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专业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
京ICP备14050515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10837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9339号
Copyright 2005-2024 in-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机构 | 钦北区发展和改革局 | 发布日期 | 2024-03-06 |
文件类型 | 政府工作报告 | 标签 | 关于钦北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内容要点 | 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确保按时序、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切实推进大垌镇老把排水口等生态项目建设。做好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处理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推进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和硫酸锰生产企业的锰渣消纳工作。做好相关项目申报环评工作,切实做好新型建材产业园、皇马物流园、龙湾片区环评保障。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年度普查任务。 继续抓好畜禽生态养殖场、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法治建设和农业环保。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年度秸秆资源台账调查及农田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定位预警监测等工作,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强企业能耗排放和管理,加快“三调”一张图与森林资源一张图融合,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
||
关键数字 | 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3.50微克/立方米,均优于考核目标。 |
发布日期:2024-03-06 来源:钦北区人民政府
钦北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叶洁宁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市经济工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市委“359”目标任务体系,扎实开展壮大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服务行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情况如下:
(一)优化产业升级发展,经济发展平稳向好
1.经济运行稳步上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增长6.8%,排全市县域第一,三次产业结构为18.00:28.44:53.54。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9%,排全市县域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1%,排广西县域第四和全市县域第二,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其他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结构为36:52:10: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55.7%,排全市县域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3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6.8%,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产业园区不断壮大。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入广西第一批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钦州片区、广西“115”工程百亿园区,累计签约项目233个,建成投产企业169家,其中规上企业62家。有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瞪羚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28家。钦州高端精细化工园区列入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
3.服务业稳步提升。文旅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年内接待游客1048.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98.99亿元。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培育25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个体)入库,限上企业队伍壮大发展。住宿、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限上住宿业营业额、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均排全市县域第一,增速分别增长43.8%、29.4%,消费提质增效明显。
5.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5%,排全市县域第一。粮食播种面积70.72万亩、粮食总产量23.12万吨。钦北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认定为自治区第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二)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引领工业提质升级
1.工业动能持续激发。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20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3个项目列入2023年自治区第一批“双百双新”产业项目,数量均排全市县域第一。推进东辰催化剂载体、锰华新能源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东岚新型交联剂、至善新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邦琪药业等11家企业列入“工业流动资金贷”名单,锰华新能源等10个项目列入“工业项目贷”名单,为企业降本增效。培育新增规上企业9家,现有在库规上工业企业82家,数量创新高。
2.“一县一业”初显成效。强化与自贸区协同发展,大力推进“一县一业”化工及关联特色产业,壮大向海经济。引进10个亿元以上化工及关联产业项目,推动10个项目开工,新开工项目中有5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项目竣工投产。8个化工及关联项目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培育出3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瞪羚企业。
3.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工业特派员服务效能,主动靠前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促进戎鑫达资源、湘大化工等企业复工复产。锰华新能源入选2023年度中国精细化工百强名单。培育海龙饲料为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建华建材为广西数字化车间。埃索凯年产1万吨三元前驱体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广西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零的突破。东岚新材料年产4000吨新型环保交联剂生产线项目创国内同类行业最大单体产量纪录。
(三)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狠抓项目攻坚克难
