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不限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储能 氢能 燃料电池 充换电 电力 能源互联网 电气 碳中和 煤炭 石油天然气 宏观能源 燃气 环保 新能源
文件类型:
不限 法规 通知公告 规划计划 规范性文件 监管文件 项目核准 标准定额 规章 行政许可 数据公布 安全通报 事故通报 政策解读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 调价公告
发布时间:
不限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 所属地区:
    全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 当前位置:能源政策库 > 环保

    发布机构 南部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 2024-11-12
    文件类型 通知公告 标签 生活垃圾 生态保护 绿色低碳
    内容要点

    做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管理和监督。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新建日处理50吨的餐厨垃圾转运处理厂1座,到2025年,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到2030年,县城片区新建1座垃圾处理中心和2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乡镇片区新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1座,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标问题清单,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确保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发生。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作,守牢管住生态红线和生态空间,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清单,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持续完善“河(湖)长制”机制,纵深推进嘉陵江(南部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十大行动”



    关键数字

    到2025年,全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万千瓦左右,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全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

    南部县发展和改革局 关于《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4-11-12 来源:南部县人民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求,为稳步有序推进南部县碳达峰行动,县发改局牵头组织起草了《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提高方案编制工作的社会参与度,更好地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心,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宝贵意见建议,我们将对反馈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汇总,根据工作需要充分参考吸纳。

    因加快碳达峰行动步伐、抓紧印发该实施文件的需要,特缩短本次意见征集时间,征集时间为2024年11月12日至2024年11月19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反馈意见。

    (一)联系电话:0817-5523039。

    (二)电子邮箱:2456644758@qq.com。

    (三)信函:南部县发展和改革局环资股(地址:南部县金葫路8号政府新区行政大楼),请在信封上注明“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意见征集”字样。

    附件:1.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doc

    2.关于《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doc

    南部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4年11月12日

    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省、市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有力有序做好碳达峰工作,确保实现碳达峰目标,结合南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锚定“建设先行区、争创百强县”奋斗目标,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以重点行业降碳为抓手,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关键,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坚持全县“一盘棋”思想,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统筹部署,提升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调性,科学制定全县各行业、各领域达峰策略,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现梯次有序达峰。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强化节能环保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切实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扎实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及各种适应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应用,健全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坚持稳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全县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禀赋实际,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防止运动式“减碳”,稳妥有序、循序渐进实施碳达峰行动,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41.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9%,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6万千瓦左右,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全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3.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万千瓦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

    三、重点任务

    (一)规划引领绿色转型升级行动

    1.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规划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县发改局、县自规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规划制定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积极争创美丽四川建设先行试点县、省级生态县,扎实开展嘉陵江生态走廊建设和林业碳汇工作,探索以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制度。(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能源降碳绿色转型增效行动

    1.大力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稳步实施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科学有序推进水电和新能源开发,推动企业、园区天然气冷热电联产、风光水多能互补等各类分布式能源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体系。力争2025年全县电能替代规模达到1.5万千伏安。稳步推进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有序开展地热资源综合利用。支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立塔测风、分散式开发工作。大力开发光伏资源,持续推进园区智能微电网建设,深入实施园区“光储送”电能一体化建设等光伏发电项目,到2025年全县发展光伏发电350户以上,年均发电量500万千瓦时,力争纳入省级试点。(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管委会、国网南部供电公司等单位)

    2.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高效运行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中节能(南部县)垃圾焚烧发电等环保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广生物质燃料等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集中供气沼气工程、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推广秸秆、林木废料、厨余沼气、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到2025年,力争生物质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年均发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

    3.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电力输送通道,优化主干电网结构,推动电力设施增容,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开展国家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加快推进河东园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工作。优化城乡配电网建设与升级改造,构建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供电网络。规划新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3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1座、10千伏配电线路17条,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97个村,新增变台890台、新增容量9.6兆千伏安。到2025年,供电电压合格率达99.77%,用户供电可靠率达99.85%。(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农业农村局、国网南部供电公司、县辰祥能源公司等单位)

