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专业的能源产业价值链服务平台
京ICP备14050515号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京B2-20210837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9339号
Copyright 2005-2024 in-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机构 | 重庆市大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4-11-12 |
文件类型 | 规范性文件 | 标签 | 工业固废 绿色工厂 节能降碳 |
内容要点 | 加快江西环锂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精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梯次利用产业转移,提速打造二手锂电池翻新以及报废锂电池隔膜、外壳、铝箔、正极材料等资源回收产业链。 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和余热余压利用,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支持企业挖掘管理节能空间,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建设重点领域能源管控系统,协同推进用能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推动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探索建立园区级、行业级、城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提升能量流、碳足迹等追溯分析能力。 加快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积极承接市级绿色智能工厂试点,主动参与市级“超级能效”示范工厂、“零碳”示范工厂培育。推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支持企业选用绿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绿色包装和开展绿色产品自我声明(自愿认证),发展绿色设计产品。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 充分利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机遇以及大足再生资源产业基础,大力提升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引育,迅速壮大“静脉经济”产业链条。坚持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原则,发展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及燃气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业态。 |
||
关键数字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确保2027年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确保2027年绿色工厂数量达到15家以上,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
发布日期:2024-11-12 来源:重庆市大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大足委办发〔2023〕12号
各镇街党(工)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区委各部委,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大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办公室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所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等明确的目标要求、工作任务和具体举措,全力做好特色产业高地这篇大文章,争做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和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排头兵,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的工作导向,深度融入全市“33618”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按照“246”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补齐建强产业链条,深化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构建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现代化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标识度、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贡献力量,助力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川渝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左右奋斗,到2027年大足先进制造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9%以上,力争迈上2000亿元台阶。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建有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分别提高至47%、60%,重点产业和主要细分领域市级创新平台100%覆盖。
——发展质效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提高至87%、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累计下降13%。产业园区工业用地单位产出强度提高至75亿元/平方公里,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三、产业方向
按照“246”先进制造业集群总体布局,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方向,高效承接一批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与重庆中心城区、川南渝西等地整零配套协同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市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1.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和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加快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壮大新能源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积极培育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力争达到500亿元。
智能网联新能源专用车及零部件。围绕电动、氢能等发展方向,加快现有整车及零部件产能优化重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内育外引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旅居车、冷链物流车以及市政类、公益类等重点领域新能源专用车及零部件产品。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新能源摩托车及零部件。做强台铃、金箭等新能源摩托车整车企业,加快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电动摩托车等产品扩能增效。做优大隆宇丰、荣爵等燃油摩托车整车企业,加快大排量巡航车、赛车、越野车等中高档摩托车研发生产。内育外引发展钛合金、镁合金、碳纤维高端车架和压铸轮毂,引进培育电机、调速控制、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提升中高档燃油摩托车、新能源摩托车本地配套率。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面向成渝地区整车需求以及渝西各区差异化发展趋势,深化市、区两级联动,发展智能驾驶、线控底盘以及覆盖件、结构件、模具、轻量化材料等配套产品,依托中国汽研大足试验基地发展检验检测等配套服务,丰富新产品研究开发试验、进出口认证试验、标准验证等应用场景,打造服务市域、配套成渝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交通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等区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双桥经开区、大足高新区、大足工业园区、双桥工业园区发展中心、邮亭工业产业发展中心等各有关园区平台具体负责,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园区平台具体负责,不再重复列出)
2.再生资源及新材料。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静脉产业园区发展联盟,加快补齐原料供应、关键装备研制、终端产品销售等短板,发展壮大再生金属、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