1.重大项目积极推进。坚持把服务保障平陆运河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全面完成平陆运河钦北段土地征收6621亩、房屋搬迁477户、临时用地租地6500亩。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已出规划编制初步成果。中国—东盟海铁联运钦州转运中心工程项目完成可研初稿编制、亚投行三次尽调,已落实460亩空间规划指标;平吉临港产业园顺利开园,是平陆运河沿线首个启动建设的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规划编制;钦北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正在编制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初稿。全区列入自治区重大项目52个,排全市县域第二名,年度投资完成率122%,已开工6个项目,竣工3个项目。
2.项目申报统筹推进。强化项目谋划和储备,储备2024年乡村振兴等四大类项目330个,总投资502.40亿元,拟申请资金155.58亿元。积极争取乡村振兴、中央预算内等上级资金,累计争取到上级各类补助资金23.75亿元,助推项目建设。规范项目备案审批,完成办件210件,无超时办件情况发生,群众好评率100%。强化政策抓手,落实九个突破行动,谋划27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项目,总投资112.73亿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投资服务取得新进步。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机制,区四家班子领导带头走访对接重点企业项目;成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攻坚重点项目。创新不动产登记办理模式,实现“交地即发证”。以盘活园区闲置用地等办法解决项目要素问题,推动西南管道等14个项目完成招拍挂。百日攻坚行动成效显著,列入钦州市2023年“百个项目百日攻坚”活动集中攻坚重大产业类项目8个,数量位列全市县域第一,年内累计完成投资24.70亿元。
(四)持续深化重点改革,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1.科技竞争不断增强。不断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孵化器等科技平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大力培育瞪羚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家,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备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31家。组织企业申报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1项。累计培育瞪羚企业6家,排全市县域第一。
2.园区改革实现新突破。坚持党委领导和重点督导,以四家班子领导牵头推进深化产业园区改革,4个专项小组分别制定细化方案,建立园区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担当实干机制,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优化产业园区营商环境,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服务企业制度,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投产,动态收集并解决企业面临的20个问题。推动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关键企业落地产业园区,完成锋华等6个项目建设用地批复,争取到皇马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专项债券资金2500万元,将2个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列入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储备项目清单。
3.农业农村迸发新活力。加强新品种引进,引进试验示范水稻新品种27个、玉米新品种20个。开展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繁殖良种生猪近3.80万头,人工授精出栏肉牛2675头,产犊牛4674头,产值效益超5000万元。加强示范推广,全年集成关键技术示范推广面积5.80万亩。推进标准化生产,1项绿色食品认证通过审核。实施农村土地承包试点,探索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做法,试点村小董镇那道村延包合同签订率超过99%。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增效行动,新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8家,获评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个、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个。
4.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改革衔接顺畅,完成钦北区国防动员办公室和人民防空办公室挂牌、交接。军地联合保障能力提升,统筹开展兵员征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和“双拥”优抚安置等重要工作,顺利召开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城,子材小学荣获“自治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称号。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举办5场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发放抚恤优待金2179.07万元,修缮8座零散烈士墓,走访慰问驻钦部队、优抚对象,合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159.21万元。
(五)扎实推进城乡发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
1.城乡融合稳步推进。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主题教育与城乡协调发展深度融合。2023年子材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惠及5个小区262户居民。提升社保政策保障,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完成100.5%;享受社会保险待遇12.67万人,基金总支出7.06亿元。社会治理巩固提升,顺利通过自治区禁毒重点整治和市域社会治理检查验收。优化社区基层服务水平,设立长田街道龙湾社区。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新棠镇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是钦北区首个乡镇农副产品集散平台。深化“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11个路面提升工程项目基本竣工。全区乡镇卫生院参与医共体建设比例达100%;建立县域医共体3个,其中县域紧密型医共体1个。有序推进乡村规划,开展14个村庄规划编制。
2.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新建项目7个,续建2022年项目3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项目及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项目新建32个、竣工48个,续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2个。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吃上免费营养餐。强化集团化办学,启动“两优一特”工程,2022年度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结果为优秀等次。
3.卫生健康建设有序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强化医疗机构服务功能,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持续巩固“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成果,有效应对季节性呼吸道疾病。持续巩固创卫成果,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实现自治区卫生镇全覆盖。做好“一老一小”和妇幼健康服务,“一老一小”照护持续健全。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举办中药调剂职业技能竞赛、中医药服务进乡村活动,促进中医药文化走深走实。