    4.全面提高气源保障能力。着力完善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全面提高气源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建设盘龙阀室至县城Φ219长输高压管线工程,长度7公里,输气量50万方/天,加快推进LNG应急调峰站工程、LNG充装站工程。到2025年,建成LNG应急储气调峰充装站,调峰量6万方;建设全域现代化智能燃气管理系统;改建满福坝配气站,迁建金星配气站、伏虎调压站,更换智能燃气表13万只、流量计40台,改造中压管线670公里,低压管线1900公里。(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天然气公司等单位)

    5.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全面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项目节能审查与环评审批,开展项目能耗和碳排放情况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开展全领域节能管理,健全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方式,增强节能监察约束能力。全面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培育节能降碳标杆企业,到2024年底,完成60%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到2025年底,实现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全覆盖。积极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运用,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

    (三)工业发展节能降碳提质行动

    1.积极构建低碳工业体系。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健全完善“链长制”推进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大攻坚”。加快构建“3+2”工业产业体系,加速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产业体系,为建设“成渝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低碳工业力量。积极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力争2024年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5%以上,新增智能生产线5条、智能车间2个,引导中盐银港、三鑫南蕾等企业践行低碳模式,通过模块化、轻量化、生态化设计,降低生产过程能源消耗,减少废水废气排放。(县经信商科局,县发改局、县经合外事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2.提质升级优势特色产业。鼓励企业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新技术,进行老旧生产线改造升级,实现生产过程的低排放、低耗能和清洁化。做精做强机械制造产业,以铸造为基础,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泵阀精密铸造产业,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底盘系统、发动机总成及高端阀门等制造项目,推动传统铸造向智能铸造转型升级、延链拓展,力争到2026年机械制造业规上企业达到70户、产值突破65亿元,全力建设“川东北地区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磁性材料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基础电子元器件及零组件,延链发展锂电池、光通信产业,鼓励英联达电子与中电熊猫等下游企业合作,打造川渝地区磁粉主要供应地,引导容熠电子、恒诺电子深化与富士康、绵阳普什等大型企业合作,着力拓展产品门类、做大产业规模,力争到2026年电子信息产业规上企业达到30户、产值突破35亿元,全力建设“川东北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培育壮大新型铝材产业,以再生铝及铝加工为重点,积极对接中铝等重点企业,深化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合作,鼓励企业向航天航空、轨道交通、5G通讯等领域精密铝铸件产品拓展,积极引导鸿嘉新材料、德美金属等企业满产超产,力争到2026年新型铝材产业规上企业达到20户、产值突破80亿元,全力建设“川东北地区新型铝材生产基地”。(县经信商科局,县经合外事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3.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节能环保、食品医药、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培育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聚焦食品医药和低空经济两大重点产业,大力实施集群集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食品医药抢先进行“药食同源”产业工业化生产布局,逐步形成具有南部特色、富有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医药产业体系。低空经济产业积极推动空域管理系统、低空感知和通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开发全空间无人体系、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等未来场景应用。(县经信商科局,县经合外事局、县农业农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4.扎实推动园区绿色发展。加强园区能源资源梯级利用和系统优化,提高园区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推进企业能效碳排放绩效评价,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面推行园区能效、物耗“对标”活动,实施提升工业能效、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园区的应用,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指标纳入工业园区考核体系。大力实施低碳制造业企业“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到2025年,力争引进培育绿色低碳“链主企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各1家,力争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1家。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建立智改数转企业清单,近三年每年实施“智改数转”项目10个以上。(经开区管委会,县经信商科局、县经合外事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

    5.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全面排查在建和存量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加强常态化监督管理,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对不符合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对有节能减排潜力的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推动能耗等量减量替代。优化完善项目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标国内先进水平逐步提高能效准入门槛。(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行政审批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四)再生资源循环回收利用行动

    1.健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积极培育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的产业。探索构建废机油、废旧汽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置体系,加大南部县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等项目推进力度,补齐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短板。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健全基层回收网络,加强集散市场建设。(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市监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2.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企业间废弃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产业体系,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建设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鼓励园区不同企业或产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实现工业废弃物最小化和能源梯级利用。鼓励经济开发区开展中水回用配套设施建设。(经开区管委会,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