再生金属。积极引进金、银、锡、镍等稀有贵金属回收利用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汇集、双渝、中天等汽车及电器电子废旧拆解企业向再制造领域布局,引导足航钢铁等优势产能向再生金属精深加工聚集,推动再生钢、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铜向优质钢材、特殊钢、高端铝材、精品铜材等深加工原料及零部件产品延伸,加快开发形成一批绿色建筑、汽车等领域高品质金属产品。加快东憧铝业、顺博铝合金等项目建设,争取中铝高端、西南铝业、国创轻合金研究院等优质产能到足布局,积极引育镁合金、钛合金等生产企业,加速壮大轻合金产业规模。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车、整机、整装和城市建设需求,大力引进和培育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合成材料,加强光伏材料、锂电材料、氢能材料、特种玻璃、电子专用材料等培育,打造产业新增长点。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加快江西环锂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精准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梯次利用产业转移,提速打造二手锂电池翻新以及报废锂电池隔膜、外壳、铝箔、正极材料等资源回收产业链。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1.现代五金。加快推动攀中伊红大足钢材加工配送(成渝)基地项目达产见效,争取与重钢、宝武、太钢、河钢、沙钢等国内钢铁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推动大马士革、珠光体等刀具特殊钢材实现本地生产供应,解决原材料“卡脖子”问题。强化全市首个区县级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运营,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设计赋能基地,加快引育市域、成渝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优质设计资源,带动五金企业用好大足石刻文化资源做强设计研发,更好助力五金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重庆北科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德五金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项目建设与运营,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及设备,补齐热处理、磨削、焊接、数字化等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短板。高质量建设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拓宽大足五金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智能电梯。壮大施密特、富士、华森天澳等整机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研发生产大容量、超高速、智能化电梯产品,助力市场开拓和品牌打造。发挥电梯八大系统核心配套齐全的优势,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电梯产业集聚地引育品牌整梯,构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观光电梯、船舶电梯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电梯产品体系,打造“渝派电梯”主要生产基地。持续做强核心配套,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实施电梯物联网,打造智能制造、智能检测、数字监管、智慧节能等运用场景。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转型,延伸发展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等后市场,形成专业化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以及更新改造等全周期服务。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锶盐。引进高端科研院所、优质企业等资源,与足锶集团共同组建足锶新材料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加快锶化合物在磁性材料、合金材料、储能发光材料以及食品医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实现产品及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无缝衔接。推动干堰塘锶矿数字化矿山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好洗选厂等配套设施,不断优化锶矿开采工艺,实现矿山开采规模与市场需求、资源储量相匹配,确保高品质矿石原料稳定、高效供应。高标准建设锶盐新材料产业园,打造一流化工园区,引导红蝶、元和等锶盐生产企业搬迁入园,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打造一批高端锶盐产品,加快推动元泰新材料、瑞得思达新材料、科瑞得稀土、酸酐新材料等项目投产达效,引进磁性材料、电子陶瓷、液晶面板、电池正极材料、日化及医药等锶产品关联应用项目,实现产业链向中下游及关联应用延伸,建成集开采、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达到200亿元。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光电。支持盛泰光电围绕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等应用领域,加速建设CMOS芯片晶圆代工与封测项目,助力打造超高清摄像头、3D摄像头、智能化摄像头等高端产品,研发生产潜望式镜头、TOF镜头、3D Sensing等先进技术领域产品。引导佳禾光电等零部件企业扩能增效,加快引育玻璃镜头、棱镜、图像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及被动元器件等优质零部件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50亿元,力争达到300亿元。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经开区经发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引进培育前沿领域细分产业集群
1.集成电路及传感器。立足现有产业资源,积极融入全市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聚焦市域、成渝电子元器件需求,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及传感器产业。加快推动达汉电子、大湾飞凡线路板等项目达产见效,积极承接广东、福建、江苏等地产能转移,大力布局上游玻璃纤维布、覆铜板、铜箔等生产项目和中游制造项目,提升印制电路板本地生产配套能力。引导铭星半导体、睿科半导体等企业扩能增效,加快引育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项目,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产业。加快九天电子工业传感器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传感器材料制备、专用设备以及制造等优质企业,加快打造汽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前沿产品。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经发局、经开区投资局等区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充分发挥化工园区资源及优势,择优引进组合化学、手性化学、生物催化、细胞生化、多肽合成、碳水化合物合成等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打造以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衍生物为主的抗生素类药物中间体产品,以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衍生物为主的解热镇痛药用中间体产品,以强心苷类、有机硝酸酯、苯氧乙酸类、苯类衍生物为主的心血管系统药用中间体产品,以烷化剂、抗代谢剂和锶-89等同位素为主的抗癌用医药中间体产品,形成供应市域、成渝医药中间体及现代中药产业的配套体系。建立种养殖环境、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收技术、检验测验等标准化种养殖规程,推动实现中药材良种化、药源基地标准化、土壤有机化、产地初加工标准化。加快招引医药持牌人企业,布局中药高效提取、中药配方颗粒、超微饮片、经典名方复方制剂、药食康养、生物制品等生产项目,开发应用全过程质量精准控制和信息追溯等中药数字化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快速形成大足现代中药生产和代工能力。配套发展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无源植入器械等医疗器械,家庭医用监护、保健、复健等康复器械,助力产业链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新能源及新型储能。面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需求,做强做大电化学储能规模,加快智能变压器、智能开关柜等智能电网装备项目落地,积极引育光伏组件、抽水蓄能水轮机等技术装备产品。紧盯清洁能源及新型储能最新趋势,加强氢气制备储运、机械储能、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领域技术储备和企业引育,培育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更好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经发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4.无人机及航空地面设备。积极抢抓重庆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的机遇,争取央企以及军转民、民参军等重大项目落户大足,从无到有加快打造察打一体无人机等产品。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加快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打造空中陆海新通道重大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和市级资源,深化与东航设备、湖北东瀚等头部企业合作,依托本地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择优布局飞机牵引车、客梯车、除冰防冰车和航空食品车、行李牵引车、集装及散装货物装载机等航空新能源特种车辆生产项目,培育打造航空地面设备制造、租赁、维修产业链条。