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国家能源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联合主办的“2016国际能源变革论坛” 在苏州隆重召开。
本届论坛以“协调·发展·转型”为主题,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著名科学家、专家学者以及产业代表数百人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能源转型方向、交流转型实践经验、凝聚更多共识,进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论坛开幕式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主持。
以下为精彩发言摘编:
国务委员王勇:携手共促全球能源转型协调发展
国务委员王勇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发展,近年来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时期,中国将坚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泛开展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王勇强调,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各国应携手并进,共对挑战,加强能源政策协调,对接能源转型战略,完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提升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能源设施联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高能源配置效率;深化能源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世界经济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女士:《巴黎协定》能否真正成功,取决于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政策!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女士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为世界领导人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绝佳平台,这对加速推进国际能源变革至关重要。阿赫塔尔认为,即将生效的《巴黎协定》能否真正取得成功,将取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的政策选择。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3300亿美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指出,目前我们已经在见证着能源系统的革命性变化。“去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总量中有62%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而自2011年以来,这个比例一直在5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正在成为引领者——目前中国的风电和水电新增装机均占全球一半以上,太阳能新增容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在高达3300亿美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成本的快速下降。阿明认为,可再生能源实现平价上网的速度将比预想的更快。“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认为,到2025年,光伏成本有进一步下降60%的潜力,海上和陆上风电的成本则将分别下降35%和25%。”
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雷纳·巴克:德国当前有两大重要任务来实现本世纪中叶的脱碳目标
欧洲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行者——德国和丹麦的能源同行则在论坛上分享了各自国家的先锋经验。德国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雷纳·巴克指出,
已制定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脱碳目标的德国当前有两大重要任务,
首先是提高能效,努力让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
其次是实现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
“在这方面,德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在发电行业。” 巴克举例说来,“2000年时,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仅为6%,而且主要是水电,15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已经跃升至32%。”
丹麦能源部副国务秘书克里斯蒂安·辛格勒森:2020年丹麦风电比例将达到70%!
丹麦能源部副国务秘书克里斯蒂安·辛格勒森也在论坛演讲中介绍了丹麦能源体系经过40年漫长变革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据介绍,目前丹麦28%的能源消耗源自可再生能源,其中以风电的表现最为抢眼。
“2015年,丹麦风电比例已高达42%,这个比例高过全球任何国家,预计到2020年会进一步增加到70%。” 辛格勒森指出,“在此背景下,陆上风电已成为丹麦最便宜的电源。与此同时,得益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强劲发展,丹麦现已成为欧盟各国中单位GDP能耗最低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和丹麦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并未因电源波动性出现供应安全问题。究其原因,两国官员均认为跨国跨境的国际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
巴克指出,作为地处欧洲中心位置且与9国接壤的国家,德国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纳入欧洲的统一市场,进而在欧洲市场上实现各国能源的互补。“例如我们正在新建连接德国和挪威的海底电缆,这样当德国风电过剩时就可以传输给挪威,而挪威充沛的水电也可以放到德国消纳。” 辛格勒森也认为,跨国跨境的电网互联互通对于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进而成功实现能源变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