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是我省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未来50年,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我们要抓住机遇开发煤炭下游产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打造我省煤炭新的经济亮点。
当前,我国已正式成为国际贸易组织的成员国,面对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甘肃煤炭工业应如何发展?怎样进行结构调整?又如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面对天然气已经进入我省的现实,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一、甘肃省能源资源概况
甘肃省是一个多煤、少油、缺电的省份,石油储量仅2.7亿吨(折合标准煤3.86亿吨),按目前我省的使用现状,石油资源仅能维持30年左右。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省石油资源将越来越紧张,石油危机已迫在眉睫。而作为我省主要能源的煤炭却十分丰富,总拥有量约1500亿吨,居全国煤炭地质储量逾千亿吨以上的省、自治区中的第六位。截至1999年底,我省已累计探明储量约95.05亿吨(资源量),保有储量约90.73亿吨,居全国第十四位,并且相当集中。
甘肃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煤质十分优异,尤其是窑街矿区的天祝煤和华亭矿区的华亭煤,以其极好的液化适用性和气化适应性,而蜚声中外,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好的液化原料煤和气化原料煤,是我省煤炭工业的两张"王牌";而靖远矿区的"晶虹煤",具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和三高(高活性、高发热量、高挥发分)等特征,俗称"环保煤",是我省最好的出口商品煤,并获得了出口免检的殊荣。
另外,我省还拥有不少的富油煤、高油煤、煤层气、二氧化碳、油页岩及共伴生矿物资源,对它们的相继开发和综合利用,将为我省的煤炭工业的更大发展增加新的活力。
二、煤炭在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甘肃是我国重工业相对集中的省份,各地分布着许多重工业基地,如石油、化工、钢铁、有色、建材、发电等,这些都是重要的耗能大户,对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依存度相当高。"九五"期间,全省煤炭需求量年约2200万吨。尽管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清洁能源增长速度加快,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就我省而言,随着张掖电厂、连城电厂、平凉电厂二期工程等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十五"期间年预测煤炭需求量仍约在2300--2500万吨左右。因此,煤炭工业仍将是我省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仍将为我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三、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主导地位不可能被替代
在我国,能源种类有诸多种,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它们都是重要的一次能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但相比之下,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位居世界前列,石油次之,而天然气则相对匮乏,据国家权威机构报道,我国的石油资源仅能维持10年左右。因此,尽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节能技术的提高和新能源的出现,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在我国仍将高达70%以上,到2050年也不会低于50%。我省的情况亦大体如此,虽然因"西气东输"(涩宁兰工程)对我省的煤炭工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煤炭的供需量有负面的影响(具体来说天然气进兰,西固电厂1-4号机组和兰化304厂等单位改用天然气将减少用煤约120万吨,兰州煤制气厂减少用煤约80万吨,以上两项共减少用煤约200万吨左右),但天然气价格偏高(民用1.45元/M3,商用1.80元/M3,工业用1.20元/M3,采暖用气1.10元/M3),设施改造费用较高,因此还是制约了大批工业和商业用户对天然气的使用。据调查,天然气用户仍以居民为主,占整个用气量的60%,公共福利用气占16%,采暖用气占7%,工业用气占17%。因此,在近期内我省局部地区煤炭的供需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总的来说,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传统地位不会动摇,而且在未来的50年内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
另外,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除具有储量优势之外,还具有石油、天然气不可比拟的独到优越性。一是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煤炭开采成本将越来越低,具有十分明显的价格优势。以兰州市场为例,块煤价格约为250元/吨,汽油价格为3400元/吨,天然气工业用1.20元/M3,按热值同比(原煤5000Kcal/Kg,汽油10200Kcal/Kg,天然气9310Kcal/ M3,煤气3400 Kcal/ M3)计算,天然气价格为煤价的3倍左右,汽油价格为原煤价格的5倍左右;如果按价格计算,每2公斤煤可产1方气,2公斤煤折价0.5元,工业用天然气是煤价的2.4倍,民用气价是煤价的2.9倍,商业用气是煤的3.6倍。相比之下,可十分清晰地看出煤炭是最廉价的能源,是最有市场竞争力的能源。二是煤炭易于储存和运输,附加成本低,使用面广。三是随着节能技术的进步、节能政策和措施的增强,煤炭的利用率将大幅度提高。四是随着洁净煤技术和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煤炭将由燃料向原料转变,煤炭不仅可以和石油、天然气一样清洁使用,而且还可以成为廉价的化工原料。五是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递增,而有限的外汇储备不可能用于大规模进口原油,只能依靠煤炭转化和深加工来实现"以煤代油"。