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经发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机器人。充分发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优势,围绕伺服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减速器、集成一体化关节、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及机器人系统集成,积极引进整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带动斯睿机器人、罗博泰尔机器人、瀚德高科管道机器人等企业发展壮大,打造一批高端焊接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移动操作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产品,培育一批管网机器人、地下管道探伤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产品,更好服务渝西地区和市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招商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食品及酒水饮料。加快大足特色农产品工业化步伐,引育大足黑山羊、冬菜、稻虾、松花蛋、硒锶油菜苔、雷竹笋等休闲零食、预制菜等生产项目,壮大邓鼎计、宝顶酿造、玉龙酿造、咏熹调料等调味制品项目,发展中央厨房业态,打造一批适配消费需求的新品类、新产品。加快酒水饮料升级步伐,推动笛女酒业以及回龙、珠溪等酒精饮料主产区域加快工艺迭代,积极融入重庆、四川、贵州等地中国白酒主产区建设。依托古龙茶叶资源打造含茶食品、茶叶饮料等产品,不断延伸茶叶产业链条。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创新赋能工程
1.加快创新主体建设。支持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布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市级重点实验室,鼓励领军“链主”企业牵头或参与市级实验室建设,争取承接国家、成渝以及市域科技成果转移。积极融入全市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四大科创高地,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对照市级技术需求目录,针对性部署一批揭榜挂帅、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化应用示范等主题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积极布局新产品(新技术)应用示范平台、重大技术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沿产业链布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确保2027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超过400家、2500家,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实现零的突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国家、市级资金及基础研究成果等支持,组织优势企业加大应用研究投入,助力“一条龙”推进原创性突破、应用性转化和规模化量产,从源头拓展产业新领域、开辟产业“新赛道”。联通技术交易与资本两个市场,定期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吸引高校、科研院所来足建立技术转移机构,与企业共建成果转化联合体,争取大院名校科技成果来足转移转化、科研人才来足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科技成果加快赋能产业迭代升级。建立健全“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订单式成果转化机制,开展“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试点,畅通“应用—反馈—迭代”成果转化循环。确保2027年科技成果登记达到1000件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0亿元。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创新环境打造。探索新型举国体制重庆路径大足实践,深化科研项目、科技经费、科技评价等改革。加快建设“数字科创”,促进创新要素充分开放共享、智能精准配置。完善技术创新激励评价机制,支持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激励机制,推动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完善“研究开发+高技术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科技金融+大众科普”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小试中试+检验检测”的技术服务体系,促进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同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市场、政府服务等高效结合。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深入实施巴渝工匠行动计划,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加强重大项目、成果、典型人物和企业宣传推广,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2027年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500名,培育巴渝工匠1000人、技术经理人20人,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突破1件,万人发明专利达到10件以上。
(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工程
4.加大优质企业引育力度。开展招大引强专项行动,深化央地合作,吸引更多制造业领域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中国制造500强企业等来足布局,奋力争取中央企业重大生产力在足落地。深入落实全市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式发展计划,强化“链主”“头雁”企业引领作用,每条产业链确定1—2家“链主”企业,遴选3—5家“头雁”企业,以提升“链主”“头雁”企业市场竞争力、行业带动力为目的,采取“一企一策”“连续支持”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国内外影响力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制造业领军企业。确保2027年全市“双百”企业持续保持8家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10亿级以上企业20家、50亿级以上企业5家、100亿级1家。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经开区经发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5.推动中小企业梯度成长。实施“苗圃”“育林”“参天”企业梯次培育行动计划,积极构建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培优育强中小市场主体。用好市级集合技术研发、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融资等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资源池,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优质中小企业开放,促进中小企业沿“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产品)”成长路径发展壮大。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10家,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分别达到170家、15家、2家。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6.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充分借力“渝企零距离”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企业定期参与线上线下对接活动,提高区内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促进就近充分配套。依托龙头企业高质量打造一批开放式“双创”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共享生产要素、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等各类服务,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大手牵小手”融通发展格局。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深化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争取先进制造领域外商投资,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区委统战部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7.优化提升产品品类。支持企业梳理现有产品类型,整合淘汰市场认可度不高、性能类似产品,优化完善主干产品体系。