    3.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和农林废弃物再次利用,加快建立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新建年处理30万吨的建筑垃圾处理厂1座,到2025年,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0%,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50%。到2027年,建设再生资源物资分拣中心13.3万平方米,达到47万吨/年回收分拣能力。到2030年,废铝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达到5万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4.做好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生活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的管理和监督。加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新建日处理50吨的餐厨垃圾转运处理厂1座,到2025年,城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到2030年,县城片区新建1座垃圾处理中心和2座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乡镇片区新建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11座,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

    (五)交通运输绿色节能降碳行动

    1.构建高效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发展绿色交通,打造便捷高效、安全可靠、低碳环保的绿色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以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为主攻方向,推进嘉陵江航道等级提升。以推动智慧物流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互联网+货运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提高中小街道公交覆盖率,大力提倡自行车、共享单车等慢行交通。积极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交通运输业态融合发展。到2025年,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到2030年达到80%。(县交通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航道段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交通运输装备,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机构新增和更换的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鼓励公交、出租、环卫、物流、景区等城市公共服务车辆逐步电动化替代。对全县船舶进行更新升级,推广使用纯电能、LNG等清洁能源船舶。到2025年,营运车辆、船舶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5%、3.5%左右。到2030年,城市公交、出租车的新能源占比力争达90%和50%,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营运车辆、船舶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0%、5%左右。(县交通局,县经信商科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海事处、县邮政管理局等单位)

    3.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绿色交通发展基石,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加快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建设,夯实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支撑,2024年、2025年、2026年,全县范围内分别新建充电站25家、35家、40家,新增充(换)电设施250个、350个、400个,到2026年新建换电站1个。探索开发光伏、风能资源在公路桥隧、服务区、综合交通枢纽场站的应用,因地制宜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到2030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覆盖率100%。(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交通局、国网南部供电公司等单位)

    (六)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1.推动城乡建设模式低碳转型。将“双碳”目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体系,提升空间的科学规划、统筹与利用水平,加快完善“一轴两翼五片”城市功能,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乡建设。加强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新生态环境导向(EOD)的城市发展模式,扎实做好升钟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EOD项目储备申报,争取早日落地南部。推动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强建筑拆除管理,杜绝大拆大建,积极推广绿色建材,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坚持以升钟湖“美丽河湖”建设为统揽,实施岸线湿地修复治理,力争打造成为全国“美丽河湖”典范样板。(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规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

    2.提升改善建筑能效水平与用能结构。提高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到2025年全县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提升建筑用能电气化水平,推进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积极实施包含建筑节能、照明、电梯、节水、降噪、绿道网络、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等内容的既有居住建筑(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稳步推进城镇既有居住、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降低能耗水平。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完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到2025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较2020年降低4%,力争全县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8%以上,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25%。2030年全县装配式建筑年开工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50%。(县住建局,县房管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3.加快绿色低碳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强化天然气基础设施保障,有序提升沼气池有效利用和管理维护水平,力争到2025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5%,到2030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9%。积极促进乡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等设施设备。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太阳能在农业农村生活中的运用,鼓励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在村庄公共场所、农户集中安置点安装太阳能路灯。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农业大棚,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和绿色农房建设。(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国网南部供电公司等单位)

    (七)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提升行动

    1.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扩大全县林业和生态空间面积,稳定森林、湿地、土壤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全面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建设、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以长坪山、八尔湖等区域为重点,加快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依托嘉陵江、浩口溪、长滩河等河湖干线打造滨水绿廊,依托南铁大道、城北大道、南广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形成道路绿廊。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1.8%。到2028年,改培现有林67900亩,抚育中幼林40000亩,栽培城乡道路、滨江绿廊600亩。(县发改局、县自规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

    2.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作理念,持续加大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标问题清单,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确保老问题不反弹、新问题不发生。扎实开展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工作,守牢管住生态红线和生态空间,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清单,扎实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行动,持续完善“河(湖)长制”机制,纵深推进嘉陵江(南部段)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十大行动”。加速推进升钟水库上游河漫滩恢复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升钟湖建设国家级美丽河湖典范。全面落实林长制,扎实开展嘉陵江生态走廊建设和林业碳汇工作。(南部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3.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托和拓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林草湿调查监测成果,完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森林、湿地、土壤等生态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成效监测评估,探索建立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等多种模式,积极发展造林、森林经营、竹林经营等碳汇项目,主动融入省内外碳交易市场。(县发改局,县自规局、县统计局、县农业农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

