上涨,都是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无关,房价可以快速上涨,甚至于几年来可以上涨百分之几十,但CPI则不仅不会上涨,反倒下落,因为上涨价格都位移到没有纳入CPI计算的房价上。由于CPI不上涨,尽管世界的利率都在变化,或世界利率进入上升的通道,但中国的利率就是不变化,甚至还有人说要下降。利率不变,资金密集性的房地产市场它的价格想下降是不可能的。因为,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市场上肯定是资金泛滥。目前国内的利率就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流动性自然泛滥,大多的钱进入房地产也就自然了。可以说,国内利率不变化或上涨,房地产市场价格想调整下来并非易事。

    可以说,目前国内房地产价格调整的困难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对房地产属性的定位岐义导致的结果。房地产或是投资,或是消费。当国家统计局计算时,则房地产是投资,因此,房地产价格无论是上涨多高,都不会反映在CPI上去;当国家要拉动需求时,房地产又是消费了,既然是消费,拉动内需,房地产自然是首功一箭了。

    目前市场上鼓吹2006年是住房消费年,希望通过以住房消费来带动国内消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是错的,但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自然没有什么错,但是,在国内房地产市场高房价时,把民众赶入房地产市场,民众有能力来购买高价格的房子吗?退一万步说,银行的信贷仍然可以如早几年那样,无论谁只要购买房子,都能够购到款,甚至于可以如上海有一个人那样贷款7800万,购房128套。但是这是什么概念呢?除非是房地产炒作之外,还能是什么?而且如果民众是自住购房,银行也愿意贷款给民众,但民众这些贷款要不要还。如果贷款之后不要还,那民众肯定会蜂拥而入;如果民众贷款要还,那么在高房价时把民众推入市场,这些人居心叵测何在?这样做除了把民众推入高负债的火坑还能有什么?

    其实,我们许多民众是需要住房的,而且大多数民众都需要住房,只不过是房价太高让广大的民众远离房地产市场。甚至于有人竟大嚷着他建的房子是给富人造的。如果这样,住房消费年不也只是富人的住房消费年吗?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是提倡什么住房消费年的问题,也不是有多少人需要住房的问题,而是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一直是在推高房价,让广大民众远离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向下调整,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不是面对广大消费者,而是以什么住房消费的方式把民众推向高价格的房地产市场,那么这个市场要发展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特别是任何有良心的人或媒体一定不要误导民众,把他们推入高价的房地产市场!

    可以说,要发展住房消费,最大的问题不仅在于住房结构调整,而是要把目前过高的房价调整过来,让国内绝大多数民众有支付能力进入房地产市场。而做到这一点,政府能够在土地拍卖规划上(直接规定拍卖的土地生产什么类型的住房),在住房的交易税与物业税,在银行利率及信贷控制上都是有作为的。只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国内房地产泡沫调整并非难事,问题是政府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考虑如何作为。

    可以说,2006年住房消费是决定其市场发展的关键,但是不要把民众往高房价市场赶,而是让整个房价向下调整,保证国内绝大多数民众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房价。政府要做到这点,首先清除对住房理解的岐义,把住房看作是消费,并从土地拍卖与规划上保证中低价位住房建设,以严厉税收打击房地产炒作,以利率来调整住房的供求关系。这些都是政府能做的事情,就看政府作不作为。只要全国住房价格下来了,所谓的住房保障体系也就不重要了。我们坚决不可学习香港那种高房价高福利的房地产市场模式。而这些问题不解决,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可能仍然会操纵市场,把价格炒高,但民众能否进入市场那就十分令人质疑了,问题就在政府这一意念!

<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