支持企业以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产业链协同开发等方式,按照“在研一批、开发一批、上市一批”新产品滚动开发模式,加快推动市场前景广、需求量大、国产化替代紧迫性强的重大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开发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共享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等为特征的新产品,推动工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新产品上市与现有产品迭代。支持企业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开展柔性生产,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强化专利创造与储备,提升产品定价权。确保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18%提高到26%。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优化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广整体成型加工、智能化生产、在线检测等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能力,重点提升五金刀剪、电梯、汽摩零部件、光电摄像头等优势产品性能和质量。组织企业广泛开展质量攻关、质量改进、质量发明等创新活动,加快破除质量提升瓶颈。积极扩大先进标准供给,大力推广运用五金、管道等产业标准,支持锶盐、光电、电梯等领域企业主导和参与修订一批国际国内标准,推动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严格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推动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测量、计量、认证、检验检测能力。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9.培育打造知名品牌。推动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高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综合能力,加快形成一批与消费行为相适应的大众品牌、优质品牌和高端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多品牌战略。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合力打造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和集群品牌,引育专业化品牌培育和运营服务机构,加强品牌理论、价值评价研究,提升品牌运作能力。统筹推进商标、老字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深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引导制造企业增加服务要素投入,布局新零售渠道,加快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与增值服务转变,重塑企业盈利结构。借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及建设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利好,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工业设计、技术服务、工业大数据、信息咨询等细分领域企业培育和引进,鼓励发展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技术服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围绕助力重庆世界设计之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提升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服务供给能力。确保2027年市级服务型制造试点项目实现零的突破,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达到10个。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科技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产业数智赋能工程
11.推动产业治理数字化。用好全市数字经济系统,拓展大足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智治水平。围绕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任务,依托全市“产业大脑”,面向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数字化转型、企业精准服务等重大场景打造一批具有大足特色的“三融五跨”重大应用和场景。确保2027年新增市级创新示范工厂试点5个。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2.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关键工艺设备更新换代,深化数字化装备、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以“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梯度实施智能化改造,逐步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形成一批智能制造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确保2027年“上云”企业数量突破300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量分别达到3家、30个。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3.推动产业组织网络化。依托大足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服务功能,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的融合发展。加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引育,推动开发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服务,增强对企业吸引力。支持领军“链主”等优势企业延链部署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等问题,整合公共资源,嫁接社会资源,精准提供诊断评估、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培训指导等服务,打造产业生态一条链、数据协同一张网、应用服务一平台的“一链一网一平台”赋能生态,快速响应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和持续满足升级保障要求,铺平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确保2027年建成市级“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项目1个以上。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工程
14.深入开展节能降碳。大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持,推动锅炉(窑炉)煤改电(气)、重点用能设备升级替代和余热余压利用,促进能源消费低碳化。支持企业挖掘管理节能空间,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建设重点领域能源管控系统,协同推进用能数据与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推动建立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平台,探索建立园区级、行业级、城市级能源大数据平台,提升能量流、碳足迹等追溯分析能力。
(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健全绿色制造体系。加快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建设,积极承接市级绿色智能工厂试点,主动参与市级“超级能效”示范工厂、“零碳”示范工厂培育。推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建设,支持企业选用绿色材料、低功耗零部件、绿色包装和开展绿色产品自我声明(自愿认证),发展绿色设计产品。支持优势企业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优先将绿色工厂纳入合格供应商,优先采购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确保2027年重点行业建成产能全部达到能效基准水平、30%以上达到能效标杆水平。
(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6.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机遇以及大足再生资源产业基础,大力提升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水平。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引育,迅速壮大“静脉经济”产业链条。坚持高值化、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原则,发展工业窑炉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市政及燃气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弃物等业态。确保2027年绿色工厂数量达到15家以上,大宗工业固废利用率保持在70%以上。
(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实施深化开放合作工程
