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扬,已大有突破百元大关之势。而油价飙升也使得全球财富发生了大幅转移,主要产油国财源滚滚,而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则深受其害。
产油国赚的盆满钵溢 沙特用油资建四座新城
石油价格疯涨让巨额财富流入了产油国的腰包,现在,石油消费国每天购买原油的支出比五年前要多40至50亿美元,仅今年就给产油国和原油公司送去了2万亿美元。以往,石油危机也曾造成巨额财富的流动,但影响通常会很快过去。而此次油价上涨已经持续了四年多,很多人认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的世界财富格局。
作为世界头号石油出口国,沙特正利用石油收入筹建四座新城市,其中包括投资270亿美元建造的多用途新城阿卜杜拉国王经济城。新城包括一个港口、一座工业园、多处酒店和大片住宅,能够容纳200万居民。此外,沙特政府还清偿了上世纪90年代末积累的许多外债,并拥有了一定的外汇储备。
同样身为石油出口大户的俄罗斯也是这次石油涨价中的大赢家。普京上台之初,俄罗斯经济一片萧条,2003年,俄政府甚至担心当年到期的170亿外债会让该国经济陷入崩溃。而今,这一数字在俄罗斯人看来已不值一提。油价的持续走高让俄罗斯如今的联邦财政预算是1999年时的十倍,除清偿了外债外,俄罗斯还拥有了居世界第三位的黄金外汇储备。俄罗斯人均收入翻了一番,贫困人口数量则减少了一半。经济上的发展也让俄罗斯在国际上底气十足,正逐步重建俄大国形象。近来,俄在北约东扩、反导系统以及伊朗核危机等国际问题上处处和美国对峙。
大富背后暗藏隐忧 丰富石油或成经济毒药
然而,有不少经济学家却将石油储备视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慢性毒药。他们认为,丰富的石油储量会让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而且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以俄罗斯为例,目前该国通货膨胀加快、进口商品数量不断增加,而社会必要的一些产业却缺乏投资。
也许是认识到这一点,沙特政府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非油经济,开发旅游、贸易、房地产和建筑事业,已取得明显成效。俄罗斯则利用石油收入建立了1500亿美元的平准基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困难。
此外,石油带来的财富并非能为所有人带来幸福。在非洲,尼日利亚的石油收入大部分就被政府用于和武装分子作战。而且,由于政府消减了国内油价补贴,并以种种理由提高国内油价,导致老百姓连连叫苦。新兴的石油输出国乍得也从这场石油涨价潮中受益不少,但政府将大部分收入用于购买武器而不是发展经济。在乍得东部地区,几乎看不到加油站,人们都是去路边摊买玻璃瓶装的汽油。
进口国石油依赖症严重 中印两国发展受制
相比之下,石油进口国面临的现实挑战要巨大的多。连美国也受到强烈冲击,油价上涨造成储蓄总量减少、通货膨胀和贸易赤字加重、美元在国际市场持续走低。部分贫困国家受打击更为严重。去年,塞内加尔的财政赤字增加了一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阿根廷近年来通过实行向能源企业倾斜的政策来限制油价上涨。但迫于市场压力不断增加,今年,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由委内瑞拉在阿根廷投资建设液化天然气转化项目,以缓解阿根廷的能源危机。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对原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原油价格上涨使中国最近出现了机动车用油供应短缺、加油站外排起长队的现象,政府上月将油价调升后,情况得以逐渐缓解。相比之下,拥有庞大人口的印度的前景更令人担忧。印度的原油消耗在不断增加,而且其70%的原油依靠进口,加之没有战略石油储备,因此对外国原油的依赖只会日益严重,由原油价格波动造成的震荡也会更加强烈。
严峻现实引发思考 日本率先转变收获巨大
严峻的现实迫使石油进口国必须思考应对措施,对外来原油依赖非常大的日本在这方面已经领先一步。日本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与1973年相比,在经济水平翻了一番的情况下,每年进口的石油却比那时减少了16%。日本先后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将石油电力系统改造成依靠煤炭、天然气、核能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电力系统。目前,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占全世界的48%,而美国仅占15%。
石油进口国中也有企业成为此次石油涨价潮中的获益者,丰田汽车就是其中之一。丰田公司的普锐斯混合动力车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市场大出风头。仅十月份,普锐斯就卖出了13000多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半还多。今年5月,丰田混合动力车在全球销量超过1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