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适应、引领和把握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深化供给侧改革,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回升、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生产稳步提升。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1.4个、0.6个、0.4个百分点,位于枣庄五区一市第二位,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重点监测的71种重点工业产品中,46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不锈钢丝、蓄电池、钢帘线、甲醇、太阳能热水器等29种产品产量增长10%以上。其中,纯苯18.5万吨,同比增长11.2%;蓄电池67.7万只,增长33.4%;太阳能热水器5.1万套,增长15.3%;手扶拖拉机1.2万台,增长12.4%;白酒5765吨,增长11.5%。
2.工业用电量加速回升。12月当月,全市工业用电量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1-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46.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比前三季度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联泓新材料用电量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新源热电用电量4.1亿千瓦时,增长3.4%;盛隆化工用电量4亿千瓦时,增长12.1%;鲁南中联用电量2.2亿千瓦时,增长3.1%;新能凤凰2.6亿千瓦时,增长0.4%;东方钢帘线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7%,上述6家重点企业累计用电量1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拉动全市工业企业用电量增长4.5个百分点。
3.企业运营能力逐步好转。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0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62亿元,同比下降2%。全市126家重点监测企业,山森数控、宏伟童车、滕州中联等31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20%;106家企业实现盈利,企业盈利能力加速改善。联泓新材料实现利润2.4亿元,拉动全市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8个百分点;盛隆化工受焦炭、焦油、甲醇价格上涨推动,累计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2.3倍;东方钢帘线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产品订单良好,钢帘线销售量同比增长53.4%、价格同比增长21.3%,12月当月盈利909.2万元,累计实现利润2105.4万元,去年同期亏损7892.6万元,企业盈利能力迅速恢复。
4.超五成产品价格增长。在重点监测的71种工业产品中,不锈钢丝、铸钢件、煤炭、数控车床等38种产品价格同比增长,占重点监测产品总数的53.5%。其中,不锈钢丝17万元/吨,同比增长12.7%;钢帘线9643元/吨,同比增长21.3%;浮法玻璃82元/重量箱,同比增长28.1%;白酒6.3万元/吨,同比增长12%。精煤、焦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同比环比齐升,精煤641元/吨,同比增长12.5%,环比增长8.6%;焦油2190元/吨,同比增长57.6%,环比增长21.7%;甲醇2740元/吨,同比增长66.8%,环比增长19.7%;水泥327元/吨,同比增长36.2%,环比增长1.5%。
5.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神达化工、盛隆化工、鲁南化工、新源热电等10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其中,联泓新材料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鲁南化工(含鲁南化肥、国泰化工、乙酰化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3亿元;盛隆化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亿元;恒仁工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2亿元;新源热电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新能凤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金晶玻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鲁南机床、威达重工、东方钢帘线、益康药业、盛源宏达等8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上述18家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6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19%,同比增长10.1%,拉动全市重点监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
6.技术改造成效明显。1-12月,累计实施过千万元技改项目338项,完成技改投资213.3亿元,同比增长18%。山东常发工贸有限公司年产2000台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山东普鲁特数控加工中心建设、威智固体制剂建设项目等34个技术改造项目列入2016年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卷烟厂异地扩建、恒仁高档纺纱技改项目、红荷专用汽车建设项目等85 个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投产,预计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 97.1亿元,利税17亿元,将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7.技术创新能力增强。1-12月,全市共实施各类技术创新项目263项,实施完成233项。其中,有荣机床XK1809数控龙门铣床项目、华海保温深潜用高性能可加工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等58个项目成功列入2016年四批次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威达重工的卧式加工中心和龙门五面加工心、嘉诺电子的功率高阻抗软磁铁氧体磁芯等6个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高端技术装备新产品推广目录(第五批)。海吉雅环保设备的撬装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等6项产品列入2016年度省首台(套)技术装备。
8.重点工业企业税收下降。1-12月,126家重点监测工业企业累计实现税收11.9亿元,同比下降9.3%。新源热电、盛隆化工、鲁南化工、金晶玻璃、青岛啤酒等23家企业纳税总额超1000万元,累计纳税10.1亿元,占重点企业纳税总额的85.6%。其中,金晶玻璃上交税收5645万元,同比增长1倍;青岛啤酒上交税收5801万元,同比增长2.4%;曹庄煤矿上交税收3407万元,增长84.6%;益康药业上交税收3646万元,同比增长50.1%。部分重点企业受国家政策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率下降,税收下降,其中,新源热电因上网计划减少、电价下调、煤炭成本升高,累计上交税收2.5亿元,同比下降17.5%;盛隆化工由于今年前期产品价格长期低位,加之增值税上年度留抵较多,累计上交税收7503万元,同比下降48.3%。
二、重点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1.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机械机床产业:1-12月,机械机床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5.7%;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0.6%。从重点企业来看,威达重工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明确自身产品定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开发针对不同企业需求的专用机床,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3.5%;鲁南机床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增长0.5%;常发工贸不断开发特色农机产品,提升产品档次,产销两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3.2%。从产品来看,重点监测25种机械机床类产品中,数控车床、钻铣床、中型拖拉机等1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占重点监测机械产品数的68%;电力电缆、钢帘线、铣床、剪板机等16种产品价格同比增长或持平,占重点监测机械机床产品总数的64%。
煤化工产业:1-12月,煤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5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1.2%。产业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鲁南化工由于财务费用负担较重、设备工艺老化、产品单位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1-12月累计亏损6.3亿元,同比增亏2.9亿元,严重影响化工企业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联弘新材料、盛隆化工、新能凤凰、盛源宏达等企业主要产品订单保持稳定,企业保持较高负荷生产状态,主要化工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特别是10月份以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甲醇、环氧乙烷、醋酸、焦炭等煤化工产品价格迅速走高,煤化工行业盈利能力回升向好。1-12月,联弘新材料订单充足,开工率较高,累计生产乙烯20万吨、聚丙烯2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7.9%、15.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2.4亿元;新能凤凰根据市场行情,统筹做好生产负荷优化平衡工作,提高装置营运能力,充分释放产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累计生产甲醇86.6万吨,同比增长21.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2.5%,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27.1%。
