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不限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储能 氢能 燃料电池 充换电 电力 能源互联网 电气 碳中和 煤炭 石油天然气 宏观能源 燃气 环保 新能源
文件类型:
不限 法规 通知公告 规划计划 规范性文件 监管文件 项目核准 标准定额 规章 行政许可 数据公布 安全通报 事故通报 政策解读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 调价公告
发布时间:
不限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 所属地区:
    全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 当前位置:能源政策库 > 储能

    发布机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4-02-09
    文件类型 规划计划 标签 储能电池制造项目 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 储能电池项目
    内容要点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打造10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

    关键数字

    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打造10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

    关于黑龙江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4-02-09 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月24日)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黑龙江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充分发挥“五大优势”,围绕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认真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力克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全省经济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3%、高于全国9.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全年各月累计增速均高于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3%、出口增长39.4%,增速分别位居全国第6位和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1%、6.3%;CPI增长0.6%;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7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1%,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有调查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好于全国。

    (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加快构建具有龙江特色优势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一是经济发展新引擎亮点纷呈。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我省获批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和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新建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44个、智能工厂7个,哈尔滨经开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64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80.64亿元,其中海邻科智慧物联网基地等18个项目竣工,集成电路碳化硅衬底等实现量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物经济项目扎实推进,北科生物代谢组学数字生命研发创新中心等132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7.61亿元,柏尊生物50万吨生物发酵饲料、中诺检验检测生物技术研发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哈兽研和石药集团联合研制新型疫苗填补国内空白,敷尔佳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思哲睿手术机器人实现国产化替代,肇东星湖科技持续拓展生物发酵产品种类。冰雪经济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获最大冰雪主题乐园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第九届亚冬会筹办工作加快推进,“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口号正式发布,制定发布11项冰雪运动国家标准,劲道冰雪装备等项目建成投产。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揭牌,入驻朗图、好运等知名机构27家,富锦大米、抚远东极等通过主题设计实现品牌价值提升。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提升。哈飞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研发制造等23个航空航天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8.9亿元,哈工大航天高端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成为国家首批、东北唯一试点。绥化天有为汽车数字仪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成为全国最大生产基地。我省北科生物、善行医疗获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专项支持,为除北京外北方唯一省份。举办第六届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东轻航空铝材纳入C919部件供应链,五矿石墨全球领先的球形项目试车投产,大庆圣泉硬碳负极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哈电参建的国内最大煤电机组4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博实股份炉前操作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国家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获批建设,全国首台大型高端鲜食玉米收获机下线。电子信息、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值分别增长11.7%、14.1%。三是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能源、石化产业平稳增长,大庆油田原油产量3029万吨,天然气产量58.5亿立方米、增长5.6%,页岩油进入效益开发阶段,新认定4个省级化工园区,大庆石化乙烯装置脱瓶颈等33个化工重点项目完成建设。汽车、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沃尔沃3款新能源车型落户大庆,汽车配套制造能力持续提升,大豆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加快建设。轻工、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深圳时尚产业联盟区域总部落户哈尔滨,柳桥集团鹅产业一体化项目启动建设,哈药、誉衡药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联顺医药中间体建成投产。开展千企技改专项行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哈尔滨东安动力新能源混动系统新基地等120个项目投产。四是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二期建成投用。承办“金融助振兴—龙江开新局”活动,省政府与13家金融机构、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银企意向性融资合作金额超2500亿元。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获批国家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交通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连续12个月高于全国。举办黑龙江—海南旅居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北药园、伊春桃山玉温泉入选第一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哈尔滨、大庆获批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哈尔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引领文娱消费不断升级。