4.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一是持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积极举办“就业暖心·桂在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会51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2255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39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9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二是落实就业创业政策。6家创业孵化基地带动183人就业,钦北区农民工创业园辐射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28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5371人。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96%。开展农民工“点对点”送工服务专项行动,输送294名农民工赴粤返岗务工。
5.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一是文化实现新提升。小董麻通、大寺镇非遗民俗“燕子节”入选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窑产业文化主题园被评为第二批广西五星级农家乐。贵台镇、大寺镇那桑村等6个镇村评为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镇村,贵台镇洞利村评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那蒙镇竹围村竹围岛鸵鸟生态园评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村荣获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发行首部具有地情百科工具书属性的地方志书《钦州市钦北区志》,《每周一志·志载钦北》作品获全国“2023年地方志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网络评选第三名。二是旅游展现新作为。修缮小董革命烈士纪念碑等4处革命遗迹,推出“访钦城红色青春记忆之旅”等3条红色旅游线路。积极创建旅游品牌,“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系列活动全网报道点击量1.21亿次。钦北区成功申报2023年广西夜间演艺品牌。贵台泉水豆腐花荣获“2023年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康养美食大赛小吃类”银奖。
6.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加大产业发展项目支持力度。全年支持产业项目资金比上年增长24.1%,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42亿元推进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134个。九佰垌预制菜生产基地项目获自治区批复。二是加强产业帮扶力度,全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特色产业覆盖率和享受1项以上产业帮扶措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6.4%、95.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区174个村全部完成5万元收入目标任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6万元,增长12.1%。三是强化底线思维,“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巩固提升,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寺镇被自治区工商联认定为“万企进万村”典型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成3个整村推进粪污后端处理项目建设,14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农村垃圾实现“村收、镇运、县处理”。平吉镇平吉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台镇百美村列为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村。长滩镇屯巷村委新月堂村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六)融入开放发展战略,优化行业结构发展
1.招商行动取得新进展。2023年新签约招商合同项目49个,总投资额230.40亿元,年度完成率122%;新签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82.10亿元;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89.70亿元,占比65.5%;引进“专精特新”企业2家,均排全市县域第一。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7亿元,年度完成率144%。新签约投资超亿元制造业项目24个,投资超10亿元制造业项目1个。大力开展链主企业招商,新签约神草药业等10个精细化工医药及其关联产业链项目,新引进江苏携之创风机罩等租赁标准厂房产业项目。驻点招商和粤桂产业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签约招商合同项目年度完成率186.3%;新签约粤桂产业合作招商合同项目17个,总投资额35.80亿元。
2.外资外贸颇有成效。积极开展外资企业精准服务活动,实现扩大开放利用外资工作提质增效。完成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827.70万美元,成功引进4家外资企业。重点扩大金属矿砂、煤炭、木材等重点大宗商品进出口,积极动员外贸企业赴东南亚等国家开展经贸活动,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开拓新市场;成功为高岭工艺等5家企业投保,防范海外收汇风险,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24亿元,增长19.4%,提前超额完成任务。
3.市场主体绽放新活力。提升服务市场主体能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政银企合作。登记市场主体4.56万户,增长17.0%。推进信用监管,归集公示政府部门涉企信息3.43万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区拥有地理标志2个,有效注册商标量1654件,增长21.1%;建华建材等3家企业获得第五届市长质量奖提名奖,实现我区该奖项零的突破;赋能“钦品入湾”,香港优质正印产品12个;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4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5件,增长14.6%。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5家、省级2家。城北、泽源片区获批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成功申报2024年县域商业体系行动试点县,推动消费平台载体升级。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新盛市场等3个市场获评自治区“三星”以上农贸市场。大寺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获评国家首批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
4.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区域通办再上新台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异地办理服务模式改革,新增“全链通办”主题套餐57个。钦北区“同城通办”办理6619件,“跨城通办”办理1398件,“全区通办”办理1055件,“跨省通办”办理848件。二是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聘任“首席服务管家”,设立“平陆运河服务专窗”,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群众和企业办得成事。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行政审批(服务)电子专用章申领率10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上可办率96.4%。三是不断加强要素保障。打造钦北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帮助企业解决创业、融资等问题。强化减税降费,减免1005家新开办企业印章费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实现政务数据目录100%编制。“桂惠贷”投放18.51亿元,直接降低融资成本3295万元。拨付中央外经贸资金等工业资金530.90万元。指导144家企业注册中小企业“信易贷”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七)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推进美丽钦北建设