17.深度融入制造业国内循环。统筹考虑区位、交通和资源等条件,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空间,对接实施好国家和重庆产业链关键环节产能储备和备份部署。围绕科技创新、信息网络、应用场景等产业配套及设施共建共享,强化与中心城区制造业功能联动发展,助推与渝西其他区县先进制造业一体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纵深推动川南渝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化与遂宁、内江、攀枝花等地在专用车及汽摩零部件领域配套,与乐山市、新津区、眉山市等地在光电信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领域协同,加强“资大合作”共育文创产业园、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密切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产能和技术合作,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大生产力在足有序布局。
(责任单位: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更好融入制造业国际循环。深度组织参与西洽会、智博会等活动,扩大大足制造影响力。借助“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优势,大力引导汽摩、五金、锶盐、光电等优势企业加快国际化、品牌化战略提升,布局海外业务,形成技术、品牌双输出的国际化经营体系;推动电梯、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企业“工程+产品+服务”一体化“走出去”;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东盟等优质资源打造国际合作产业链,积极培育外向型经济新领域新业态。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经发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实施要素保障提升工程
19.提升金融保障能力。推进制造业上市企业培育,加快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完善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等制度安排,更好发挥政府“桥梁”作用。促进金融和科技融合发展,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扩大质押融资,健全政策性融资担保和增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支持保险机构扩大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保险覆盖范围。
(责任单位:区金融事务中心、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0.提升人才保障能力。实施“产业帅才”领航、“强脑借智”聚能、“制造匠才”强基“三大专项”,围绕特色产业集群编制“人才图谱”,搭建企业家论坛、产业峰会等人才平台,建立“科技副总”“产业教授”等引育机制,推进“双元制”产教融合,鼓励区内重点企业与中高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整合创办“大足工匠”职业技能竞赛,着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精准培养一批实用技能人才。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教委、区人力社保局、区经济信息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1.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大力布局燃气等发电项目,进一步提升电力保供能力、降低终端用电成本。推动园区、企业建设光伏等小型分布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网,运用智慧能源、数字能源技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本地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争取更多天然气(页岩气)指标留存本地,提升天然气(页岩气)保障能力。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经发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提升用地保障能力。扩大增量供给,强化与市级有关部门沟通协作,力争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工业用地按不低于城市建设用地30%的比例配置。强化存量思维,依法依规盘活利用低效闲置用地,全面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动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分层使用、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与效益。
(责任单位: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党建统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化特色产业高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作用,进一步细化明确区级部门和单位责任,严格压实园区平台责任,构建跨界融合、高效协同的制造业治理架构,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产业园区平台统一管理体系,园区管理机构、行业主管部门、招商引资部门由1名分管区领导统一分管,产业园区平台发展规划实行全区统筹编制,不断促进分工协作、特色发展。
(责任单位:特色产业高地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切实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坚持对新业态、新模式按包容审慎的原则进行监管。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探索开展企业执法监管“综合查一次”。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充分用好全市“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平台功能,推进实施大足区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高效迅捷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政策供给。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积极争取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全面落实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0条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精准性、增强企业获得感。积极争取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性基金投向大足,强化科技、商务、人才等财政专项资金政策集成,促进更多财政专项资金向制造业倾斜。迭代升级“五金产业贷”、“助保贷”、商业价值信用贷、知识价值信用贷、应急转贷等各类金融工具,提升信用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延期还本付息贷款的比重。深入落实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份额预留和价格扣除等政策,推行首台(套)产品和符合条件的制造精品政府首购制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产品和服务的比例。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科技局、区商务委、区财政局、区国资委、区金融发展事务中心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夯实园区载体。积极稳妥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管理体系,增强园区发展实体经济能力。围绕园区产业方向,适度超前部署标准厂房、废水集中处理、固废处置、金属表面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增强对产业的适配性。合理有序划分园区内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促进产城景融合,构建宜业宜居环境,增强对高端人才吸引力。加强园区与区内主要交通节点联结通道建设,完善园区物流体系。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国资委、区交通局、经开区建设局、经开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方向,持续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标准,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组建“千人招商团”,用好政府渠道、产业渠道、专业渠道、基金渠道和中介渠道,提高招商效率。按照“三看”“六有”等标准,积极承接成渝双核、东部沿海地区和境外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加快补齐补强产业引领性环节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完善专人代办、跟踪协调、风险防范等招商引资后续服务,确保每年均有50亿元及以上新招商项目落地开工。
(责任单位:区招商投资局、经开区投资局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严格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优质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通过“赛马比拼”等方式对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各级各部门和单位组建专班、落实专人,健全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加强督查和目标考核,形成系统集成、精准施策、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区委督查办、区政府督查室、区经济信息委、区委宣传部等区级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办公室 2023年10月9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