    (二)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更加稳固。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振兴,农业强省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一是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全面完成稳粮稳豆任务,有效应对局地洪涝灾害,粮食总产量为1557.6亿斤、占全国11.2%,实现“二十连丰”,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建成高标准农田868.6万亩,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累计建成面积达1.08亿亩,规模全国最大。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建成全国最大的寒地作物和大豆种质资源库。二是“四个农业”加快建设。常规粳稻和大豆自主选育品种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3%。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9400万亩,保持全国第一。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4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8个,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八年稳定在98%以上。加强“黑土优品”标识管理,授权企业378家、产品923款,“北大荒”居中国农业类品牌前列,“黑河大豆”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出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政策,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261家、总数达到2190家。三是食物供给多元发展。开展大食物观供给保障攻坚行动,叫响龙江冷水鱼品牌,新认定省级水产原良种场4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九珍十八品”引领森林食品产业和林下经济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2家,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家。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创历史新高,奶粉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均保持全国第一。四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始终动态清零,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实施“百村精品、千村示范、万村创建”行动,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4个,打造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33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获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省,基本完成2个国家级二轮土地延包试点任务。

    (三)科技创新活力持续释放,科教资源优势加速转化。坚持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全面推进科教振兴,加快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就地转化。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召开全省创新发展大会,出台创新龙江建设意见和创新发展60条政策,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同比增长20%。支持“揭榜挂帅”项目榜单32个。深入实施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政策,新当选两院院士2人,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全省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人数为近5年最好水平。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创建哈工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国重点实验室由7家增加到12家,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新增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哈尔滨科技大市场投入运营,征集可交易科技成果218项。三是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深入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行动计划和高校、院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开展“汇智龙江”成果路演推介活动202场,转化重大科技成果589项。深入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25家,增长22.9%,总数达4430家。四是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哈工大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试运行,联合打造国内首条运载火箭3米级箱底批量产线,“龙江三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东轻成功应用全球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装置。中车齐车主导研发的高铁救援起重机填补国内领域空白。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核电装备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

    (四)项目建设有力推进,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把项目作为发展之基、产业之本,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一是省级重点项目支撑有力。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开春即开工”重点项目2541个,同比增长33.6%。打好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四季会战,建设省级重点项目1000个、同比增长100%,开复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2.3%。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536亿元的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6%,宝迎铁路、北黑铁路改造加快建设,哈绥铁伊高铁全线开工建设,吉黑高速山河至哈尔滨段、铁科高速五常至拉林河段等32个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高速公路里程突破5000公里,哈尔滨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加速推进,国际客运航线数量居东北地区首位,尚志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二是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召开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建设产业项目231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59个,龙江化工聚碳酸酯等901个项目建成。建设省级重点产业项目699个,比2022年增加402个,占省级重点项目比重提高10.5个百分点,开复工率100%,投资完成率101.6%,526个省市“三个一批”新建和拟竣工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109.5%。三是央地合作规模再创新高。举办我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签订协议和项目12个,总签约额2660亿元。上半年与央企签约额达1205亿元的18个项目已有6个开工建设。制定驻省央企高质量发展“一企一策”方案,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央企新谋划央地合作产业项目147个,总投资4110亿元。

    (五)冰雪旅游火爆“出圈”,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改善消费条件,以冰雪旅游热潮引领消费市场升温,不断强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一是特色文旅消费蓬勃发展。出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特色文化旅游实施方案,制定实施释放旅游消费潜力50条、加快发展边境特色旅游20条等措施,成功举办第五届旅发大会、第十三届中俄文化大集、第3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重大文旅活动,开展旅游业治理专项行动,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两个“百日行动”成效显著。全省2024年元旦假期累计接待游客6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2亿元,冰雪旅游彰显魅力、释放潜能、提振信心、展示风貌,拉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哈尔滨成为冰雪旅游“顶流”城市,入选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哈尔滨机场旅客年吞吐量208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居东北地区之首,我省成为最热门冰雪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85.1%和213.8%。二是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培育。举办“双品网购节”等4个系列87场网络促消费活动,邀请东方甄选、辛选集团等头部直播机构开展8场大型直播,累计销售额超过4亿元。全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3.5%,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增长30%,增速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市场潜力充分释放。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出台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配套支持政策,开展“约惠龙江”省级促消费活动9场、“赏冰乐雪品美食”等市级活动500多场。发放政府消费券6亿元,带动消费120亿元,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分别同比增长14.6%、11.4%。

