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不限 光伏发电 风力发电 储能 氢能 燃料电池 充换电 电力 能源互联网 电气 碳中和 煤炭 石油天然气 宏观能源 燃气 环保 新能源
文件类型:
不限 法规 通知公告 规划计划 规范性文件 监管文件 项目核准 标准定额 规章 行政许可 数据公布 安全通报 事故通报 政策解读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 调价公告
发布时间:
不限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 所属地区:
    全国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 当前位置:能源政策库 > 石油天然气

    发布机构 海南省地质局 发布日期 2024-11-25
    文件类型 规划计划 标签 天然气勘探 油气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
    内容要点

    开展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与目标优选。针对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和甜点分布的研究,厘清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特点及规律,评价资源潜力,圈定有利富集带,提高海南省在天然气水合物方面的研究水平,同时为南海其他海域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按照落实责任项目化的原则,开展海底地质构造科学研究,重点开展海洋地质、海底矿产、油气、岛礁等资源环境调查,适时启动建设海洋地质基础数据库。适时启动南海资源开发合作试点,协作多方开展南海周边海域海洋矿产、海洋油气等资源综合调查。

    探索开展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对南海北部油气勘查开发矿业权登记空白区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出油气区块设置建议方案,为开展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工作提供资料支撑和保障。对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相关部门,持续跟踪收集分析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动态信息。


    关键数字

    《海南省地质局“十四五”规划纲要(修编)》

    发布日期:2024-11-25 来源:海南省地质局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海南省地质局组织实施局属事业单位及所属企业改革,局属12家事业单位调整为6家,局属企业移交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省地质医院移交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着力解决局属单位设置分散重复、职能交叉重叠、生产经营规模过小、事企不分等问题。改革后,海南省地质局更加突出主责主业,立足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职能定位,聚焦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为确保海南地质改革平稳过渡、事业接续发展,依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海南省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海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海南省地质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海南省地质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促进海南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方案》及近年海南省地质局年度工作会议报告等,修编本规划。

    规划重点对修编背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调整优化,是全面落实局“3468”发展战略,做好海南地质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规划修编背景

    第一节 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全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和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稳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密围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的主线任务,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保障资源需求、推进海洋地质工作、拓展地质技术服务、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地质科研水平及落实新一轮地勘单位改革等方面成绩显著,规划的重点工作任务总体完成情况良好。

    着力保障自贸港资源需求。探获澄迈石母岭、屯昌长心岭、定安县大岭三个矿区建筑用花岗岩资源量1.1亿立方米,协助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及有关市县政府出让花岗岩矿山金额超20亿元;完成海南岛周边海域海砂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新增资源量4亿立方米,累计提交资源量29亿立方米;实施海南典型地区地热形成机理研究及评价方法探索,预测陵水南平地热田储层温度为110~160摄氏度,为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依据。

    加快推进海洋地质工作。在海南岛东部外陆架183米水深实施的200米科研钻探,开创了我国陆架海域晚第四纪全海相钻探纪录;跟踪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动态信息,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与目标优选重点研发项目;持续实施海口、三亚、昌江等重点岸段地质环境监测;落实三沙总体规划责任分工,实施南海地质构造研究、南海固体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落实省海洋军民融合发展责任,完成南海岛礁淡水资源综合调查。

    巩固拓展地质技术服务。全面完成澄迈、屯昌等16个市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编撰出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遗迹的前世今生》科普图书,完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图等16幅图件;实施环新英湾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等项目,协助万宁市政府成功认定全国第三批天然富硒土地;完成海口秀英区儒安火山地质文化村申报。

    积极参与重大工程建设。参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道路、海口江东大道二期综合管廊、昌江核电站隧道、三亚-乐东铁路改造、海南炼化洋浦码头工程、八所港码头工程等68个重点项目,实施400余项工程勘察项目,有力支撑重大基础建设。实施海口城市地质信息化和地质安全监测,构建江东新区三维地质模型;完成“海澄文定”重点园区工程建设稳定性与适宜性综合评价,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大力提升地质科研水平。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成功出版《中国矿产地质志?海南卷》;完成110个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报告及252个矿区调查数据库;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省级重点实验室顺利挂牌运行,累计开展自主课题5项、开放课题34项,发表论文121篇;推进海南省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1903档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省级节点接入。