2.六大百亿板块
玻璃深加工产业:1-12月,玻璃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3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4.5%。受全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带动,玻璃产品市场逐步回升,玻璃价格同比、环比双上涨,12月份浮法玻璃平均价格82元/重量箱,同比增长28.1%,环比增长2.5%,玻璃深加工企业运行出现好转。金晶玻璃积极开拓市场,消化库存,累计生产浮法玻璃1752.8万重量箱,同比下降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230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224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华阳玻璃、金明玻璃、丰华玻璃、滕海玻雕等玻璃深加工企业注重外向型发展,通过参加国际玻璃展览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良好,其中,金明玻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3.5%;华阳玻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万元,同比增长2.3%。
食品加工产业:1-12月,食品轻工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4.6%。面粉、肉制品等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春藤食品、北大仓产销两旺,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3%和3.4%;东启肉制品受订单减少、检疫和管理成本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同比下降38.6%。
纺织服装产业:1-12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4%。大彦织布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订单增加,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83万元,增长62.7%。
家居装饰产业:1-12月,家居装饰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2.1%。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门业等家居装饰产品订单下滑,运行质量下降,其中,鑫迪家居累计生产各类门24.7万套,同比下降1.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亿元,同比下降30.2%,实现利润2650万元,下降22%。
汽车配套产业:1-12月,汽车配套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吉路尔轮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9万元,同比增长20.3%;红荷专用汽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8万元,同比增长24.8倍。
不锈钢制品产业:1-12月,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腾达紧固科技公司累计生产螺栓1.4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亿元;实现利润2387万元。
3.五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1-12月,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1.8%,生物医药产业运行质量下滑。威智医药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影响,产品产量、价格双双大幅下滑,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29万元,同比下降10.8%;亏损824万元。瑞元香料因企业异地迁建,订单下滑,产品价格下降,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25万元,同比下降39.3%;亏损506万元。
新能源产业:1-12月,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7.3%;实现利润0.7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光普太阳能虽然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但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亏损92万元。
电子信息产业:1-11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3.3%,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嘉诺电子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供应苹果、华为等企业,订单充足,企业满负荷生产,规模不断膨胀,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16万元,同比增长7.2%;实现利润1412万元,同比增长44%。
新材料产业:1-12月,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6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辛化硅胶根据市场需求,细分产品类别,持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力度,企业订单充足,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0.7%。
节能环保产业:1-12月,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2.3%。其中,净化环保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8万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691万元,同比增长1.6%;鲁南瑞虹受产品订单下滑,产品价格下滑影响,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0万元,同比下降8.8%;实现利润30万元,同比下降56.2%。
4.其他行业
能源行业:1-12月,全市规模以上能源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4.2%。其中,辰龙集团受近期煤炭市场回暖,价格上升推动,企业运行良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42.2%;亏损2.4亿元,同比减亏1.1亿元。新源热电因平均上网电价同比下降11.2%,加之煤炭价格上升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压缩,12月当月亏损4645万元,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10%;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65.2%。
建材行业: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利润1.9亿元,同比下降0.6%。受近期水泥、商品混凝土等建材价格回升推动,建材产品产量、收入增加,盈利能力回升。其中,鲁南中联水泥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4.7%。
三、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一是我市资源、能源型企业占全市总量的28.5%,产业结构偏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规上企业产值的24.5%,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五大新兴产业仅占全市总量的10.9%,难以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是多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水平不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对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依赖较重,资源初加工产品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三是机械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等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仍不够完善,向利润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步伐较慢。
2.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一是受土地、资金、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我市新开工建设的工业项目相对较少,特别是投资过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和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的工业项目较少,工业经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二是由于对未来经济前景不乐观,预期难以料定,加之土地、用水、生态等资源限制,原有的优惠政策取消,招商引资动力不足,项目储备不足,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不高,建设进度不快,工业经济增长潜力较弱。
3.企业资金紧张局面不减。一是企业财务费用较高,我市个别企业银行贷款总额高于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全年利润不足以支付银行利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二是部分企业两项资金占压严重,1-12月重点监测家企业两项资金(产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占用达76.7亿元,占重点监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的23.4%,其中,产成品库存达51.6亿元,同比增长3.7%,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
4.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一是多数企业产学研合作层次较低,研发投入较少,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多数工业产品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产品档次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较弱。