1.厚植生态发展基础。一是精准攻坚蓝天保卫战。坚持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3.50微克/立方米,均优于考核目标。二是坚定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石吉生态净水项目已投入试运营,加快推进老把生态净水项目建设,持续开展钦江、茅岭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排查,3个国控断面均达到考核要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每月均达到Ш类及以上,达标率100%。三是稳妥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监管,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年度调查采样。探索出一套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的收储运体系。
2.低碳循环经济迅猛发展。一是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8个风电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产。能源网项目完成投资14.54亿元,年度完成率190.6%。二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落实节能审查,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批复3个项目节能审查报告,共批复0.45万吨标煤,项目执行小于等于0.45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能耗强度。三是积极争取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建成新能源充电桩329个,年度完成率149.6%,争取上级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运营服务补贴资金135.86万元。四是助推企业绿色转型。注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37个,绿色产品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成功举办广西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活动暨现场会,夯实绿色经济发展基础。
(八)强化惠民服务供给,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一是保障民生支出,兜牢民生底线。着力强化重点民生领域保障,民生支出24.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8%。二是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化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救助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全年实施社会救助9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20亿元。三是实施社会保险“降”“缓”“返”“补”政策,落实被征地农民补贴资金1118.80万元,年度完成率233%。四是扎实开展民生试点,平吉镇“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经验入选2022年度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五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司法审判全过程融合发展,大寺镇成立全国首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司法教育实践站和民族团结巡回法庭,大寺法庭获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力度,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实施交通惠民战略。完成325国道“二改一”项目,全力推进钦州北过境线公路项目建设,推进28个公路、桥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完成4座乡镇跨河桥梁建设改造桥梁施工招标。有序推进乡村道路“三项工程”项目,完成自然村(屯)道路通畅工程项目58个、道路提升工程96个、安防工程项目169.25千米。新铺设北部湾林木产业园纬九路道路约500米,连接起产业园区与大寺环城路,畅通新旧园区联系,缩短园区29家企业距离。做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消除3处隐患。二是完善水利供水设施。完成那蒙江等3条河流治理方案编制,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项目已全部竣工。协调推进王岗山水库项目建设,完成3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竣工验收12个饮水安全保障工程,改善农村7万人饮水条件,完成60处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三是高质量发展农村物流。建成1个县级冷链物流集配中心、2个中心乡镇寄递物流中转站、161个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自然村“村村通快递”、行政村“快递天天送”建设完成率100%。四是市政设施不断完善。11个镇生活垃圾实现统一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大垌等5座生活垃圾转运站,各镇垃圾运输总量达6.4万吨。
(九)树牢底线思维意识,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1.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我区入选自治区2022年度粮食主产县激励名单,获评为2023年国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水稻)推进县(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度,提前超额完成1.20万吨政策性粮食收购任务。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成撂荒耕地治理2925.19亩,治理率94.5%。实施粮食高产攻关、国家绿色高产高效等行动,早稻和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片验收平均亩产分别增加120.45公斤、60.34公斤。“一镇一品”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完成荔枝年度高接换种计划117.5%,提前完成百香果、陈皮和辣椒等产业年度种植发展任务。小董镇提前完成出栏200万羽香鸡年度计划。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安排“三农”支出4.59亿元,核发补贴资金5548万元,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稳步推进项目、基地建设,扩大“菜篮子”规模,建成投产水产养殖陆基圆池50个、“跑道式”水槽4条,新增肉猪存栏能力4500头、肉鸡存栏能力162万羽。
2.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各项违法犯罪活动,打击成效排全市县域第一。群众安全感和安全稳定动态考评得分排全市县域前列。“交所合一”深度融合,户政大厅优化升级为“户政+交管”二合一大厅。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9%,“三大纠纷”案件调结率达92%。积极推行平吉镇“六个一”、青塘镇“2+2+2+2”社会治理新模式,群众回访满意度100%。做好防御山洪灾害各项工作,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水旱灾害部分)任务。抓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连续8年地质灾害零伤亡。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情况总体稳定,连续18年荣获“建设平安广西活动平安县(区)”称号。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挑战和短板,需加以解决。一是要素限制项目落地。资金、用地、环保各项前置硬性标准对部分项目的制约性加大,影响项目落地。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项目承载能力不强。二是社会民生短板仍有待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仍需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有待加强。
