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根据《京都议定书》,从2008年开始,各发达国家都将履行各自承诺的减排义务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问题,而发展中国家也将积极加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轨道。
因此,2008年完全可以被称为国际气候合作元年。
高油价成为绊脚石
刚刚进入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就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因此包括遏制全球变暖在内的环境保护问题在近期以能源政策为核心的利益选择面前,显得十分脆弱。
2008年,国际能源交易的行情影响着“减排自律”的行动。高油价虽然促使能源替代技术的进步,但以清洁能源为目标的替代技术进步总体上还不够成熟,在2008年还不构成产业化的力量。因此,现实的利益选择,必然决定了2008年的高油价,将使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石油开发项目在财政上更具吸引力。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的全球风能理事会在新年报告中特别指出,加拿大等国突然加大油砂业投资,但油砂业污染最为严重,将制造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分析表明,油砂又称为沥青砂,是沙砾、水和重油的混合物。从油砂中提炼石油,难度大、成本高,而且产生的温室气体是传统石油业的3倍。
尽管如此,由于油砂炼油每桶成本仅40美元,赢利空间极大,包括英荷壳牌、英国石油等大型能源公司近段时间纷纷斥巨资投入油砂业。
与此同时,高油价更刺激对燃煤的需求。火电燃煤虽然成本较低,却是全球变暖一大成因。国际能源机构的观察显示,燃煤发电目前占全球发电总量的40%,但在2008年-2009年间会有明显升幅。特别是美国、印度等经济体正加紧开采本国煤矿,以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美国把节能捆绑“民主”
美国高官在国际场合习惯为自己脸上贴金,而且还将能源、气候等技术援助问题和发展中国家的“基层民主”问题挂起钩来。如美国国际开发署曾支持在印度艾哈迈巴德开展一个联盟合作计划。在这个联盟里,非政府组织作为中介,向贫民区居民提供贷款,并协助他们取得关于土地拥有人身份的官方文件,使他们有资格获得合法电力服务。在试行项目中,820个住户由非法且不可靠的电力供应转化到接受合法的电力供应。美国人声称,其资助的公用事业单位目前正在向11.5万户城镇贫困居民推广这个方案。
而在巴西的萨尔瓦多市,公用事业公司COELBA聘用当地的“社区业务代表”,与居民和社区领导人一起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提供关于节能方法的教育。迄今为止,COELBA已经为逾20万户居民接通供电。由于这一方案相当成功,美国国际开发署和美国能源协会目前正支持COELBA和安哥拉电力企业EDEL合作,开展一项交流计划。
美国方面的想法是,这些方案通过让社区中介参与,可以加强基层百姓的“民主习惯”,并且让基层百姓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担忧。如此一来,这些方案不仅使顾客与供电单位建立联系,而且让人们从中了解参与民主过程的意义。这个形式在节能推广上取得成功,还可以轻易地应用于社会与政治生活的其他方面,最终帮助造就更健全、更富活力且更有保障的“民主文化”。
但国际社会更希望美国在减排方面为自己制定具体目标,而不是在“民主方面”为发展中国家设定目标。
欧盟打出节能技术牌
德国环境部长加布里尔在去年12月的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曾表示:“我们不需要在巴厘岛只拿到一张纸,告诉我们明年再开会。如果你想踏上遥远的旅程,你必须知道要去哪儿。”
国际舆论注意到,2008年以来,德国政府要员不遗余力地推崇气候与环境保护,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亮点。这是由于基础研发力量雄厚的德国企业已经掌握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技术,因此,德国政府得以更多地将环境因素作为能源战略的考量重点。而德国的立场影响着欧洲,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将出现在市场准入领域。
目前,日本的立场也在和德国趋近,并更加强调,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谈判期限应在2009年前截止。
加拿大态度暧昧
另一个耗能大户加拿大的表现则有起伏,并且受到国内政治气候的影响。其实在5年前,当时的加拿大自由党政府就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按规定,到2012年,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6%。而目前的保守党政府上台两年多来屡次表示,《京都议定书》所定目标不现实,难以实现。
具有戏剧性的一幕是,加政府代表团在巴厘岛会议上表现消极的消息传回后,在国内遭到了加各反对党和各界人士的严厉抨击。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等地的环保人士参与了全球50个城市联动大游行,呼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履行承诺。
同时,参加巴厘岛会议的加拿大两大省份——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省政府代表则明确表示,他们不能苟同联邦政府的立场。在各方压力下,加拿大环境部长贝尔德被迫承诺,到2020年前,加拿大要在现有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20%。
此外,加拿大在监督其他国家方面却表现积极,它强调不仅所有工业化国家都要做出进一步的承诺,而且主要的发展中排放国也要承诺加强清洁技术的使用,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
由此看来,以合作为由的国际气候元年,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