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5万元被划转、4.34亿元被冻结、1.2亿元无法归还、被深交所“关注”、1年亏了上市5年的累计净利润,这头“猛狮”处于被动状态。
屋漏偏逢连夜雨。
8月7日,
猛狮科技发布关于延期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公告称由于需要核实的资料较多、工作量较大,且《关注函》部分事项尚需律师履行相关核查程序,公司预计无法按时完成全部回复工作。
公告中提到的《关注函》需要将时间回溯到8月3日,深交所向猛狮科技发布《关注函》,要求猛狮就提到的相关事项做出书面说明,并于8月7日前报送有关说明材料并对外披露。
《关注函》涉及的核查事项包括:
1.猛狮科技被冻结银行账户是否为主要账户。
2.披露账户被冻结原因主要有借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定作合同、买卖合同和运输合同纠纷,要求说明发生纠纷的具体情况,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影响。
3.募集资金账户投资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目前投资进度、后续投资安排,以及确保募投项目资金供应的具体措施。
4.目前尚未偿还的银行借款情况。
5.针对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的行为,猛狮科技下一步的措施。
6.截至2018年3月31日,猛狮科技短期借款余额为21.87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4.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为15.74亿元。要求梳理公司一年内到期债务情况,说明是否存在债务逾期情况,短期借款到期后能否顺利续期,是否面临偿债压力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7.报送公司业绩修正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并就内幕信息知情人、董监高及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关联人在上述业绩修正前3个月内买卖公司股票情况进行自查并作出说明;若存在减持情况,说明其在减持公司股份时是否知悉公司2018年半年度预计净利润将大幅下滑并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
《关注函》中提到的内容主要聚焦于两方面,
猛狮科技银行账户的冻结和上半年业绩的大变脸,当然,深交所发函的导火索来自于猛狮科技8月2日连发的三个公告。
资金紧张,6295万被强行划走
8月2日早间,猛狮科技连发3份公告,6295万元被划转、4.34亿元被冻结、1.2亿元补流资金无法归还,猛狮处于被动状态。
公告显示,近日,猛狮科技子公司福建猛狮财务人员通过网上银行查询获悉,浙商银行深圳分行在未告知猛狮科技、福建猛狮及保荐机构中国中投证券的情况下,直接从福建猛狮募集资金账户划转6295万元,用于归还猛狮科技在浙商银行深圳分行部分到期贷款本金。
与此同时,猛狮科技募资账户也存在问题。公司此前曾使用1.2亿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但截至目前,该部分资金尚未归还。
猛狮科技给出解释,受金融去杠杆影响,公司上半年到期融资大多未能顺利续贷,到期归还融资款挤占了公司大量流动资金,导致目前公司流动资金紧张。另外,公司出售资产进展缓慢,导致无法及时回收现金流。因此导致公司无法在期限内筹集到资金并按期向募集资金专户归还资金。
此外,对于下一步归还募集资金的计划,猛狮科技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各债权人,妥善处置公司债务,同时进行亏损子公司的整合减负,并对非核心子公司、非核心业务资产及光伏电站进行资产处置,加快筹措资金,尽快归还募集资金。
另一个将猛狮科技推向关注点的原因,则是猛狮科技及子公司合计29个账户被冻结。冻结原因涉及借款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定作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纠纷,申请冻结金额合计达4.34亿元。
上述被冻结账户包含猛狮科技及子公司基本户、一般户和专户,已对公司资金周转和日常经营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此次账户被冻结事项解除之前,尚不排除后续或有公司及子公司其他账户资金被冻结的情形。
对公司资金周转和日常经营活动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从猛狮科技子公司福建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募集资金账户划转6295万元用于规划其在该行部分到期贷款本金。猛狮科技因流动资金紧张,无法在期限内向募集资金专户归还1.2亿元补流资金。
资金紧张与近期的经营业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猛狮科技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可以看出,今年第一季度,猛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0.2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现负数,现金收入少,这种情况先,往往需要企业有很强的融资能力。
在一季度报中,猛狮科技对公司前半年经营业绩做出预计,预计公司前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7~9.35亿元。
7月14日,猛狮科技披露2018年半年报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一改之前的预测,由盈利转为亏损,修改后的半年报预告显示,猛狮科技前半年净利润预计亏损2.7-2.94亿元。
但是,最终半年报公布后,业绩是否还会有所改动,我们只能静待。
年报四次“变脸”,埋下伏笔
早在今年年初,猛狮科技2017年年报就频频更改,前后累计做了4次修正。
第一次变脸:1月31日,猛狮科技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推翻了之前预计2017年净利润为2亿元~2.47亿元的情况,修改之后变更为净利1亿元~1.47亿元。
第二次变脸:2月28日,发布《年度业绩快报》,业绩情况再度变脸,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5175.99万元。
第三次变脸:4月2日,发布的《2017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公告》中,猛狮科技的2017年全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从5175.99万元,突然变成亏损1.29亿元。
