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发展生物柴油产业对于改善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高绿色清洁燃料应用比重、探索石油替代途径,促进能源农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的有效途径。
生物柴油产业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面临诸多困难,例如:原料成本、原料供应、生产加工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开拓市场等等。
破解生物柴油产业的困境,靠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有效的办法就是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联盟。只有整合行业核心企业的优势,通过集成创新,才能实现生物柴油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开展技术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才能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只有抱团发展,才能加强地沟油管理,建立销售渠道,打造生物柴油完整的产业链;只有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和合理链接,共享知识产权,才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运用,联合培养人才,从而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源源不绝的创新动力。
根据国科发政〔2009〕648号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各有关行业协会围绕本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重点领域联盟的构建”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根据科技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以及《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国科发计[2008]338号),以及《关于由中生油(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构建“国家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相关意见》(中创字[2015]006号)等文件的规定,我们已经组建了“国家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将由生物柴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联盟将是实施国家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推动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是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联盟将争取国家科技计划对生物柴油产业的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专项资金支持,联盟将向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咨询库推荐评审专家。联盟将制定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为国家制定科技计划指南提供依据,在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和制定中的发挥作用。
联盟将整合相关成员单位的优势,围绕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集成产学研各方力量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联盟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承担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带动相关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联盟将吸引银行、创业投资机构参与,向联盟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
联盟将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和支持重点,向科技部提出项目建议,获得批准后,依据各有关科技计划和经费的管理办法组织科技项目(课题)。联盟将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立决策、执行、监督评估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主题
(一)发布会主题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政策;开展资源调查,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研发;培养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疏通销售渠道;制定生物柴油质量标准和生物柴油标准体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处理好国内几大石油公司之间及其与民营企业、其他国有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关系。
目前生物柴油行业已经走到了发展的拐点,要避免未来出现风能和太阳能行业恶性竞争的悲剧,迫切需要开始着手进行产业的整合,推动建立全国性的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迫在眉睫。
(二)目的
1.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扩大联盟的影响力。通过新闻媒介广泛的传播引发相关领域的关注,增强联盟的发展运营基础。
3.提高联盟知名度,树立联盟和企业良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