5.企业人才缺口较大。一是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诉求大,但相对于发达地区,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问题仍较突出。二是由于企业效益不佳,职工保障相对落后,机床、煤化工等产业的很多熟练技工纷纷出走到江浙等发达地区,造成熟练技工不断流失。
6.企业管理水平急需提高。一是我市大部分企业属于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没有健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经营随意性较大。二是企业家素质不高,缺少战略发展眼光,管理较为粗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有效管理模式。
四、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7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上宏观经济和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大的改变,有利的支撑条件和因素增多,全市工业经济仍将继续保持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
从国际层面看,2017年,全球经济仍难以起色,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明显减速,新科技革命仍未启动,全球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美国QE的退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导致总需求不足,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普遍下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从国内层面看,国内经济仍继续处于长周期的底部,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最主要风险,人民币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国内投资惯性下滑风险尚未消除,工业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但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有助于压缩下跌空间,去产能改善供需关系,工业经济将逐步走出通缩,企业盈利持续改善;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国内经济新的内生增长动力正逐步形成。
从我市层面来看: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即将出台《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实施13131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联泓新材料公司与中科院建立战略联盟、北理工在我市设立鲁南研究院及数控机床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北京航天大学与我市合建枣庄市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等一大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工业企业研发能力迅速提升;卷烟厂异地扩建、瑞达化工6万吨聚丁烯等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大项目投产达效将进一步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
五、2017年工业发展思路及主要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觉践行发展新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行动,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发展思路,即围绕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主线,实施“265”产业培育和“62131”企业梯次培植两大工程,把握“结构优化、品质升级、素质提高”三个方向,健全“平台搭建、运行调度、精准帮扶、亲清服务”四大机制,抓好“创新驱动、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管理规范、节能降耗”五项工作,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当好全省县域经济的先行军、排头兵。2017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0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税116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63亿元,同比增长5%。
1.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产业聚合度。一是加快发展两大支柱产业“大转强”,膨胀发展六大优势产业“低转高”,大力发展五个新兴产业“散转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聚合度,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应对产能过剩。二是通过技术引进、对外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三是鼓励企业依托自身特色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细分市场,研发适销对路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及附加值。
2.抓好技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各镇街、市直经济主管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情,提前做好2017年技改项目建设的各项前期手续准备工作。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工程包等政策动向,积极谋划、储备、实施一批能够短期见效和体现转型升级发展要求、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的战略性技改项目,带动经济稳步回升。三是大力推行“零增地技改”,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对生产设施进行改造更新,推动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四是加快推进辰龙集团与北理工、鲁机公司与国机集团等强强合作,大力推进威达重工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等一批技改项目建设。
3.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支柱产业和关键领域,引进实施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促进技术更新换代,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国家支持的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扶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有效拓宽融资平台,推动企业资金流动能力。一是及时组织召开党政银企对接会,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向产品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二是继续推进“助保贷”业务,支持国有融资性担保公司放大担保比例,释放担保能力,缓解担保难题。支持聚诚信用管理公司增大企业还贷周转金放大倍数,为企业提供过桥还贷支持。三是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鼓励条件成熟的企业,选择合适的板块上市挂牌,实现融资多元化,突破融资瓶颈。
5.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是持续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加强对标管理,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好企业家赴高等学府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突出一批青年企业家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抓质量、创名牌”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争创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
6.创新商业营销模式,扩大产品市场销售。一是积极采取多种促销方式和手段,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抓住春节期间市场消费旺季的有利时机,坚持用户思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节日促销活动,大力推动我市名优特新产品的节日市场开拓。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方式,提高经营效率,确保工业企业产销衔接。
7.加快两化融合,推进制造业升级。一是开展两化融合“十企达标、百企对标”活动,加快推进企业完成“两化”融合贯标评估;二是围绕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关键装备的创新与应用,鼓励威达重工等企业,积极提供“机器换人”方案设计、设备采购、装备采购或研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推动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装备升级;三是推动实施2017智能制造示范带动提升行动,鼓励腾达不锈钢等企业开展“智能升级”,带动机械机床等行业创建智能车间或智能工厂,加快推进滕州“制造”向滕州“智造”转型。
8.强化协调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及时掌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运行动态,发现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联合多部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及时化解。二是督促企业主动出击,抢抓市场机遇,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尤其监测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两项资金占用、市场需求和资金运行变化,加强形势分析,把握经济走势,抢占发展先机。三是抓好重点行业,特别是煤化工、机械机床、玻璃、能源等行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准确反映各层面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