    稳步落实新一轮地勘单位改革。局属事业单位改革方案落实落地,改革后6家局属事业单位编制664个,其中公益一类474个,公益二类190个,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人数占比从35%提升到71%;坚决贯彻落实国有经营性资产统一监管的实施意见,省地质医院和局属企业分别移交省卫健委和省国资委管理,协助省国资委组建省地矿集团揭牌成立。

    通过中期评估,规划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重点地质工作未能落实落地,如“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城市地质调查、海南岛内陆湿地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单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工程试点建设和运营等。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两项工作未在企业移交省国资委前完成。三是全局人才队伍、装备建设、地质科研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

    第二节 未来形势判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等方面,均对地质工作提出新要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适应国际环境变化和国内形势发展,准确把握海南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国际看,矿业发展的基础动力依然强劲,全球能源资源需求增加,矿产勘查预算持续增长,地质勘查投资复苏明显,科技创新将为矿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全球“低碳化”的趋势将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矿业整体形势不断向好。但在大国博弈和经济复苏背景下,全球通胀持续走高,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转弱,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影响全球资源供需波动,大宗能源和矿产品价格普遍上涨,供应链梗阻问题更为突出,各国不断加强对新能源和战略性矿产争夺。

    从国内看,国家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全面启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着力提升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保障能力。

    从省内看,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方面,需要加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结合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瞄准铁、金、锆、铪等重点矿种,强化老矿区深部和外围勘查部署,力争新发现和评价一批矿产地,提交资源量,实现找矿突破。在服务自贸港建设方面,需要地质工作主动融入自贸港发展主战场,更加紧密的聚焦服务四大主导产业,服务“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充分发挥地质工作支撑作用。在服务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方面,需要探索地质工作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绿色勘查、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地质解决方案。在服务海洋强省战略方面,需要地质工作由陆向海、陆海统筹,充分提升海洋地质工作软硬件水平,为海洋管控、海事安全、重大海洋工程、海洋产业开发提供必要基础支撑,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在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陆域、海域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和预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筑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免遭地质灾害威胁的安全底线。

    从行业看,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地质工作者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贡献。新时代地质行业改革发展促使行业发展环境不断向好,我国地质勘查投入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地勘单位职工收入连续多年增长,地质勘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地质找矿不断取得新突破,在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重要成果。全国地勘单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组织架构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高效,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破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与地质服务不充分、不协调之间的矛盾,需要把握大势,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先行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聚焦人才、技术、创新、数据和文化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高质量地质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和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省委八届历次全会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把握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定位,坚定实施“3468”发展战略,以支撑保障海南自贸港建设为目标,以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补短板、强弱项,高水平组织实施地质项目,推动海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地质新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团结全局干部职工攻坚克难,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海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坚持使命导向。立足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作定位,积极融入海南发展新格局,以全力支撑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使命,加强对能源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技术支撑能力,积极担当作为。

    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分析总结短板不足、瓶颈难题,改变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破困局开新篇。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地质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构建地质事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品牌导向。胸怀“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提高项目质量和竞争力,精心打造一批覆盖资源、环境、生态、灾害四大领域的地质技术服务示范样板成果,铸就“海南地质”品牌,高标准高质量助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需求导向。以国家战略所需、政府管理所需、社会发展所需、群众生活所需为导向,不断提升项目成果转化应用为价值导向,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具有特色的有力支撑。

    坚持创新导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地质工作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坚持用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工作。坚持地质工作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集成创新方面不断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优化海南地质事业发展的创新平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立足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工环地质三大专业,面向资源、环境、生态、地质灾害四个领域,从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洋强省战略、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六个方面提供地质技术服务。实施思想认识、项目质量、科研水平、人才队伍、装备建设、对外合作、制度创新和党建引领八大提升工程,走好海南地质提质增效、跨越发展之路。“由浅入深”,向地球深部进军;“由陆向海”,做到海陆统筹、陆海兼修;“由传统向现代”,加快实现传统地质向现代地质工作转变。着力将科研和生产打造成为海南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两翼”,实现争创“服务一流、成果一流、科技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的地勘单位取得新成效。

    到2025年末,相较改革前,以下工作迈上新台阶:

    ——能源资源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战略性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开展铁金矿、锆铪矿资源基地建设,通过攻深找盲,新增一批铁金资源量,提交铪矿资源量不小于1000吨,锆英石资源量不小于5万吨。在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与目标优选、海南岛周边海域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等方面提高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服务支撑能力。

