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战略挤压逼至边界,俄罗斯已经无路可退。
从地理空间看,俄罗斯独立之后,美国对俄罗斯地缘空间的挤压首先从中东欧开始,1994年使俄罗斯自波罗的海三国撤军,接下来通过北约东扩将一些中东欧国家纳入西方阵营,中东欧国家大体被吸收或者消化之后,美国继续以俄罗斯本国为圆心向其战略空间紧逼,逐步向被俄罗斯一直视为自身后院的独联体国家渗透。2001年美国借反恐之机驻军中亚,2007年1月美国正式提出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反导系统,而自2003年开始的格鲁吉亚、乌克兰、以及吉尔吉斯斯坦颜色革命的战略意图则与上述一系列行动一脉相承,均旨在向俄罗斯的“独联体后院”渗透,挤压俄罗斯的地缘空间。
在实施对中东欧、独联体前两大地理区域的渗透之后,接下来,就直接延伸至俄罗斯本土,小布什第二任期对俄罗斯民主援助的加强即意在创造有利条件,等待合适时机支持发动俄罗斯的颜色革命,扶植俄罗斯亲美的政治领导人上台。小布什政府意在对俄罗斯政权更迭的意图和努力,从地缘空间讲,直接进入了地理圆心俄罗斯本土;从安全角度看,直接损害了关乎俄罗斯国家生存的“核心国家利益”。
美国通过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导弹防御体系东移将俄美之间的地缘交锋线推至俄罗斯西部、南部边界之后,下一步,俄美之间的地缘争夺和军事竞争将会突出集中在俄罗斯、中国、印度三国的中间区域,在独联体地区、中亚、中东、和南亚之间胶着。
可以说西方的战略挤压已经逼至俄罗斯的本土边界,使得俄罗斯无路可退,在这种情况下,与“普京时代”不同,如今的俄罗斯已经没有更多的地缘缓冲和选择余地,唯一的选择就是在关键地缘争夺问题上只能与西方针锋相对,暂时稳定日益恶化的地缘形势。
2.战略伙伴的与俄合作更加理性,与中印哈的战略协作更加紧迫。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步步紧逼,俄罗斯也相应加强了与一些关键战略伙伴的合作,以期借助第三国的力量联合抗击西方世界的地缘进攻。其中,出于地缘位置、国家实力、以及历史渊源等因素的考虑,地处中东欧的白俄罗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东亚的中国和南亚的印度成为俄罗斯所期望的关键借助力量,俄罗斯独立以来分别与此四个国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战略伙伴关系,而白哈中印四国在一些国际事务上也确实与俄罗斯进行了密切合作,在俄罗斯与美欧等国的地缘斗争中给予了俄罗斯一定支持。
但是,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普京执政后期,白哈中印的对俄政策总体表现都更加趋于理性和务实,虽然都将俄罗斯作为本国重要的战略伙伴,但是,这些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与美欧等西方国家既斗争又合作的重要性,普遍采取多元化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乐意在涉及本国利益的事务上加强与俄合作,但是在与本国无关的事务上则采取理性、现实的回避态度,不愿意以损害本国与西方关系为代价,无条件地对俄罗斯给予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俄罗斯要想争取这些重要战略伙伴的支持,必须发掘与这些国家更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新的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深化与这些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
普京执政后期,随着美国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的推进和欧亚大陆地缘形势的变化,俄罗斯与中国、印度、与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一个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开始逐渐形成。美国通过从欧亚大陆方面借助北约机制对俄罗斯、以及对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俄罗斯的独联体盟友由东向西的战略挤压、从太平洋方面借助美日澳同盟对中国由西向东的战略威胁、从印度洋方面通过提升迪戈加西亚岛军事基地的战略地位对印度由南向北的战略遏制,从而逐渐在俄中印三国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欧亚大陆包围圈,使俄中印三个国家的地缘安全面临直接威胁。此外,美国还在2001年通过反恐战争进驻阿富汗、2003年通过“倒萨战争”占领伊拉克,2001年借反恐之机驻军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2005年推出所谓“后后911时期”的“大中亚政策”,美国在欧亚大陆的这一系列行动直接楔入了俄中印三国的地缘范围内部,使三个国家的地缘危机感日益加深,在这种局面下,俄中印三国的战略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
2007年2月和10月,俄罗斯、中国、印度三国外长分别在在印度新德里和中国哈尔滨举行三方会晤并发表联合公报。联合公报就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联合国权威、进行三个国家的能源、环境和经贸合作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其中,在谈及欧亚大陆时,俄中印三国表示“亚洲面临着发展不平衡、非传统安全威胁等突出问题。三个国家将加强各领域合作,包括在区域组织和对话机制框架内的协调”。
梅德韦杰夫任内,随着美欧借助北约机制由西向东的战略挤压,紧邻俄罗斯的中国和印度的危机感会日益增加,之前俄罗斯一国所面临的地缘安全威胁,未来会越来越发展成为俄中印三国面临的共同威胁。如果说之前中印、白哈等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出于某种战略利益交换的话,那么未来中印、白哈等国也将开始在面临同样地缘安全威胁的局面下,与俄罗斯一起维护共同的地缘利益,中印、白哈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将更加紧迫、现实和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