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1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尽管今年春运期间出台的道路客运票价措施广受欢迎,由于成品油价格调整,经营者成本普遍增加,2008年春运票价已经很难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了(11月15日中新网)。
我们记忆犹新,2007年春运期间车票破天荒般地没有像往年一样涨价,亿万离乡背井打工的农民兴高采烈地回家
与亲人团圆,这应该算是国家发改委的功劳,发改委为此做了很多工作,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今天春节的身影已经隐约现在不远的眼前,国家发改委的这份报告似乎是投石问路,试探社会各界对今年春运所面临车票涨价的反应,以免坚持不涨价让发改委独担有关利益方的压力,或者改了初衷启动涨价方案后遭受另一方的压力,用心良苦,应当理解。
其实,发改委能够和去年一样顶住有关多方压力,坚持车票和春运前相比不涨价,还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成品油的价格不是春运开始时才调整的,经营者的成本不是春运开始时才普遍增加的,为什么春运到了才开始涨价呢?为什么春运一到就开始涨价呢?成品油的价格在春运前很久就上涨了,经营成本在春运前很久就增加了,可是要到春运开始时才开始涨价,让春运期间上路的旅客承担客运经营所增加的成本,这对春运期间的上路旅客公平吗?
春运期间的上路旅客是哪些人呢?绝大多数是贫苦的农民工,还有不少是没有工资收入的大中专学生,也有一些是分居两处的夫妻,在外地工作安家而要探望老人的子女;虽然人们习惯地也称春节叫做黄金周,但是春节期间出去旅游度假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春节期间上路的没有多少是富有的旅游者。把火车票涨价之剑指向春运,显然是“抽刀向更弱者”。农民工是弱者,他们远离家乡故土亲人,到陌生地干最苦最累最重最脏最危险的活,工资最低,还不能保证到手。
那么农民工的留守亲人,在农村的境况又如何呢?情形更加糟糕。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数据,2006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更低的收入却承担更快的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5%,比9月份上涨0.3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城市上涨6.1%,农村上涨7.2%(新华网2007年11月13日)。
而且长期以来,通过城乡二元结构,先让工业获得发展,委屈了农业;先让城市获得发展,委屈了农村;先让市民生活获得改善,委屈了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付出最大代价的还是农民。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还要把客运车票的涨价指向农民工为主的春运,于心何忍,于情何堪,于理何在,于法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