    4.做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持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深入实施农业投入品回收利用、畜禽养殖行业污染治理、秸秆资源化利用等五大行动,确保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24年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4%以上。到2025年,全县建成“双减”示范片5万亩,化肥、农药亩均使用量分别减少4%、5%以上,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个以上,全县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到203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县农业农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

    (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攻关行动

    1.健全完善绿色低碳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创新,以科研技术创新、治理体系创新、金融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加快组建以宏昊铸造等骨干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合力攻坚泵阀精密铸造、高性能轻质铝合金材料合成等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企业承担国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积极构建高效强大的绿色制造共性技术供给体系。(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南部金融监管支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低碳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围绕铝材料产业体系技术特点,加大政企研学合作力度,促进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协同对接。支持龙头企业和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深化合作,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绿色低碳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和团队引进力度,制定实施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专业化人才培养工程,搭建双碳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建设200名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的企业专业化低碳管理人才库。(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做好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鼓励企业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加强绿色低碳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碳减排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聚焦绿色化工、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生物质燃料/原料替代、新型电力系统、高效节能、储能、动力电池等重点领域,深化应用基础研究。围绕生物质能、光伏、风电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研发。围绕工业、生活、建筑、农林等领域废弃物资源化与再制造,建立“源头控制-过程减量-高质循环-精准管控”全技术运用链。(县经信商科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九)全民参与绿色低碳倡导行动

    1.宣传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全面开展绿色教育,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通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加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宣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群众的绿色低碳意识。鼓励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系列绿色创建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绿色文化风尚。树立行人、非机动车路权优先的低碳交通理念,建设以人为本、绿色出行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绿色合理的路网结构,在幸福路、滨江路、北环路实施城市绿道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市民选择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到2025年建成40个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和绿色学校创建率不低于60%。(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南部生态环境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单位)

    2.引导企业履行降碳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鼓励重点行业龙头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结合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定节能减碳工作方案。鼓励企业积极实施绿色采购和绿色办公,广泛使用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绿色认证产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县经信商科局、县发改局、县市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县委宣传部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干部低碳能力建设。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县委党校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把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有关内容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普及双碳知识,宣讲政策要点,强化法治意识,深化各级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行动

    1.全县协同联动推进碳达峰。坚持国、省、市、县一盘棋,聚焦碳达峰各项重点任务,科学部署、合理规划、协同作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市级对口部门的沟通衔接,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聚焦能源、工业、交通、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领域,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

    2.梯次有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锚定“建设成渝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坚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环境容量、碳排放现状等因素,科学制定全县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达峰策略,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现梯次有序达峰。切实做好政策措施的上下衔接、前后衔接和协同推进,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南部生态环境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

    3.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聚焦循环经济、森林碳汇、低碳农业,深入开展低碳、近零碳、零碳、碳中和试点示范。以经开区循环化改造试点为契机,积极争创国、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等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动更多园区、企业、景区等纳入近零碳试点创建。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智能化控制等方式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动公共机构率先实现碳达峰。(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区域绿色低碳合作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成渝地区各地的交流合作,在产业、能源、交通、国土空间规划等各领域协同开展绿色低碳行动。主动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先进地区和优秀行业机构的交流,主动参加各类论坛、交流会议,积极搭建展示平台,深入开展绿色能源、绿色新基建、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以绿色低碳产品、技术、服务融入区域大循环。(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交通局、县经合外事局、经开区管委会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按照国省市统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制度要求,探索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机制,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管理全县碳排放相关数据。加强能源生产、消费、流通等数据的采集、审核及评估,科学核算能源消费数据,研判能源消费需求。(县发改局、县统计局、南部生态环境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市监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法律法规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绿色低碳发展法律法规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领域标准,结合我县实际,清理、修订与碳达峰、碳中和不相适应的内容,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配套法规制度体系。加强节能标准推广应用,提高节能降碳要求,完善一批重点行业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和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对标实施国家和省、市修订的能耗限额、能效强制性标准、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标准和扩大能耗限额标准覆盖范围。探索重点产业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和管理,实现源头、生产、产品及综合利用低碳化。(县发改局、县市监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司法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经济金融政策支持。县财政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求。利用重点产业专项资金、产业园区专项资金、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节能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持续深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完善绿色产品推广和消费政策,加大对绿色低碳产品补贴力度。强化税收政策绿色低碳导向,全面落实减污降碳、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费用给予税前加计扣除。(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县税务局、南部金融监管支局等单位)