    (六)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增强。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半年讲评会,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是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专项行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一级指标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1个,二级指标增加45个、达到61个,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案例全国推广。数字政府建成46个应用平台,形成28项共性支撑能力,汇聚数据超过1700亿条,推动省市两级企业和个人449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高效智慧便捷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省征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入驻金融机构26家。在全国首批开展个转企登记改革试点,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过260亿元,全省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4%,实有经营主体327.63万户。二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上阵抓招商,出台产业招商扶持政策96项,成功举办哈洽会、绿博会、新博会等活动,累计签约项目510个,签约总额4865.9亿元。全省千万元及以上项目利用内资3603.3亿元、增长21.1%。外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经营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1家、增长68.5%。三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意见,落实我省振兴发展民营经济45条,制定《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推进省市县乡四级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项目)全覆盖,共包联解决问题2.06万个。推动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深入对接,金融资源更多惠及小微民营企业。

    (七)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开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增强改革意识、加大攻坚力度,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一是国有企业等改革纵深推进。支持驻省央企深化改革,启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实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在东北地区实现跨省异地电子缴税。启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二是要素市场化改革成效明显。实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专项行动,开展工程建设招标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采取“风(光)火捆绑”交易,全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超576.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8.7%,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6.2亿元。三是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主动融入RCEP等区域合作,实施新时代促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意见。制定实施支持对外贸易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绥芬河口岸运力提升、黑河口岸大桥畅通、同江口岸设施升级行动,全省口岸货运量和进出境旅客人数分别增长17.5%和709.2%,全省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1个、38.8个、5.6个百分点。稳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跨境电商贸易额增长144.2%。四是高水平对俄合作持续深化。加强与俄远东地区互访对接,召开第七届中俄博览会、2023中俄数字经济高峰论坛,出台“买全国卖全俄,买全俄卖全国”实施方案,全省对俄进出口增长13.5%,其中对俄出口增长67.1%,新设俄罗斯投资企业68家、比前三年新设俄企总和多30家。黑瞎子岛公路口岸设置方案获批。五是高质量区域合作走深走实。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上海、辽宁等8个省(市、区)学习考察,区域合作拓展深化,新增龙粤对口合作签约项目277个,签约总额1126.7亿元。深哈产业园签约华为、东软、惠达等重点企业75家,注册企业达630家,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产业集聚度达80%。深入落实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及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省党政代表团赴疆考察援疆工作,援藏援疆工作扎实推进。

    (八)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优势持续释放。全面推进生态振兴,保护好原生态风貌,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一是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认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8个。实施“氢绿龙江”行动,加快打造哈大齐新能源产业带和“四煤城”新能源产业集群,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成装机规模达到2507.3万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占电力总装机比重52.4%。“公转铁”运量2299万吨,新增超低能耗建筑项目13个。东北三省第一座光储充液冷超级充电站投入使用。二是生态产品价值加速实现。印发全省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指南与技术方法,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成全省生态产品总值试算。积极探索以绿色发展为鲜明导向的生态产品溢价增值,大兴安岭等试点创新实践步伐加快,龙江森工集团初步搭建林业碳汇数据平台、完成6个碳汇项目设计文件PDD编制。三是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突出。召开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再创历史新高,松花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超过80%。全省土壤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全省营造林129.45万亩,修复治理草原36.1万亩、退化湿地1万亩,治理侵蚀沟0.9万条,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年度整改任务,在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河湖长制工作连续4年获得国务院激励。四是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开展节能降耗“五个一”行动,黑河市、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大庆石化CO_2回收项目年可实现碳减排40万吨,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建设全面完成,全年没有新增“两高一低”项目。

