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上半年全国锂电池产量超400GWh,同比增长超43%。值得注意的是,当期动力锂电池的出口数据也表现亮眼。
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产品累计出口达56.7GWh,其中三元电池累计出口39.4GWh,占总出口量的69.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17.2GWh,占总出口量的30.3%。
出口高景气的背后,源于我国拥有全球领先技术和最成熟的锂电产业链。但随着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新电池法规等海外相关政策的落地,从远期看,我国锂电池及材料出口被蒙上一层“阴云”。面对“贸易壁垒”,我国锂电头部企业全球化布局也随之迎来新的挑战……
01 欧美“贸易壁垒”要求苛刻
据悉,由于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一项条款,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争相布局在美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网络。
具体来看,该法案规定,在美国回收的电动汽车电池材料,无论来源于何处,都将自动被认定为“美国制造”。基于电池回收再利用生产的新动力电池,其搭载于新电动车上,将使电动汽车制造商具备获得当地相应补贴的资格。
业界人士指出,《通胀削减法案》把从废旧电池中回收的材料视为“城市矿产开采”,这将使车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对核心自然资源开采的过度依赖。
无独有偶,欧盟新电池法规也在电池生产、销售和回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规定,从电池废料中回收材料的最低水平:锂回收率到2027年为50%,到2031年为80%;钴、铜、铅和镍回收率到2027年为90%,到2031年为95%;从制造和消费废物中回收用于新电池的最低含量:法规生效8年后,钴16%,铅85%,锂6%,镍6%;生效13年后:钴26%,铅85%,锂12%,镍15%。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主要增量市场,欧美地区相继制定法律、法规,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和再利用提出苛刻要求。在此背景下,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锂电企业都在积极布局欧美等地区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02 回收网络本地化谋略
海外政策壁垒下,我国锂电头部企业正采取多种方式构建海外本地化回收网络。
8月2日,格林美表示,随着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欧洲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的本地化是必然的趋势。其正在匈牙利、波兰等国家考察选地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工厂,以满足欧盟电池回收法案的需要,并将推动与宁德时代、EcoPro、SK on、Samsung等企业在欧盟的产业链、价值链合作。同时,其还在推动在欧洲建设前驱体材料生产与动力电池回收基地。
今年1月,格林美还表示计划将在美国、印尼投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
华友循环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院于今年7月签署启动第一批试验项目及未来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欧洲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技术探索和研究合作。
这被视为是华友循环布局欧洲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构建符合欧洲标准的循环产业的重要举措。
今年5月,华友循环还与电池制造商HOPPECK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欧洲打造废旧电池梯次利用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并进行循环再生预处理领域深度合作。
除了格林美、华友循环,今年以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天奇股份等中国锂电产业链多家企业,都已宣布了各自将要在海外回收领域的布局计划。
今年6月,宁德时代透露,其正与欧洲的一个合作伙伴讨论,将在欧洲大陆建立多个电动汽车电池回收站,同时也在寻找合作伙伴欲在北美建动力电池回收站。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宁德时代计划将在欧洲和北美布局电池回收服务,表明宁德时代希望在整个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尤其要开拓回收这一尚未成熟的环节。
从全球化布局看,3月20日,国轩高科表示已与日本爱迪生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拓日本储能和回收市场,推进国轩电池走进日本市场。有分析指出,这也将对国轩高科回收材料全球化布局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今年4月,天奇股份宣布联手Stellantis将共同拓展海外市场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实际上,业内对回收的重要价值已普遍达成共识。宝马公司可持续发展主管Thomas Becker曾表示,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锂、钴和镍,使单车电池回收的价值在1000-2000欧元。
加拿大电池回收公司Li-Cycle副总裁Louie Diaz也表示,随着汽车制造商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产量,电池核心材料可能在未来会出现供应短缺局面,但它们可能被无限次回收再利用。该公司此前已获得3.75亿美元美国政府贷款,计划将在纽约开设一家工厂。
当前,构建废旧电池海外本地化回收网络,并实现材料再利用的竞赛已经开始。一方面,能够规模化、高效处理废旧电池的企业,或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更多企业进入电池回收领域,竞争态势势必将进一步加剧,无疑也将对我国企业布局的海外回收业务带来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