    4.推广运用市场化机制。深化绿色交易市场机制改革,有效引导资金流向低碳发展领域,倒逼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低碳化。积极参与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与交易,督促企业开展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支持重点企业参与碳排放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落实绿色低碳产品服务认证与标识制度,强化绿色低碳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县发改局、县经信商科局、县市监局、南部生态环境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组织实施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县委、县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职能,统筹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政策、组织重大工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县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细化责任分工,要按照国省市决策部署和县工作委员会工作要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做好各自领域碳排放控制工作。(县发改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

    2.强化责任落实。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全面加强与市级对口部门的工作对接,切实扛起责任着力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确保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成效到位。各类市场主体要强化环境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利用,主动实施有效的节能降碳措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属地乡镇(街道)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要素保障。围绕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人才纳入人才培育计划,增强服务绿色金融发展专业能力。制定吸引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配套政策,着力引进和培育金融高端人才,深化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合作,为建立绿色金融长效机制做好人才储备。建立完善低碳产业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的综合激励机制,打造低碳产业人才聚集地。(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规局、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南部金融监管支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严格监督考核。实行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逐步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报告制度、中期跟踪评估机制,结合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加强对碳达峰完成情况的评估和考核。强化监督考核结果应用,对碳达峰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碳排放控制目标的地区和单位实行通报批评和约谈问责。(县委目标办、县政府督查室、县发改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关于《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省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县发改局围绕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县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力争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紧密结合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起草了《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二、起草过程

    2024年3月,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召开了方案编制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了方案编制工作。6月初,县发改局立足南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中远期发展规划,坚持实事求是、适度展望,深入开展碳达峰路径分析,通过会议研究、现场踏勘、专业机构编制等方式,编制形成了《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初稿)》。6月中旬,县发改局组织多轮内部讨论,并根据市级方案对方案中各类指标、初定目标进行了衔接平衡与调整修改,形成了《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6月底,县发改局正式发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进行了修改完善,7月初,县政府办牵头召开了方案编制现场研讨会,解读了相关任务指标,并根据会上意见再次修改完善,形成了《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衔接审核稿)》。9月中旬,市双碳办组织市级部门进行方案衔接审核并反馈了审核意见,我局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完善后再次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形成了本方案。

    三、主要框架和内容

    《南部县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包括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加强区域绿色低碳合作、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六个方面。

    (一)总体要求。明确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创新驱动;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为基本原则,聚焦“十四五”“十五五”两个关键节点,细化目标任务。

    (二)主要目标。立足南部现状,结合发展规划,方案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控制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率、清洁能源装机量等方面着手,提出“十四五”和“十五五”碳达峰阶段目标。

    (三)重点任务。方案从规划引领、能源降碳、工业降碳、循环经济、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生态固碳、科技创新、全民参与、协同推进等十个方面着手,提出十个主要行动方向。

    (四)加强区域绿色低碳合作。提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成渝地区各地的交流合作。主动融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先进地区和优秀行业机构的交流,深入开展绿色能源、绿色新基建、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以绿色低碳产品、技术、服务融入区域大循环。

    (五)政策保障。提出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落实法律法规标准、加强经济金融政策支持、推广运用市场化机制等四个维度的碳达峰保障措施。明确要加快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配套法规制度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夯实碳达峰政策保障。

    (六)组织实施。提出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要素保障、严格监督考核等四个方面的碳达峰落实路径。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压实部门(单位)责任并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