    (九)守稳守牢安全底线,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民生振兴,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居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额完成,实施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1条举措,持续释放援企稳岗政策红利,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45.8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4亿元,惠及职工131.3万人。实施“技能龙江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4万人次,培养重点产业技能人才6万多人。二是社会保障网络切实筑牢。基本医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并按时足额发放,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持续提升。落实价格调控机制,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稳定。完成“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持续开展“冬煤夏储”“冬病夏治”,实现全省合同用气全覆盖。三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6%。小学、初中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补助标准分别由650元、850元提高到720元、940元,城乡中小学校生均取暖费补助标准由260元提高到370元,支持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改革获国务院表彰激励。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呼吸、中医(肿瘤)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及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数同比增长47.7%。巩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积极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开工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农村危房36.8万户(套),更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549公里、燃气老化管网1305公里、供水管网670公里、污水管网1545公里,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四是灾后恢复重建高效有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军民合力夺取抗洪抢险胜利,制定实施“1+32”灾后恢复重建方案,受灾地区电力、通信等服务功能恢复到灾前水平,损毁房屋、道路、水利恢复重建年度任务全部完成,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五是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稳妥处置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安全生产稳步推进,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2.3%和1.7%。森林草原防灭火实现“三个不发生”目标。食品安全工作连续6年在国务院食安委评议考核中获A级等次。在全国率先出台《黑龙江省调解条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旧动能转换不快,高质量产业项目接续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民生领域还有欠账,受多重因素影响,GD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大庆石化等三大炼厂同期检修,给石化行业带来较大波动,石油、煤炭、焦炭等大宗物资价格下降,造成能源行业产值和产量同步大幅下滑,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不快,没有形成大项目、好项目接续开工的态势,新投产的产业项目拉动作用发挥还不充分,短时间内还难以弥补传统支柱行业下滑出现的缺口,制造业、房地产等重点领域投资持续低迷,对经济稳定增长支撑作用不够。这些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要采取有力举措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始终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责任,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复兴伟业作出龙江贡献。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重点做到“五个牢牢把握”:

    ——牢牢把握中心任务,始终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深刻领会这一重大论断的思想内涵、理论意蕴和实践要求,自觉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牢牢把握黑龙江的战略定位,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真抓实干,加力促发展、全力促振兴,以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

    ——牢牢把握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黑龙江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龙江振兴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决不要没有质量的规模、没有效益的速度、没有未来的产业,决不要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决不要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长,而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点,把五大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把新产业新动能转化为新增长点,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

    ——牢牢把握战略任务,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刻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结构深层次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全局。黑龙江作为国家战略腹地和对俄合作最前沿,必须积极应对,在应变局中抢抓机遇,在开新局中奋发有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力量。

    ——牢牢把握重要使命,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没有高水平安全就没有高质量发展。黑龙江肩负着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守定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守住本分,强化战略支撑能力;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从严从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牢牢把握工作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进是方向和动力,不稳无以进,不进难以稳,必须把握好“稳”和“进”、“立”和“破”的时度效,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打破落后发展方式、传统路径依赖,扬优势固成效、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黑龙江的“稳”和“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二)主要目标

    2024年,紧紧围绕“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战略定位,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确定全年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粮食产量1500亿斤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CPI增长3%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

    当前,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省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越是挑战严峻、任务艰巨,越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奋力实现预期目标。一是感恩奋进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龙江振兴发展,去年视察我省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亲自为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充分体现了对龙江人民的深情厚爱和亲切关怀,对龙江发展的殷切期望和信任重托,我们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动力更强。二是把握大势提振信心。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宏观政策持续实施、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今年全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我们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宏观条件更好。三是抢抓机遇增强信心。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国家部委推出一系列配套举措,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我们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底气更足。四是鼓足干劲充满信心。全省上下在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经济恢复增长、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中经受锤炼考验,积累了发展基础,展现了良好精神风貌,3100万龙江人民对振兴发展的强烈意愿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决心,将汇聚成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我们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的斗志更高。

    三、202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推进科教振兴和产业振兴,推动构建具有龙江特色优势的“4567”现代产业体系取得新进展。