    ——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形成特色优势。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积极参与海南“山水工程”建设,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综合地质调查监测,海南岛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国土空间环境地质调查与修复等方面形成特色地质服务,协助实现海南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均达到100%的目标,为海南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达到新水平。全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配合省直各单位、各市县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治理工作,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预警,做好海南地质灾害风险形势分析,防范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海南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准确的技术支撑。

    ——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地质要素保障能力有所突破。进一步提升建筑用砂石资源、地热能资源的勘查程度,确保我省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保障服务,推动“海南天然富硒土地划定示范”项目成果转化应用;服务海南发展深海产业,开展服务海域详细规划海底基础数据调查和参与海南省海洋灾害立体监测示范应用,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新贡献。

    ——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立足我局地质科技工作实际,稳步开展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地质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云龙地质科技文化创新中心建设,积极策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力争成功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地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第三章 重点工作任务

    第一节 服务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大力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开展海南特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探索海洋油气资源调查评价,着力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能矿要素需求。

    (一)大力推进海南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海南岛重要成矿区带为背景,以铁、金、锆、铪为主攻矿种,兼顾铜、钴等,针对重点成矿区带中工作程度较低但有一定资源前景的区域,部署开展基础调查工作,圈定找矿靶区,并提出下一步找矿工作建议。优选成矿有利的找矿靶区部署开展重点调查工作。引导矿山企业围绕重点勘查区和重要矿山深部,加大勘查力度,通过攻深找盲,实现找矿新突破,提交一批资源量,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贡献。

    专栏1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1.开展海南昌江-乐东铁金矿资源基地建设。以铁、金为主攻矿种,兼顾铜、钴等,在昌江-乐东各矿区资料二次开发基础上,在已设置矿业权矿区外围优选区块。利用深部物探、地球化学、深部钻探等手段摸清各矿区已知矿体深边部延伸情况或寻找新的矿体,查明矿体数量、分布、规模、形态及矿石质量特征。全面分析基地地质矿产勘查和矿山生产勘探的成果资料,开展成矿规律研究及矿产预测。

    2.开展海南锆铪矿资源基地建设。以锆、铪为目标矿种,在对已有成果资料二次开发和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优选2处勘查程度达到普查以上,保有资源量达到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锆英石矿区,开展铪矿综合勘查工作,初步查明锆矿体中铪矿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和分布规律等特征。开展优选区块的调查、勘查工作,初步查明区内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产资源特征,开展开采技术条件评价,提交铪矿资源量不小于1000吨,锆英石资源量不小于5万吨,提交1-3处可供下一步工作重点勘查区。

    (二)探索开展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对南海北部油气勘查开发矿业权登记空白区开展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提出油气区块设置建议方案,为开展油气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工作提供资料支撑和保障。对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相关部门,持续跟踪收集分析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动态信息。

    (三)积极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能矿要素保障。实施海南岛周边海域海砂资源调查评价,完成琼州海峡西口、琼州海峡东口、珠碧江入海口、昌化江入海口及其他海域海砂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累计提交海砂资源量29亿立方米。配合各市县政府开展建筑石料和机制砂原料矿产地的资源勘查评价工作,为砂石资源出让提供资源基础。以琼东南深部地热带勘查为重点,积极探寻深部中高温地热资源,初步划定干热岩靶区。对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展系统性、差别性和针对性勘查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提供依据。

    (四)支撑海南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以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标准为指导,摸清海南各类矿产的生产矿山、未利用矿区、关闭/闭坑矿山和压覆矿产资源状况,获取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等基础数据,掌握海南已查明矿产资源的现状。着重开展战略性矿产未利用矿区调查评价。了解影响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外部环境、生态环保、产业政策等因素,逐矿区研究提出针对性方案,形成可出让区块及可支持快速上产、可快速提高工作程度、可储备、暂难利用矿区分类施策建议清单,为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增产上储等提供决策依据。