第四次变脸:4月27日,猛狮科技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变成亏损1.34亿元。
经过几轮修正,猛狮科技2017年净利从去年三季报中的预计2亿元~2.47亿元,转为亏损过亿元。
同时,通过国际能源网统计猛狮科技2012年以来的年报净利润数据得知,2012年至2016年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总和约为1.31亿元,而根据猛狮科技2017年年报可知,2017年净利润亏损1.34亿元。这样算来,这4次的变脸,几乎是亏掉猛狮科技上市5年来的所有净利润。
在4月2日猛狮科技发布的2017年业绩快报中,还给出解释,除了对部分清洁电力业务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进行了调减外,猛狮科技子公司遂宁宏成2017年度经营仍未达预期,使得公司对其进行了全额商誉减值。
2013年年初,猛狮科技以4011.47万元的价格较评估值上浮50%的溢价收购遂宁宏成100%的股权。截至2012年年末,遂宁宏成的净资产评估值为2674.31万元,而2016年遂宁宏成亏损1302.33万元。
猛狮科技上市后开启并购狂飙模式。原本业务为单一的铅蓄电池业务的猛狮科技通过多轮并购扩展到了锂电池、清洁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新的产业。
然而,并购狂飙给公司埋下了商誉以及业务整合挑战。猛狮科技目前实控人、董事长陈乐伍在近期在媒体上公开表示,“2018年猛狮会聚焦动力电池产业链,一些无关紧要的业务,比如新能源汽车,会大刀阔斧的砍掉。”
但是,动力电池行业真的能拯救目前的猛狮吗?
动力电池行业迎来“三国杀”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中游环节,动力电池领域两端受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提升,同时车企将补贴退坡压力向上转移。过去两年,动力电池产业经历了产能大幅扩充到目前的结构性过剩。
历经来自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压力,动力电池产业已进入PK的下半场,龙头企业的规模、资金和技术优势凸显,而随着扩张进入,大浪淘沙企业也迎来价值提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累计出货量15.6GWh,同比2017上半年(5.766GWh)增长170%。
2018年上半年动力电池月度出货量
(单位:GWh)
数据来源:整车出厂合格证数据
据真锂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77家电芯供应商为新能源汽车装机,其中宁德时代以6.58GWh的累计装机量占比42.24%,排在首位;比亚迪半年装机量3.35GWh,占比21.50%,排名第二;两家合计占比63.74%。
6月份,只共有58家电芯供应商实现了有效装机,数量比5月减少了4家。其中宁德时代以1.12GWh的月度装机量登顶,占比38.33%,比亚迪以804.90 MWh位居第二,市场份额27.59%,两家当月合计占比65.92%。
上半年动力电池厂商出货量排名
国内电池第一之争进行的如火如荼,而曾经的国内电池第三却早已了无踪影。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前三的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和沃特玛三大企业。
把自己拉下季军的位置,沃特玛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今年4月,沃特玛爆出债务危机,随之而来的是业绩巨亏、股东频繁减持、总经理李瑶辞职等等一系列的“多米诺骨效应”,让作为国内动力电池前三的沃特玛顷刻间跌落谷底。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曾说过,从2015年到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相关配套企业已从150家降到了100家左右,1/3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出局。上半年在业界反响最大的“淘汰事件”当属沃特玛的(暂时?)出局:曾以“联盟”模式叱咤江湖的沃特玛深陷资金链断裂风波,已经宣布停工放大假了,后面它最好的结局可能也只是有人接盘了。
淘汰赛在进行,行业洗牌的同时也将面临巨多考验。
多种因素带来考验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动力电池而言犹如“双刃剑”,一方面给予动力电池企业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从2013年2.2万辆,到去年整车装机量达81.8万辆,另一方面又对动力电池企业无情的“压榨”,既要要求电池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又希望电池价格不断下跌。
据高工产研的测算,整个电池系统要跟燃油车真正在性价比方面有一定抗衡能力,实际上得降到约0.7元/Wh左右的价格,但现在是1.0~1.4元/Wh,所以对于电池买家来说,国内动力电池降价幅度还是不够。
当然,除了国内的竞争,日韩电池也想来中国“分一杯羹”,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在今年4月中旬,工信部发布的第307批新能源车型目录中,就已出现了韩系电池的身影。同时有消息称,LG化学还在尝试与吉利汽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未来LG电池有望进入吉利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与此同时,SKI也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重启2016年在华合资项目,用于生产电池材料。
没过多久,中汽协、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联合公示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而在名单中,三星环新(西安)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三家韩国企业首次入选。
前不久,我国开放对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可以预见,在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定会迎来更多外来竞争者。已经在国际市场被反复验证过实力的松下、三星和LG等外资必将在华进行本土化生产。
毫无疑问,这将会给国内电池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猛狮能否在这场淘汰赛中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