二、2024年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自治区经济“1+4”重点工作和市委“359”目标任务体系,全面落实“九个突破行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围绕建设新时代壮美钦北目标,落实“两重一强”发展定位,融入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示范区建设,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农、交通惠民、生态宜居”发展战略,推进“十大工程”,为推动钦州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贡献钦北力量。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引进国内外到位资金95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50万美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减排降碳控制在市下达目标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8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4年,围绕落实区委七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提升运河保障服务
1.全力做好运河工程服务保障。把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头等项目、头号工程,全力服务保障平陆运河钦北段建设。扎实做好运河征搬安置,开展需新(补)征土地和房屋相关工作。积极推进保通桥、饮用水工程等租地工作,保障航道和桥梁顺利施工建设。加快推进大垌镇磨刀水矿区、青塘镇桥板矿区投产和保供。加快下坝安置点安置房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安置房尽快交付入住;服务协调搬迁群众房屋建设、生产生活、子女教育、回建房屋等过渡安置问题,保障群众顺利过渡、安居乐业。保障用水安全,做好平陆运河项目及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各项工作。
2.大力推进平陆运河经济带开发。抓好平陆运河沿线“六个一”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突破行动先导工程,把钦北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列入2024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储备盘子,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快建设平吉临港产业园、中国—东盟海铁联运钦州转运中心等“六个一”项目重点项目建设。加快规划编制进度,积极谋划平陆运河经济带,推动运河沿线形成有港口、产业园、物流园、农业园、文旅带、高端住宅区的空间规划布局,推动平陆运河经济带产业发展研究思路编制尽快形成成果,完善经济带建设产业布局,形成经济规划“一张图”。
(二)全力突破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着力扩大重点项目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谋划,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进一步完善向上申报项目工作机制,组织企业申报千企技改、专项债、“桂惠贷”等资金补助,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项目投融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融资。对纳入2024年盘子项目,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开工、续建重大项目,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能耗、土地、资金、用林向重点项目倾斜,促进项目早日竣工。对已竣工(试)投产项目,及时审核验收,尽快实现全面投产。重点推进古道岭风电场二期等能源类项目形成有效投资量,促进京能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在2024年全容量并网。推进东辰催化剂载体、锰华新能源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促尽快投产。推进至善新材料二期、锋华净水剂等一批重点项目早日开工,尽早入统。健全区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方式,持续实施项目与绩效挂钩、任务分级化管理,深入项目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减少问题层层上报,提高服务项目效率。
(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1.优化升级工业结构。壮大县域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医药、金属新材料等增加值率高的产业,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深入实施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提振工业经济,服务好两山创新科技、钦江药业等一批重点企业,促进早日达产满产。积极支持埃索凯新材料、蓝天化工、九联食品等企业技改提升扩能。做好企业培育,力争培育10家以上企业上规入统,扩大工业新增长点。加强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从高纯硫酸锰产业发展到更多锰系新能源产业,加大储能产业发展。做好“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强产业文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增量潜质,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保障林木加工产业原材料供给,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大力发展“一县一业”。深入实施县域工业集群提升工程,将钦北区化工及关联产业打造成“一县一业”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发展精细化工医药产业。加快推进北部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培育医药制造产业集群。支持中医药制造企业做大做强片剂、颗粒剂等加工制造业态。二是发展医药中间体。积极衔接钦州市石化产业布局,引入化学医药制造企业,加快推进钦州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三是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硅锰合金、高碳锰铁等钢铁添加剂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型合金材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大力发展镍基新材料、锰基新材料等新型金属材料制造业。四是发展关联产业。开展石化产业下游目标企业群招商,精准承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发达区域和钦州港的产业转移,主动承接化工及相关配套的纺织、电子元器件、包装等轻工业产业,推动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钦北区。
3.助力服务业增添活力。聚力拉动服务业增长新引擎,稳定大宗消费保存量,推动占限上比重大的重点品类稳定增长,聚焦服务好石化等重点行业企业;充分挖掘企业增长潜力,加快培育新市场主体。积极搭建消费平台,引导企业利用节假日契机开展促销活动;鼓励本土电商平台进行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展营销活动,持续加大荔枝、淮山、紫米、金花茶、牛大力、五指毛桃等农产品推广力度,把贵台泉水豆腐花、大寺韭菜花、小董麻通、青塘米酒等一批土特产打造成厚利多销的“抢手货”。继续推进充电桩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重点商超企业举办汽车、家电等促销活动。用好2024年广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试点县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改善优化县域消费渠道,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做强做优钦州湾广场、皇马广场商业圈,做活做大“假日经济”“夜间经济”。