    1.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建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崖州湾、汉江等国家实验室区域基地和生物、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尽快落地建设,扎实推进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力争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80家以上。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灵活运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实施智能农机、页岩油、人工智能、未来生物、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攻关项目70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阅卷,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入开展高校、院所、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发挥哈工大先研院龙头作用,打造哈尔滨科技大市场品牌,开展科技成果路演推介对接活动300次,转化科技成果600项。培育壮大科技型创新主体,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工程、临规企业科技赋能行动,全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00家。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发挥创新发展60条政策效能,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分类制定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创新平台等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推进人才振兴,深入落实人才振兴60条,优化实施省级人才支持计划、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市场化技术转移人才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龙江科技英才头雁、春雁支持计划向产业振兴聚焦。

    2.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低空经济、卫星研发制造等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前瞻布局深空、深海、深地等未来产业,争创哈工大航空航天等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推进哈尔滨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建设哈尔滨数字龙江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聚焦“智改数转网联”重点领域争创国家级试点示范,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实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五链行动”,加大人才、资金、政策支持力度,强化项目建设、链条打造、集群培育和平台提升调度,优化联盟建设体系,依托星云医学、天晴干细胞等推动基因、细胞等“八大现代工程”延伸应用、裂变发展,促进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六大优势板块”整体提升,提升合成生物等领域创新研发能力,推进华大寒地基因库、北科生物细胞制剂、石药集团恩维生物制药等项目建设,打造哈兽研国际生物谷,加快推动白桦树汁等特色产业链向药品、美妆等中高端领域延伸,加速形成生物经济起爆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冰雪装备产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创意设计产业,以创意设计赋能实体经济,打造龙江特色品牌。

    3.加力推动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升级。加强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示范引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促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省级智能工厂4个、数字化车间41个,促进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实施千企技改专项行动,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20%。深入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江制造”高端品牌。推进大庆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页岩油产量突破38万吨,原油产量3000万吨、天然气产量60亿立方米。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哈药、葵花、珍宝岛等药企规模。加快推进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型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延伸,推动装备制造、石油石化等企业发展配套服务链,加快推进哈尔滨、齐齐哈尔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旅游康养、养老托育、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提升特色中医药资源、康养基地和旅游景区度假区融合度。

    4.加速形成优势产业和产业优势领域集群。对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争创航空航天、生物育种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大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橡塑产业和安达精细化工等优势型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强链壮群”,加力打造汽车、现代玉米精深加工、中高端食品等支柱型产业集群,航空航天、电力装备、关键基础材料等引领型产业集群,婴幼儿配方奶粉、石墨及精深加工、农机装备等特色型产业集群,支柱型、引领型、特色型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分别突破5600亿元、2300亿元、1000亿元。

    (二)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锚定率先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振兴,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5.全面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处理好稳产与扩豆、保护地力与提高粮食产能等关系,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主攻大面积提升粮食单产,建设一批粮食产能提升重点县,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行为。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和改造试点工作,加大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监管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治理和农田防护林更新修复一体化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1400万亩、治理侵蚀沟1.2万条、更新农田防护林5万亩。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宏观设计和中长期规划,推进育种联合攻关,支持“育繁推”种业企业做强做大,建好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落实粮食收储加工政策,推动粮食仓储设施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做好粮食减损工作,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大粮仓”。

    6.着力推进“四个农业”。深入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争创国家智慧农业引领区,高质量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持续壮大研发队伍和产业规模,农机作业智能监测终端数量达9.2万台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8%以上。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完善绿色有机食品和名优特新农产品标准体系,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亿亩。高标准推进秸秆还田离田,整建制建设一批全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建设成果,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5%以上。统筹推进生产营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完善“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标准体系,积极申请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认证,开展“一线城市品牌行”产销对接,重点支持20个县建设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让更优、更绿、更香、更安全的优质农产品走出龙江、卖向全国、卖向全球。

    7.加快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实践地。树牢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扩量提质,做优做大现代畜牧业,深入实施高端肉牛“百千工程”和奶业振兴计划,促进现代化牧场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和牛生产基地,全省肉蛋奶产量稳定在930万吨以上。实施冷水渔业振兴行动,创新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加快建立苗种繁育、生态养殖等标准,发展冷水鱼预制菜、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水产品总产量达80万吨。深化森林食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做强“寒地龙药”产业,打造全国最大的刺五加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实施设施农业提升行动,设施农业播种面积50万亩,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完善现代冷链物流配套体系。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做强做大玉米、大豆、水稻等加工产业,推动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7%,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实现4000亿元,增长9%以上。

