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近日,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湖能谷”)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德合资本跟投,国电投等部分老股东跟投,万创投行担任首席财务顾问。
太湖能谷成立于2016年4月,注册资本超1.36亿元,实缴资本超7000万元,是一家由资深国际研发和商业运行团队领军的高科技能源公司。
7年半时间内,太湖能谷累计完成了5轮融资。2016年6月完成了长兴青云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的战略融资;2019年12月完成了锦江集团投资的战略融资;2021年12月完成了杭州艳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中原资产,追远创投,正海资产投资的战略融资;2022年12月完成了杰新投资,九智资本,广沣投资投资的股权融资;以及此次的C轮融资。
太湖能谷储能产品以高安全、低成本的铅炭电池储能系统为主,通过整合国际储能领域的核心技术与国内电池制造业的优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蓄电池在线医生和能量管理技术,公司实现了改善电池系统性价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标。
全球独创技术,助力铅碳电池储能降本增效
太湖能谷全球独创的电池生命周期控制技术TEC-Engine,采用了拓扑熵补偿控制技术,可以大幅延长铅碳电池储能循环寿命,且原理上普适于锂电、钠电、水系锌基等不同类型电化学电池。
这一技术背后的原理是通过在电池两极添加不断变化的电场(噪音)来延缓电池枝晶的生长,从而达到延长电池寿命的目的;同时动态算法可以解决大规模电池组的一致性和协同性难题,提升充放电效率。
该技术可助力铅碳电池储能系统的循环次数可以从800次提升到1600次以上。且度电成本最低可以达到0.25元,仅相当于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的60%左右。
铅碳电池技术实现长寿命以后,太湖能谷又瞄准了低成本,计划从原材料、技术等方面进行降本。
在原材料方面,太湖能谷计划深度参与上游铅材料供应链,到2024年将铅的采购成本降低1/3。
技术降本层面,公司计划联合产业方布局下一代铅碳电池技术(Next Generation Adanced AGM电池),到2025年将TEC-Engine驱动的铅碳电池储能系统的循环次数提升至3000-4000次。
铅碳电池VS锂离子电池
铅碳电池是一种电容型铅酸电池,是从传统的铅酸电池演进出来的技术,有比铅酸电池长3倍以上的寿命。将成组的铅碳电池以储能柜式形式进行并网储能,能够将风光产生的高峰电分散储于铅碳电池中,用于产电低谷时进行补峰,达到风光电网功率的输出功率稳定。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铅碳电池储能技术在成本、安全性、资源储量方面都占据显著优势,不过性能方面处于劣势。
在成本方面,相似的输出功率等级、放电时间、效率、寿命等指标下,铅炭电池的建造成本仅为锂电池的一半。聚焦度电成本,今年11月储能电芯价格最低触到了0.44元/Wh,而根据太湖能谷规划的降本路径,预计到2026年太湖能谷的铅碳电池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将低至0.1元以下
在安全性方面,铅碳电池使用的是水性电解液(稀硫酸水溶液),具有本征安全;现有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则多采用有机电解液,易燃易爆,尤其是应用于规模化储能电站时,数万甚至数十万个储能电芯串并联,极易导致连锁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在资源储量方面,我国铅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产量更是占全球的40%以上;锂资源储量却仅占全球6%,且多分布于青藏高原等开采困难的地区,80%的锂资源依赖进口,极易受贸易争端影响。
写在最后
数据显示,铅碳电池储能装机容量占全部电化学储能装机的10%左右,如果按功率计算,则有不到3%的市占率。
太湖能谷方面表示,本质安全超低成本的铅碳电池储能系统未来有望重塑储能市场格局,预计2024年铅碳电池储能将占到国内新型储能容量的1/4,到2028年储能装机量进入TWh时代后,铅碳电池储能将占到国内新型储能装机量的一半以上。
目前,太湖能谷已经投运了多个铅炭电池储能项目,包括天能工业园区“和平共储”储能项目、西藏沛德发电侧储能项目、陕西定边发电侧储能项目、江苏长强钢铁厂储能项目等。
其中天能工业园区“和平共储”储能项目,由浙江国电投、吉电股份国电投及太湖能谷组成的联合体投资,总投资金额高达约10亿元,规模为100MW/1.06GWh,是国内首个GWh等级的单体储能电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铅碳储能电站。
对于此次太湖能谷C轮融资成功,中金资本表示:太湖能谷作为铅碳储能技术路线的领先者,利用自研的TEC-Engine技术有效地延长了铅碳电池使用寿命,为储能电站安全、稳定、低成本运行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建设完成多个标杆智慧储能项目,相信太湖能谷未来在储能领域能够依靠其技术和成本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德合资本创始合伙人周行表示:在储能领域,太湖能谷作为铅炭路线独树一帜的标的,已成为垂直领域的头部供应商,其低成本、高安全性的优势亦是终局思维下的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其必将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储能道路,为实现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