    (五)完成《中国矿产地质志?海南卷》研编。全面总结海南省矿产全貌及重要成矿规律,提升矿产地质研究的科学水平,为新时期地质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为政府部门提供矿产资源领域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六)开展海南省部分战略性矿产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再评价。按照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部署,以15种战略性矿产为重点,以近3年海南矿产资源实际开发利用情况为评价标准,调查掌握生产矿山共伴生、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指标情况,对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再评价,对大中型矿区资源储量进行类比评价,重新估算资源储量,编制再评价报告,经相关部门评审后纳入矿产资源储量库,同时按季度进行动态统计分析。

    (七)开展海南省主要矿种采矿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评估修订工作。根据《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自然资源部 财政部关于制定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的指导意见》《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制定指南》等规定要求,协助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制定海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更新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及制定海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工作规范,进一步完善海南省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基准价制度。

    第二节 服务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发挥地质专业优势,在加强传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工作领域,统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查、生态地质调查等,为城乡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服务。

    (八)继续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综合地质工作。以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为重要突破口,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环境地质工作、优质水资源调查评价、重要经济区1:5万环境地质综合调查评价为重要抓手,为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专栏2 综合地质工作

    1.积极做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支撑工作。实施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及编图工作,开展地质遗迹调查、水环境质量调查、地灾调查与防治规划、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核查及影响等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和自然资源图件,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基础性、公益性、先行性的地质科学支撑服务。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机制研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2.开展海南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开展优质水资源(含矿泉水、山泉水、山溪、河流水等)调查评价,系统查明各类优质水资源禀赋,摸清资源家底,对其开发利用提出整体规划并划定相应保护区,建立资源动态监测网和信息系统,为科学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开展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分区域查明全省地下水的储藏条件、开发利用现状等,评价全省地下水资源数量、静储量、资源质量情况以及应急保障能力、供水能力,建立地下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井,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建议,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科学管控提供地质依据。

    (九)继续开展海南岛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通过海岸带地质环境调查,建立完善监测体系,系统分析海南岛主要岸段地形地貌变化、岸线变迁等地质环境动态变化特征,科学评价海岸侵蚀、淤积灾害风险,为海岸带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资源利用、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十)积极参与海南南部典型热带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关注五指山山脉南部季雨林区,望楼河、宁远河、三亚河、藤桥河、陵水河等五条河流,南部近岸滩涂海岸带等区域部署开展的6大类37项修复项目进展情况,积极与各项目牵头单位对接,力争在1-2个项目上实现深度合作。

    (十一)积极服务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按照剩余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工作部署,着力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服务编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为实现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和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均达到100%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的部署,积极支撑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相关工作,为矿山企业编制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提供技术服务。

    第三节 服务海洋强省战略

    紧紧围绕服务海洋强省战略,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不断拓展工作领域,保障海洋重大工程建设地质安全,着力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为自贸港规划一张图、防灾减灾作出地质贡献。

    (十二)努力提升海洋服务能力。夯实海洋地质基础调查工作,保持传统领域的技术优势。积极拓展海洋物探、海洋工程勘察、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海洋样品分析测试、海洋钻探和海洋装备建设等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海洋地质调查规模。

    (十三)落实三沙总体规划责任分工。按照落实责任项目化的原则,开展海底地质构造科学研究,重点开展海洋地质、海底矿产、油气、岛礁等资源环境调查,适时启动建设海洋地质基础数据库。适时启动南海资源开发合作试点,协作多方开展南海周边海域海洋矿产、海洋油气等资源综合调查。

    (十四)落实省海洋军民融合发展。按照国家部署,积极参与军民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海洋综合调查与环境服务保障研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根据军地海洋地质调查实际需求,联合开展南海岛礁和重点海域海底地形地貌测绘、海洋地质和重力磁力勘测等各项海洋调查活动,持续获取南海区域测深数据,岛、礁、滩、沙及礁盘等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以及地层构造资源分布等地质基础数据。

    (十五)开展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与目标优选。针对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存在的问题,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富集区和甜点分布的研究,厘清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特点及规律,评价资源潜力,圈定有利富集带,提高海南省在天然气水合物方面的研究水平,同时为南海其他海域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十六)参与海南省海洋灾害立体监测示范应用。协助省职能部门开展“空天地海”四大监测体系数据整理分析,逐步推进全省海洋灾害立体监测网数据基础底池建设。充分收集和整理海南岛周边海域基础地质及地质灾害等数据,结合海上重大工程建设和区域规划需求,开展海洋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为涉海重大工程建设前期评估、海域规划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十七)开展服务海域详细规划海底基础数据调查。围绕海南岛近海用海密集且立体分层的需求,在整合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有调查成果数据的基础上,开展海底地形地貌、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底质、海洋生态、海洋水文等海底基础数据调查工作,构建海洋场景仿真模型,支撑服务省“规划一张图”开展海域详细规划工作,为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地质灾害监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涉海旅游、海上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节 服务海南四大主导产业和三大未来产业