(四)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步伐
1.推动赋能农业发展。一是抓稳抓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防线。突出抓好耕地撂荒以及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推广间套种、秋冬种、立体种养,确保粮食果蔬和畜禽水产生产规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在70万亩左右。加强技术指导和产销服务,指导群众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管理,稳定粮食总产量在23万吨以上。二是落实好国家惠农、扶农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水稻生产补贴等惠农资金,加大农业保险政策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农民种养积极性。三是做好新品种引进、繁育及品种改良。重点引进和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柑桔、越南青柚、抗枯萎病香蕉和百香果等优良特色水果品种,实施荔枝高接换种,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庭院养殖,进一步提高我区农林牧渔业良种覆盖率。四是继续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争取更多企业和资金参与农产品产业园区、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休闲农业园区建设。五是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扶持龙头企业和示范社场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六是加强“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富硒产品认证和监管,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富硒农产品,推动现有品牌发展为名优产品。
2.持续推进“一镇一品”。一是打造品牌,增强农产品销售竞争力。统筹推进“一镇一品”建设,以荔枝、辣椒、韭菜花等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新棠镇、长滩镇、小董镇、大寺镇等为重点镇,打造一批农业特色产业重点镇,促进特色农产品变商品、出精品,辐射带动全区农业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农产品跨省流通竞争力。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农产品品质。围绕荔枝、百香果、辣椒、韭菜花等产业,加强宣传动员力度,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化技术水平。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建立一体化电商平台。进一步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完善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电商一体化平台,建立能够提供农产品供给、需求和交易等内容的信息系统和交易市场。四是以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为核心,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预制菜基地项目、小董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九联食品原材料加工车间等项目,提升初级农产品价值。
3.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是发展农文旅产业联动。打造九佰垌现代农业旅游综合体,大力发展生态(富硒)循环农业,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拓展区、大面积标准化特色作物种植基地和休闲农业旅游基地,打造全龄周末沉浸式旅游目的地。二是提升文旅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多样化文体惠民活动,常态化举办“歌飞三月三·情满八寨沟”“梨园传奇”“村晚”等文体惠民活动,完善全域旅游品牌体系。加快谋划“运河+”示范点等文旅项目建设。支持翠湖田园等园区开展提升工程,重建大寺镇冯敏昌故居,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三是把准文旅融合发展契合点。结合运河沿线乡村资源、特色,高标准打造大寺镇、小董镇、平吉镇、青塘镇等特色乡镇,打造“运河+旅游休闲”示范村、“运河+红色旅游”等运河文旅经济带。将平吉镇下坝安置点打造为市级示范点,打造青塘镇那路村等6个村庄为第一批“运河+”示范点。推进贵台镇申报“广西乡村旅游重点镇”和“广西特色旅游名镇”、那蒙镇竹围村竹围岛和大寺镇坉眼村界牌山庄申报五星级农家乐。加大旅游营销宣传投入,大力宣传推广“一键游广西”项目,提高钦北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4.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聚焦产业带动、扩大务工就业、落实兜底保障等政策,提升脱贫人口生产经营净收入比重,巩固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培育带动脱贫稳定增收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钦北大米、坭兴陶等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争取安排财政衔接资金1亿元以上,确保资金投入产业占比达到65%以上。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合理安排财政衔接资金开展21个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等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推动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全覆盖。四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快“美丽村屯”示范村建设进度。重点推进平陆运河沿线钦北段“一廊一带”示范村建设,打造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长廊建设重点村、4个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重点村。
(五)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1.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建设。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紧抓自治区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五网”建设三年大会战机遇,强力推进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建设,全方位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继续完善城镇交通网络,加快畅通村镇联系通道。进一步打造大寺镇、小董镇、平吉镇、大垌镇等中心镇,辐射带动周边镇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各投向资金,助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2024年度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确保2024年全部竣工。开展水质提升行动,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二是突出“城市更新”行动,塑造城市新形象。不断拉大钦北新城框架,加快推动海润财富广场综合体、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建设。实施2023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任务3个小区的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平陆运河沿线—钦北城区排水防涝工程项目,钦州市钦北区静脉产业园项目,大寺镇、小董镇、那蒙镇三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二期)项目等项目。