    8.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突出县城重要载体作用,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持续抓好县域经济擂台赛,培育壮大产业园区和立县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推进县域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省级重点抓好100个精品村(场)建设,市级重点抓好1000个示范村(场)建设,带动全省9829个村(场)全面创建、一体提升,建设一批彰显龙江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补齐县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着力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促进消费恢复和稳定增长,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9.加快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在百货、餐饮等领域发放政府消费券,开展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500场以上,扩大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新型消费增量,发展智能家居、绿色有机食品、体育赛事等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实施电商助企行动,发展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模式,促进商贸流通、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推动知名电商、头部平台在龙江扩仓增容,新增网上零售额超50亿元。加强消费领域执法监管,加大对虚假宣传、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10.推动特色文化旅游提档升级。加强文旅产业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策划包装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不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开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两个“百日行动”,加快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地建设。加快推进文化振兴,推动冰雪与文化、工业等深度融合、价值共创,办好第六届旅发大会、第十四届中俄文化大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亚布力滑雪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等文旅活动,推动省内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中国生态康养旅游体验区、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增强龙江特色文旅吸引力,持续叫响“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品牌。乘冰雪旅游之势,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冰雪旅游产业智库,高标准高质量筹办和宣传第九届亚冬会,冰雪季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1500亿元,以冷资源撬动热经济。围绕旅游精品线路优化交通配置,构建公路铁路航空等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快旅慢游零换乘”。以星级饭店和星级民宿为示范引领,提升旅游住宿业服务品质。加快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更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健全完善旅游业监管、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实施“文旅体验官”“文旅安全官”制度。

    11.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聚焦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推动建设一批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项目,切实抓好“三个一批”,建设省级重点产业项目1000个,力争新引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50%。建设嘉泽中车储能电池制造、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10个以上超百亿元产业大项目,打造100家产业链龙头企业。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推进粮食产能提升重大水利工程、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佳木斯至同江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哈绥铁和铁伊等高铁、哈尔滨都市圈环线等高速公路、亚布力至雪乡等旅游公路改造等工程项目,推动哈尔滨机场二跑道工程竣工,加快推进亚布力机场前期工作。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资金使用效率,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加强政银企对接,畅通项目融资渠道。

    (四)围绕产业延链建链,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围绕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依托我省资源、生态、科研、产业、区位优势,谋划培育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业项目,着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产业链招商,完善重点产业招商全景图,瞄准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重点地区,引入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有针对性地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建链成群、建链集群。强化招商组织,用好进博会、投洽会等展会,开展党政主要领导招商、定向招商、以商招商、校友招商,加强深入推介对接,提高招商精准性有效性,让更多参展商成为投资商。创新招商方式,聚焦重点国别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等领域,加快打造涉外法律研究咨询等平台,积极服务外资企业加快发展。强化园区招商,推进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等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13.推动招商项目落地。紧盯提高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竣工投产率,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转化率。强化跟踪服务,以项目落地、投产达产为考核重点,完善招商考核机制,建立重点项目“一项目、一清单”推进机制,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激励形成项目为王、实干为要、招商引资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招商引资的好项目大项目推动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衔接利用好龙粤对口合作、央地合作和省领导赴广东、长三角地区等地学习考察期间招商引资成果,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入库,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

    14.创新央地合作模式。发挥央企产业发展主力军作用,实施驻省央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加强央企与地方多领域协同合作,“一企一策”推动驻省央企高质量发展,加力提升央企地方配套率。共同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布局建设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力度,支持哈电实施国家级发电设备研究中心、研发基地等科研核心研发项目,一重牵头组建百万吨铸锻件产业及新材料联合体。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军工先进技术产业集群。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省市联动,落实财税、融资等政策,切实解决央企在我省发展中的问题,营造央地合作良好环境。

