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碳
8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厅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的通知。内容指出,推动项目落地。准确把握零碳园区定位,聚焦零碳园区建设目标,合 …
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提出坚持“宽进严出”原则,推广零碳园区配电网、绿电直连、绿氢耦合等模式,强化多元储能技术应用及柔性负荷管理,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园区企业参与电力调节。方案明确分三阶段推进:2025年启动申报遴选并争取纳入国家试点;2026-2028年全面建设并分批申报国家级园区;至2030年深化实践,扩大国家级零碳园区规模,同时加强新能源资源对接与绿电直供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 …
8月8日,协鑫集成携高效光伏组件及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亮相第17届广州光伏储能展,斩获2025年度卓越光伏企业等三项大奖。其GPC莲花系列组件采用背接触电池技术,电池效率突破27.6%;TOPCon2.0组件量产效率达26%,实现技术突破。展会同期发布PVT光热一体化系统及离网场景解决方案,覆盖住宅、工业及极端环境能源需求。公司晶硅研究院院长黄耕文在高质量发展大会分享技术突破成果,强调以科技驱动全球光伏降本增效,展现其作为行业标杆的创新实力。 …
“136号文”推动“源网荷储智”发展,加速绿电产消体系重构。新能源企业、电网、储能运营商等积极调整角色参与建设。该模式通过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及协同机制,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重构能源生产关系。固德威等企业以光伏技术为核心,结合储能、微电网与AI平台,打造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建筑、工厂等主体从用电到产电转型。政策配套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举措,推动新能源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专家指出,未来五年需以可靠替代支撑高质量发展,通过非电利用突破消纳瓶颈,构建“人人成为绿电产消者”的能源民主化范式。 …
8月7日,内蒙古发改委、内蒙古工信厅、内蒙古能源局联合下发《内蒙古自治区零碳园区培育建设方案》的通知。建设方案表示,坚持“ …
8月7日,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集团”)与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天源(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天源”) …
8月6日,福佑卡车首条 “氢动力零碳新干线” 在山东正式投入运营,18 台氢能重卡从德州物流园出发前往青岛城阳区,完成首个运输 …
当光伏电站在午间遭遇弃光,当风电场在深夜输出波动,当工厂因峰谷电价损失百万利润——中电电气储能升压变流一体机却在三个战场同时打响能源效率革命战役,催生出远销40国的能源重器。真正的零 …
7月29日,福田区委大院“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停车场成功入选深圳近零碳地图,成为福田区乃至深圳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又一亮 …
2025年7月26日,玄通股份零碳智慧园区暨总部在苏州吴中综保区启用,获BSI颁发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核查声明,成为苏州首个通过国际标准验证的"5G零碳智慧园区"。园区采用光储充一体化能源系统,集成自动化仓储、智慧物流及碳追溯体系,符合ISO 14068-1碳中和标准。BSI大中华区代表指出,其全链路管理框架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可复制的零碳范式。玄通股份从物流服务商转型为智慧科技平台,未来将深化跨境供应链减排与碳资产开发合作,助力"双碳"目标。 …
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接近零”的水平,并具备 …
7月30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和组织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通知。文件提出,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
千年锦官城邂逅零碳超充科技,成都太古里贵宾停车区迎来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由远景零碳综合能源打造的零碳超充站正式投运。这 …
近期,迈贝特为纳米比亚Oshivela工厂“光伏制氢”项目提供地面系统的25MW光伏电站正式竣工。电站坐落于纳米比亚广袤的沙漠上,宛 …
大唐海南海上风电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全链条创新,打造零碳标杆工程。项目采用海陆协同设计,应用定向钻、立体布局光伏等技术,构建风光微电网系统;施工阶段创新吸力桶基础、模块化预制等工艺,减少30%钢材用量并缩短40%安装周期,同步实施碳足迹追踪与生态监测;运维环节融合数字孪生与5G物联网,实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与AI故障预警,结合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提升能效。项目形成"党建+科技"双轮驱动模式,建立设备健康数据库与智能调度系统,为深远海清洁能源开发提供可复制的生态优先、数字赋能解决方案。 …
近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预申报条件如下:(一)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版《中国开发区审核 …
福山轴承携手东方日升实施昇顶BIPV厂房屋顶改造,通过无钻孔安装、抗风夹具及超大排水通道技术,成功应对泉州高温暴雨台风环境挑战。项目实现1.13MW装机容量,年供绿电129.18万度,减排CO₂1288吨,同步完成屋面翻新与光伏建设,保障生产零中断。改造后厂房兼具隔热保温功能,年电费节省转化为研发投入,达成降本增效与低碳转型双重目标,为制造业绿色升级提供可复制样本。 …
光伏头条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充换电头条 氢能汇 能课堂 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