2.着力强化财源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强化增收节支,保持财政平稳运行。加强平陆运河经济带财源建设,加强矿石土矿产资源采挖、使用和处置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信息共享制度,拓展税费共治格局,防止税费流失风险。切实抓好收入组织管理,加强形势研判和前瞻谋划,合理确定收入预期目标,有针对性地细化各项措施。强化部门协同,全力盘活政府资源资产。严控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坚持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实现基本民生短板补足补齐。充分发挥财政考核“指挥棒”作用,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预算安排、债务风险、预算绩效管理等工作,构建全区财政“一盘棋”管理格局。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确保按时序、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加快推进环保项目建设,切实推进大垌镇老把排水口等生态项目建设。做好工业园区固体废物处理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推进建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和硫酸锰生产企业的锰渣消纳工作。做好相关项目申报环评工作,切实做好新型建材产业园、皇马物流园、龙湾片区环评保障。持续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完成年度普查任务。继续抓好畜禽生态养殖场、健康养殖示范场的创建,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抓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法治建设和农业环保。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年度秸秆资源台账调查及农田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定位预警监测等工作,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持续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加强企业能耗排放和管理,加快“三调”一张图与森林资源一张图融合,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支持绿色技术创新。
(六)加快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全力构建“幸福钦北”
1.抓牢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提质扩优工程,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坚持公益普惠,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推动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乡镇公立幼儿园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抓好教育项目建设,做好2024年教育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全面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精准实施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2.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积极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加快广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建项目,推进钦北区人民医院扩建、钦北区妇幼保健院迁建等项目进程,推动钦北区中医院门诊楼等项目竣工。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能力建设。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三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管理模式,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保DRG付费改革工作。加快乡村医生实行“镇聘村用”。四是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健康素养活动,持续创建健康细胞,巩固自治区级健康区创建成果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支持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探索中医康复治疗和针灸推拿等医、养、康融合发展特色路径,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区)。抓好人口发展和妇幼健康工作。
3.持续稳定居民收入。一是持续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密切关注就业指标完成情况、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和阶段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依托钦北零工市场,为广大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群体提供就业平台,全力确保就业态势保持稳定。强化落实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二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优化培训机构和提高培训质量,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群体技能水平,实现就业和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抓好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征缴工作。扩大参保覆盖范围,完善社保制度体系。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政策,加快推进“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保权益。
4.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健全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开展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认定,落实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政策,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加快推进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强化急难临时救助,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推动形成“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发展银发经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小董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大力推进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
5.筑牢社会安全屏障。落实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抓好自然灾害防御、防汛抗旱工作,持续开展防灾减灾隐患排查,狠抓危化品、道路交通、防汛防台、经营性自建房、城镇燃气、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开展“五基三化”系列活动,抓好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种形式开展扫黑除恶、禁毒、防诈反诈、国防、艾滋病防治等方面宣传教育,做好广西宜居城市等创城工作,筑牢防诈安全防线,营造平安钦北氛围。推进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扎实开展“双拥”工作,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大征兵宣传力度,巩固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成果,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落实优抚帮扶和就业推荐工作。牢牢织密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网”,强化安全意识,预防溺水事故发生。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力抓好特殊人群管控。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七)加快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深化产业园区改革