    (五)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激发振兴发展动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改革办法解决发展中难题,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定不移打好改革总体战、攻坚战、持久战,切实以改革破瓶颈、解难题、促发展。

    15.着力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振兴专项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分类推进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等改革任务,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力争同比增长7%左右。深入推进农垦、森工、龙煤三大集团改革,推进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设,加快森工“数字林业”“智慧林业”建设,推动龙煤集团加快建成区域一流企业,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引领力。加大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力度,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打造一批产业集群。

    16.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创新民营企业申报项目和基金评价体系,推进民营企业惠企政策、项目建设等信息共享,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梯度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与国有企业供需对接,实现协同发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分级协调推进机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鼓励省内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给予表彰激励,打造龙江知名民营企业品牌,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17.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数跑龙江”为统领,打造办事环节最简、办事材料最少、办事时限最短、办事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特色营商品牌。全面对标对表世界银行新一轮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涉企服务“一网通享”“民意速办”机制,开展“政商沙龙”等活动,做到政企互动“亲清有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深化领导干部包联服务企业(项目),健全完善“万名干部进万企”工作体系,常态化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上门”活动,促进企业和群众诉求有效解决。全面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8.推进财税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重点规范市与区收入划分、明晰市与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优化省以下财力分配,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落实农信社、城商行深化改革方案,持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

    19.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抓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扩大农垦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强化农业生产托管整省推进,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5000万亩。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20.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开展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行动,深化经营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化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坚决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主动融入大市场、不被“边缘化”,增强融入能力、不在“边缘转”。推进年度电力市场化交易,全年交易规模超590亿千瓦时,力争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5亿元以上。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严格落实通行费减免政策,加大“公转铁”力度,持续推进哈尔滨—长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建设。

    (六)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加快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落实新时代促进开放发展的意见,发挥对俄合作开放最前沿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优势,更好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专项行动,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

    21.提升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深度对接RCEP等区域合作,扩大合作领域和经贸规模。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深化在数字技术装备研发制造、未来食品、先进数控技术等领域合作,加快构建数据要素跨境流通高地,推动与日韩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健康养老、创意设计等领域合作,扩大与东盟在基础设施、农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加强与澳新在畜牧业、现代农业、乳制品等领域合作,巩固欧盟、美国等传统贸易市场,拓展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贸易市场。深度融入国家共建“冰雪丝路”总体布局,组织实施好我省“冰雪丝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

    22.深化对俄战略合作。加强俄远东地区投资贸易,强化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加大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挖掘对俄水产品等贸易潜力,打造农业、水产品、木材、煤炭、石化等跨境产业链,拓展“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经贸格局。加快发展市场采购贸易、互市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加快建设互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园区,提升大宗商品落地加工能力。加强与俄地方政府间合作,办好第八届中俄博览会、第三十二届哈洽会等重要展洽活动,扩大对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持续优化对俄业务在注册开户、设立账户、国际结算等方面金融服务。

    23.保障跨境运输高效畅通。推进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实施绥芬河口岸运力提升、同江铁路口岸设施升级、黑河公路口岸大桥畅通行动,推动黑瞎子岛公路口岸和黑河国际步行口岸(索道)加快建设,持续提升口岸效能,发展壮大口岸经济。深化黑龙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地方特色应用项目建设,统筹推进边境口岸申建进境食用水生动物、粮食和肉类、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推进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建设有机融合。高质量建设哈尔滨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际物流集散枢纽。巩固扩大哈绥俄亚陆海联运规模,持续拓展中欧班列运输线路。

    24.推动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高标准规划建设黑瞎子岛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推动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形成更多创新成果,争取黑河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推动哈尔滨、绥芬河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保税仓、边境仓,强化跨境电商支持力度、提升集货能力。稳步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绥芬河、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和绥芬河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25.积极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深化东北三省一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加快哈长城市群建设,加强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区域振兴。推进龙粤合作十大行动计划,组织龙粤两省领导交流互访活动,促进冷水鱼等“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走进广东、深圳市场。推动深哈产业园、江河经济开发区扩大覆盖面、提升能级,共建共育“人地钱技数”要素齐全的产业园区。