    紧紧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未来发展的南繁种业、深海、航天三大产业的发展,发挥地质工作基础保障服务作用。

    (十八)积极做好“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的延续和拓展工作。对接海口江东新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中国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三亚中央商务区、文昌国际航天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南生态软件园、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等11个重点园区建设项目,以及海口美兰机场二期延续的工程勘察、测量、工程质量检测等业务,做好海南省“丰”字型+环线的高等级公路和洋浦至儋州铁路、湛江至海口高铁等项目,三亚新机场和儋州机场项目,海口港和洋浦港码头、重点渔港、避风港等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地质灾害评估、设计、勘查等服务。

    (十九)稳步推进农业地质工作。开展海南岛耕地地表基质调查评价及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示范工作,参与开展海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积极服务海南农业发展规划和土地资源管护,特别是绿色农产品产地、富硒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建设,推动我省富硒土地科学开发利用。

    专栏3 农业地质工作

    1.实施海南岛耕地地表基质调查评价。开展1:5万海南岛耕地地表基质调查。开展1:5万海南岛耕地地球化学质量调查。开展海南岛耕地富硒、富锗土地及富硒、富锗农产品分布特征调查。开展海南岛耕地土壤及农作物农药与抗生素残留研究。建设1:5万海南岛耕地地表基质和土地地球化学质量空间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2.开展环新英湾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开展环新英湾地区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摸清土地质量家底,查明优势土地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为天然富硒土地划定、农业经济区划、种植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依据。

    3.参与海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查清全省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掌握土壤质量、性状和利用状况等基础数据,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海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深入开展旅游地质工作。落实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对接全域旅游需求,开展旅游地质专项工作。选取地质旅游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地质遗迹、生态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自然地理、人文资源等方面的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提出地质文化村规划建议,编制规划方案。

    第五节  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积极开展海南岛区域地质综合调查,聚焦“三极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三极”城市综合地质调查,支撑服务城市规划与重点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与管控、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预警。

    (二十一)继续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高度重视海南岛基础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参与部省合作的《海南省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8-2025年)》有关项目。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协助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开展海南岛1:5万区调空白区区域地质调查,为国土资源规划、矿产普查、水工环地质勘查、地质研究、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十二)大力推进城市地质工作。聚焦区域协调发展需求,开展“三极”城市群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四位一体”综合地质调查,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安全利用地质条件、海岸带侵蚀淤积地质环境、放射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等调查评价,为重要城市群(经济圈)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提供地学解决方案和决策依据。

    (二十三)努力构建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全产业链。开展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检测与监测、水土保持等技术服务,做好地下管线调查,环损类司法鉴定工作,建设项目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等业务。在稳定现有检测业务基础上,整合检测技术力量,开拓全岛检测市场。拓展桥梁与地下工程检测专项业务,做强结构司法鉴定业务。根据实际情况,力争在特种设备(电梯)检测、公路水运检测、水利检测等领域取得突破,逐步提高行业地位。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发展。

    第六节 服务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略

    加强科研平台和科研体制机制建设,开展地质信息化建设,努力提升地质科技水平。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和预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筑牢安全底线。

    (二十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建设,高质量完成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分解任务。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做大做强海南省地质地理学会,做好地质科普工作和地质科普项目,提高学会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云龙地质科技文化创新中心建设,启动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

    (二十五)大力提升地质科研水平。加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地勘装备更新改造,增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释放科研潜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策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力争成功申报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高标准完成在研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按照任务书要求提交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二十六)加强地质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陆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等多维多源数据,构建陆海统筹、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三维地质模型,支撑服务全省城市规划与重点工程建设、地下空间开发与管控、资源环境保护与监测预警。推进全省陆域、海域各类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和地质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初步建立省级地质大数据中心,推动地质信息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地质信息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专栏4 地质信息化建设