因此,无论从全国情况,还是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煤炭依然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源,煤炭工业亦不是"夕阳工业",相反,煤炭工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煤炭工业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我国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技术、气化技术和水煤浆等技术都已比较成熟,神华集团、云南先锋煤矿、黑龙江依兰煤矿等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及大同水煤浆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煤炭工业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据专家预测,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可使煤炭用于终端消费的比重将大幅度降低,减少大气污染和CO2、SO2的排放,基本上做到清洁使用;另一方面可弥补国产石油的不足,保障石油安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省具有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尤其是拥有全国乃至亚洲"煤炭气化"和"煤炭液化"最好的原料用煤这两张王牌。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准备,省煤炭局已成立了甘肃省煤炭转化研究中心,"天祝煤与大有褐煤进行配煤液化研究"项目和"华亭煤炭气化生产NPK颗粒化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得到了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煤炭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大力开发煤炭下游产品,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用高新技术打造我省煤炭新的经济亮点。
五、甘肃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甘肃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综上所述,甘肃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贯彻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以发展为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调整煤炭工业结构;实施大集团战略,组建对全省煤炭供需平衡和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起关键作用的集团公司,稳定市场,扩大煤炭出口;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推进煤矿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研制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促进煤炭产品由单一向多品种转变,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向高效集约、安全保障、产品优质、产业多元、洁净协调方向发展;实施综合经营战略,以煤为基础,依托矿区资源,发展"多经"产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改善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及装备水平,加强安全监察,实现安全生产,推进企业节能降耗,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使我省煤炭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甘肃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page_break]
(二)甘肃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围绕上述我省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十五"和今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生产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技术结构调整为手段,以产品结构调整为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生产结构调整重点和主要目标
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照市场取向和规模经济的原则,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限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退出机制,培育大型公司和企业集团,形成以靖远、窑街、华亭矿区(华亭局、华管会、华亭县煤矿"三华合一"拟组成陇东地区集团公司)以及河西四大主要煤炭产地大企业的骨干支撑模式。主要目标是:抓好窑街矿区、靖远矿区为主的动力煤基地建设;抓好华亭矿区为主的化工(气化)原料煤基地建设;抓好以靖远矿区为主的出口煤基地建设;抓好河西地区民用、工业自给煤基地建设;抓紧河西地区的勘探找煤力度和建井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煤炭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产业升级,力争建成靖远矿区大水头煤矿、魏家地煤矿、红会一矿三个高产高效矿井,实现窑街三矿、华管会陈家沟煤矿两个集中生产矿井,同时对现有生产矿井采区进行优化,实现集中生产、集约化生产。
2.技术结构调整重点和方向
技术结构调整要以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为主,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尽快改变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的状况,把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作为技术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联合,形成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3.产品结构调整方向
充分利用我省煤炭资源的优势,特别是液化气化优质原料煤的优势,大力发展煤炭转化和深加工,开发煤炭下游产品,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改变煤炭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的状况。同时,还要搞好水煤浆、煤层气、二氧化碳、煤矸石、油页岩以及煤的共伴生矿物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为我省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六、政策及建议
(一)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方面给我省煤炭工业予以倾斜,使其尽快实施,实现技术创新,装备更新,产业升级。
(二)加大新建项目的立项和国家贷款的扶持力度。
(三)继续做好关井压产工作,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