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源收益暴增,中国银行信贷资金正日益向能源产业倾斜,由此带来的“能源金融”风险开始逐渐显现。
据中通社援引最新出版的《暸望》新闻周刊报道,目前在中国西部能源富集省区,进入能源领域的银行信贷资金已占其全部中长期贷款的四至五成;二00五年,西北五个省份用于能源工业的总投资中,有八成资金来自金融机构。金融与能源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深度依赖关系已然形成。
中国金融“能源化”蕴含的风险在逐渐显现,其中火力发电企业“首当其冲”。由于近年来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火力发电企业的金融风险已经出现。例如,陕西省某市十四家火力发电企业中现有十二家亏损,总亏损额近四亿元人民币,而这些火力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都极高,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其中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百分之一百一十五,银行贷款占到其三期投资额的六成之多。
另一方面,火力发电企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堪忧。在中国整个西北地区,供电量每年已出现高达三百多亿千瓦小时的富余,很多火力发电厂发电利用小数逐年下降,由此金融“能源化”的风险可能加剧。
中国银行界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能源总体紧缺的大背景下,大量进入能源领域的信贷资金某种程度上提升了银行的赢利空间,但随著能源紧张局面的有效缓解,如果银行资金继续大量进入能源领域,所累积的金融风险将会继续加大。
他们表示,较之其它工业项目,能源开发项目的投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而能源工业又是一个较易受经济周期影响产生波动的行业。目前信贷资金已高度集中于能源领域,一旦整体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调整或相关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已经投入到这些行业和企业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将很难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