1.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机遇,进一步完善好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将北部湾林木产业园、那蒙新型建材产业园、平吉临港产业园、中国—东盟海铁联运钦州转运中心列入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园区环境,补齐工业发展短板。积极申报资金,不断完善园区供水、道路、供热、供气、危化品停车场、公用管廊等基础设施。持续开展“腾笼换鸟”行动,因企制宜盘活企业闲置土地,鼓励优势企业对停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整合重组,引导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进行破产清算。启动钦州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一期项目建设,提升化工园区承载能力和安全水平,力争化工园区安全风险降至C类及以下。
2.完善园区运行体系。进一步服务我区现有企业,完善我区上下游产业链发展规划,借助平陆运河和钦州港自贸区发展建设契机,实现各大中型企业与本土市场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持续发展。健全产业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制定钦北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综合考核评价工作方案。不断提高产业数字升级,构建数字化园区。持续探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加快出台园区改革激励干部担当工作方案,强化人才支撑和人才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促进企业和人才双向良性互动,形成双赢格局。
(八)全面实施开放合作提效行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1.抓好产业链精准招商。实施“一县一业”产业攻坚,大力开展化工及关联产业精准招商,推动凯普化工原料药、花安堂绿色化工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落户建设。按照“一镇一品”发展思路,抓好平吉生态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谋划储备及洽谈引进,推动乡村振兴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抓好运河经济招商,围绕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自贸区协同区园区和平陆运河经济带开发建设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推动一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抓好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钦北片区招商,积极组队参加外出招商考察及宣传推介活动,深入开展驻点招商工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4年完成新签约项目总投资额190亿元以上。
2.稳定市场主体发展环境。一是加大服务市场主体力度。推动更多主体“快入准营”,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服务,创新建立“承诺容缺”“承诺免查”等信用修复模式。培育壮大千万元以上注册资本企业,加大企业开办注销便利度,提升市场主体增长率。继续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二是优化质量工作机制。开展提质创牌行动,培育市长质量奖申报对象,持续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务工作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事中事后监管。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服务,围绕绿色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和商标品牌,促进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3.继续促进外贸外资。千方百计稳住外贸,继续为企业争取中央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组织参加国际交流和各类展会活动。指导鼓励企业抓住RCEP及平陆运河建设机遇,主动融入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协同发展,围绕南海化工、埃索凯等头部企业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特色产业,拓展国际贸易,稳定外贸进出口规模。积极宣传落实自治区、市级有关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坚定外资企业生产和投资信心,吸引更多外商企业进驻钦北区。继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积极破解企业发展问题,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
4.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流程优化再造为着力点,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推动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审批和服务事项应接尽接,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服务模式,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推动政务服务“简易办”改革,加大集成服务推进力度,将医疗付费、获得信贷等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纳入集成服务事项。推动“通办”高质量发展,深化“全程网办”,加强对政务服务“通办”服务支撑,优化再造服务流程,推动“通办”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推动惠企惠民政策归集发布及兑现落地,加大政策宣传和解读,推动实现企业、单位足不出户申领补贴。开展政务服务事项和实施清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健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实施清单。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九)持续提升作风保障,增强政策预期效果
1.加强经济运行调度。重点关注主要经济指标,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和精准调度,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稳住经济大盘。加强分析研判,对农业、工业、批发业等权重大的产业固本壮大,持续发挥现有优势;对住宿餐饮、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权重小的产业进行挖掘潜力提升增量,引导行业优化发展。加强重要商品供应和价格运行监测,扎实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大力发展城乡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发展。防范化解债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继续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各项任务,开展“两员”选聘培训、入户登记、数据查遗补漏和数据审核修正等工作。
2.加强企业服务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服务意识,强化政银企合作,利用现有沟通渠道,更加精准帮助企业,借力企业开拓市场。建立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机制,动态收集并解决服务企业面临的问题。抓好园区项目申报工作,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争取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全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实施更大力度降成本举措。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