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工业生产受到短期冲击,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明显下降。1-2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耗能36.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2.1%,呈明显的“止升回落”趋势。
一、能源生产情况
焦炭、煤气、电力产量同比下降。1-2月份,焦炭产量5.0万吨,同比下降5.0%;煤气产量7.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1.5%,其中焦炉煤气产量0.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4%,再利用煤气产量7.0亿立方米,同比下降32.0%。发电量为7.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2%。新能源发电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8%,其中风力发电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6%;垃圾焚烧发电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1-2月份,伊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加工转换效率为78.8%,同比提高8.6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为58.2%,同比提高14.3%;供热效率为84.6%,同比提高0.6%,热电联产效率大幅提高,本期为76.0%,同比增长5.0%。
二、能源消费情况
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2月份,规上工业能耗为36.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2.1%.其中,采矿业耗能1.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0%;制造业耗能26.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2%;电力热力的生产的供应业耗能8.3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2.7%。15个大类行业中能耗同比增长的行业有4个,增长面为26.7%。
高耗能行业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1-2月份,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对我市能耗总量增长影响较大。全市高耗能行业能耗34.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2.5%,占规上工业能耗总量96.6%,拉动规上工业能耗下降21.9个百分点。四大高耗能行业中能耗同比增长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5.4%,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达72.5%,拉动规上工业综合能耗下降19.2个百分点,是影响规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重点企业能耗同比下降。1-2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62户企业中,11户企业能耗同比增长。占能耗比重较大的冶金企业西林钢铁公司受疫情影响,原材料运输困难,外出探亲员工返程困难,本期综合能耗26.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3%,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回落19.2个百分点,本期西钢能耗占规上工业能耗72.5%,同比下降3.1%;华能伊春热电综合能耗5.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1.9%,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回落3.4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同比下降。1-2月份,规上工业用电量3.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从部门看,用电量主要集中在有色、冶金、电力、化工上,四个部门总用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占总用电量的98.2%。分行业看,对规上工业电力消费影响最明显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耗电1.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6%,拉动规上工业电耗下降1.9%。
三、存在主要问题
我市产业结构单一,高耗能行业占比过高,冶金企业耗能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七成,这种工业经济结构,是制约我市规上工业发展的瓶颈。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多数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多数企业生产为订单生产,没有建立积极的营销管理体制,备料等单现象较为突出。研发技术不强,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问题,企业技术力量匮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工业节能几点建议
稳控高耗能行业能耗快速发展。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高耗能企业节能监管工作,加大对高耗能企业大户的节能工作推进力度,鼓励企业开拓节能新道路。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进程。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改善高耗能行业结构过重的格局,提高“节能型”产业结构,不断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依赖度。
做好疫情控制后的生产恢复准备工作。在疫情得到控制,企业复工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要加强服务便利度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企业资金难、用工难、物流难等问题,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我市工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