    26.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推进兴边富民地企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边境地区旅游、寒区试车、石墨材料、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商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实施边境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快推动沿边铁路前期工作。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不断提升边境地区办学条件和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抵边村屯和林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口和要素集聚,守好祖国“北大门”。

    (七)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树牢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振兴,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7.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加大散煤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和综合利用,推动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建设。强化减排控排和截污治污措施,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管控,强化畜禽粪污源头治理,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全力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高质量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年度任务,切实解决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

    28.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做好防沙治沙工作,实施“三北”防护林六期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草原修复治理11万亩、退化湿地修复2000亩,着力打造林长制北方样板。加快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协同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果应用,支持大兴安岭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伊春探索生态产品“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路径,促进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29.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推动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发展,优化清洁能源资源配置,打造哈大齐绥和东部地区5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复工新能源装机规模12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建成装机总规模(含离网制氢)达到3500万千瓦。深入实施“氢绿龙江”行动,推动齐齐哈尔百万吨级氢基绿色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快尚志、伊春五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寒地新型电力系统核心技术攻关,推进风、光、储等绿电直供。推进新能源产消一体化试点等项目建设,探索新能源自消纳发展模式。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强化信贷资源支持,加快煤矿智能化改造。

    30.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推进黑河、哈尔滨经开区国家碳达峰试点市建设,持续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提高城乡建设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质量,提高新建项目设计标准,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强化哈尔滨市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和齐齐哈尔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引导推广应用节能产品,大力支持发展储能、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高纬度寒地新能源船舶等绿色产品开发应用,促进能水粮地矿材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强化重点企业用能管理,杜绝“两高一低”项目上马。积极参与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推进森工集团碳汇交易试点,深化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碳汇总量测算工作,支持林业碳汇、可再生能源、甲烷减排、节能增效等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依规开展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进一步采取惠民生、暖民心举措,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加快推进民生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31.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落实落细各项稳就业政策,统筹推进就业动能培育、技能提升、服务升级、权益保障等专项计划,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确保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不断拓展就业渠道,扎实开展“技能龙江行动”,做优做强“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促进就业数据交互共享,培育壮大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快以工代赈项目组织实施,及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切实促进居民增收。

    32.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和基金缺口分担机制,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证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衔接。扎实做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工作。深入推进基本医保参保扩面,合理确定不同等级医院报销比例、促进分级诊疗,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从严查处欺诈骗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分层分类做好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抓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适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按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33.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优化布局,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快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调整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施“哈军工”精神传承弘扬行动,支持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教学实验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集聚融合发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动人口素质整体提升。

    34.推动卫生健康养老事业发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龙江行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呼吸、中医(肿瘤)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齐齐哈尔等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完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项目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乡镇卫生院补充招聘300名医学毕业生。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发展“银发经济”,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鼓励开办社区型中小微“养老服务连锁店”,力争完成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增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能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省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总数达到11.7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78个。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严把质量关,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5.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主营业务收入百万元级“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加快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3000处以上群众性冰雪运动场地,建成30个以上示范性体育公园,推动1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36.加快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攻坚三年行动,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万户以上、燃气老旧管网800公里、供热老旧管网500公里。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高标准完成水利、道路等水毁设施建设任务,整体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37.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积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全面加强“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金融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加快推进保障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过渡。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国防动员高质量发展,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加快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

    38.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坚决落实全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把安全生产措施、责任落实到生产经营单位和一线操作岗位、传递到基层末梢,全面排查整治煤矿、交通运输、城镇燃气、房屋和市政工程、消防、地下空间、文化旅游、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加强安全知识技能培训,强化重大风险管控,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9.加强经济形势宣传引导。聚焦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国家、我省稳经济政策落地,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引导市场主体真正领会贯彻党中央重要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切实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加强部门协同联动,主动发声、积极发声,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回应群众关切。积极宣传振兴发展成就,广泛宣扬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新成效,展示良好形象,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预期,唱好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