    1.海洋地质调查“一张图”信息化平台建设。按照功能一体化、信息源多元化、技术标准一体化原则,将海洋地质数据、图形、文字、表格及图像等各类数据入库管理,建立一套高效、实用、稳定、可靠的海洋地质数据库管理系统与资源共享“一张图”服务平台,有效提升数据管理、分析处理、展示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我省“智慧海洋”建设。

    2.开展地质信息化建设。深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地质资料服务能力。完成“实景三维?透明海南”建设总体方案的编制,厅局联合开展项目“揭榜挂帅”和实施工作。积极参与厅“机器编规划”试点工作,为琼中等区域工作试点提供地质资料及三维模型服务。参与开展部省合作试点项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负责地质资料归集清洗及三维模型等信息化建设。

    3.精心编制地质系列图集。积极对接各市县政府,利用已有的地质调查成果,按年度分批开展各市县地质资源环境系列图件编制,提交各市县相关部门,为行政决策提供地质技术服务。

    (二十七)加强地质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综合治理,以及城市地面沉降的监测网建设,提升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运行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专栏5 地质安全工作

    1.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与各市县资规局紧密对接,积极争取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我省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2.服务海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综合治理。协助开展全省人为削坡建房修路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清查工作,并对风险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提升海南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3.积极参与海南省主要城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积极参与海口、三亚、三沙、儋州等主要城市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网建设,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对策建议和基础数据支撑,避免和减轻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要积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适应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的新需求,坚持科学管理与依规管理有机统一,提高规划纲要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海南地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建引领保障。强化政治属性,抓牢意识形态,深化主题教育,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推进党建引领工程的“六大行动”,使党建引领理念入脑入心,党建引领功能在地质领域有效落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重大项目等中心工作有机统筹、深度融合,实现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局党组的领导作用,统筹全局资源保障地质事业顺利开展,为各项任务落地实施提供强大引领力量。

    思想认识保障。强化思想认识对行动的引导作用,深刻认识新时期赋予地质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强化大局思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质“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滋养干部职工心灵,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落实提升三种能力、锻造九种作风、开展五大行动、健全七项机制,勇于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局属单位主动谋划“三性”业务清单,答好项目怎么来、项目如何组织实施、成果谁来评价、成果向谁转化的“地质项目四问”,推动海南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质文化,融入新时代精神,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地质文化,增强新时代地质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项目质量保障。严格实行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把握关键环节,抓好质量关。明确项目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质量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三级质量管理制度,认真抓好自检和抽检问题整改,稳步提高项目质量。抓好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质量检查。抓好项目评审,全面提升项目品质。抓好项目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突出项目成果创新。抓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质量管理专项考核,实施质量一票否决。

    地质科研保障。加强科研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落实绩效分配、职称聘任奖励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投身科研项目及取得科研成果的积极性。搭建和利用好云龙地质科技文化创新中心、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和省地质地理学会等科研平台。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办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研项目的组织领导,加强各环节管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提升我局科研水平和成果含金量。

    人才队伍保障。围绕满足地质业务发展重点领域、科技前沿和战略需求,着眼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聚焦人才生态持续优化,以“引、育、评、用、留”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局人才队伍提升“五大行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升能力、争当优秀干部”考评活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重点引进油气地质、海洋物探、农业地质、地热、地层学等急缺专业人才,补齐人才短板。畅通人才交流渠道,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畅通职称职级晋升通道,助推人才成长。加强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力度。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批懂管理、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装备建设保障。按计划、分年度引进地质装备,提高陆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生态地质、地质信息和实验测试等方向的地质技术装备整体水平,装备整体技术基本覆盖当前生产和科研需要层面。加强保障技术装备建设统筹协调,确保装备建设、购置资金落实到位。鼓励装备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重复购置。

    对外合作保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我局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互利共赢格局,持续深化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对外统筹协调力度,积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省部合作、厅局市县、国内外矿业部门等单位交流互动,建立常态化对外合作对接机制,强化督导问效。通过专题培训、搭建交流平台、专题调研等方式,开展互学互鉴,努力提升合作质量和效益。着重强化人才培养、项目合作、项目评价、项目成果转化、地质装备建设等领域务实合作,探索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打造对外合作新范例。

    制度创新保障。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发展动力机制,培育发展新动力,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和效率。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根据局属单位改革的新变化和新时代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规范管理的制度体系,废止不适应的制度,提高全局各单位管理水平,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各项任务落地实施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