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光行动 点亮世界
第三届浙江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及出海经验分享会
【国际能源网】20周年庆系列走访活动—智能碳行

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资讯 » 能源聚焦

石油暴跌!与俄谈崩沙特疯狂打折,中国进口LNG或低于1元/方!

日期:2020-03-09    来源:天然气行业观察

能源资讯中心

2020
03/09
09: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原油价格 LNG 国际油价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黑天鹅被放出。
  这次,又是全球火药桶中东。
  中东一些国家长期受战争、贫穷、制裁等问题困扰,本就医疗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在土叙战局、美伊矛盾扑朔迷离的当下,新冠肺炎疫情进展给中东安全状况再添新忧。
  伊朗是全球当前疫情暴发的重点地区。伊朗3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伊朗确诊病例增至2336例,死亡77例。伊朗副总统等多名官员、多名议员确诊感染。
  继伊朗发生疫情后,科威特、巴林、阿联酋、伊拉克、黎巴嫩、埃及等中东国家出现确诊病例。3月5日,伊朗卫生部宣布,该国新增确诊591例,累计3513例;新增死亡病例15例,累计2017例。当天,伊朗卫生部宣布启动国家动员计划,加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疫情不仅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更是影响能源需求,尤其是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大幅降低。
  在目前全球石油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为了维持石油价格的稳定不至于大幅下跌,OPEC一直在与俄罗斯就一项为期三年的减产协议进行谈判,此前俄罗斯方面一度对外放风,同意双方的减产协议。
  但,出乎意料的是,3月6日下午,第8次“OPEC+”部长级会议上,进一步扩大石油减产以谈判破裂告终。
  作为回应,周六沙特发动了石油市场价格战,不仅大幅降低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国外的市场的原油价格,还对外宣称将立即增产日产石油至每天1000万桶以上。
  受此消息影响,伦敦商品交易所布伦特5月期货价格和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应声下跌10%左右,分别收于每桶45.27美元和41.28美元。
  一举创下2014年11月油价下跌以来最大单日降幅。
微信图片_20200309094040
  1、沙特打响价格战,20美元/桶不是梦?
  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及盟友)扩大减产谈判以失败告终。
  周六,沙特迅即发动“全面油价战争”。首先,沙特大幅降低售往欧洲、远东和美国等国外的市场的原油价格,折扣幅度创逾20年来最大,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声明文件显示:
  4月卖往亚洲的原油定价下调4-6美元/桶;
  4月卖往美国的原油定价下调7美元/桶;
  这些简直是世所罕见的跳楼白菜价。
  更疯狂的是,沙特卖给西北欧炼油商的轻质原油售价低至10.25美元/桶。
  而同时,沙特还不忘告知各位下家买方,4月沙特的原油产量可能会从本月的约970万桶/日增至1000万桶/日,甚至达到1200万桶/日的纪录水平。
  在此背景下,由于疫情目前在全球扩散没有遏制的迹象,多家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将从现在的45美元左右,跌到20美元左右,甚至会跌到10美元左右。
  在此之前,2014年国际石油价格便出现过20美元的奇景。
  2014年,美国页岩气(油)革命大获成功,国内大批低价页岩油准备向全球出口。沙特、俄罗斯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为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大幅增产导致国际油价疯狂下跌,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跌到了25美元水平。
  这一价格已低于很多石油生产商的盈亏平衡点,导致不少石油玩家破产。
  2、国际石油暴跌,中国机会来了?
  此轮石油战争,大的背景是全球经济不景气能源需求下滑严重,而引爆的导火索则是最大消费国中国受疫情影响需求大幅下降。
  要知道,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第二大油气消费国以及第一大油气增量消费国。
  由于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还未更新,这里就以BP的2018年数据为例。
  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到628百万吨,同比增长5.1%,占全球总消费量14%,仅次于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892.8万吨。
  2019年前11个月,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634.38百万吨,同比增长7.8%。
  从进口来看,2018年中国进口原油575.6百万吨,同比增长7.8%,在全球位列第一,占全球进口量的15.5%,超过美国、印度、日本等。
  再看看天然气消费与进口。
  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830亿方(这一数据与发改委数据有些微出入),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
  而从进口量而言,2018年中国进口LNG735亿方,仅次于日本1130亿方,全球位列第二。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7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5%;天然气进口量132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0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
  此次因疫情爆发全球石油战争,国际石油价格暴跌总体而言对中国发展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中国超过70%原油消耗来源于进口,而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中国进口石油成本被大幅拉低,国内汽油柴油价格下调自不在话说(重回5元时代),更为重要的是与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的工业基础原材料生产成本都会降低,比如乙烯、丙烯以及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而这些基础化工材料将直接带动成千上万的衍生工业产品成本下降。
  最简单的,目前最为紧缺的医用口罩,最主要的心脏部件熔喷布的原材料为聚丙烯,石油价格下降带动聚丙烯价格下降,理论上口罩的生产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微信图片_20200309094048
  (当然,国家原油价格深度下跌,对于几家国家石油公司而言并不一定都是好事,因为也可能跌出了他们的盈亏平衡点。)
  从天然气产业来看,原油价格降低恐怕影响更大。
  最近,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内天然气消费大幅降低,中海油、中石油先后爆出与国际天然气出口商洽谈进口天然气长协遭遇不可抗力事宜。
  而同时,为了促进工业企业复产复工平稳经济发展,2月22日,国家发改委要求上游气源单位阶段性降低非居民气价,这对背负着高价长协的上游单位来说简直压力山大。
  不过恰逢国际原油价格降低,三桶油原先与国际天然气出口商签订的长协又都是与国家原油价格挂钩的,这自然能够使三桶油进口的管道气以及LNG价格大幅降低。
  目前,由于供过于求,国际LNG现货价格一路走低,亚洲现货已低至3.4美元/MMBTU左右,折合约0.83元/方。
  而以目前45美元油价来计算,上游单位进口的长协价格7-8美元/MMBTU,折合约1.9元/方。正因为如此,上游背负着巨大的进口成本压力。
  而若国际油价深度下跌,油价跌至20美金时,国内进口长协价格将轻松跌至1元/方以内,白菜价有木有。
  上游进口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这对上游气源降价和国内终端用气价格下降都是利好和喘息之机。终端价格若能够得到大幅下降,对于在疫情中遭受巨大打击的国内工商业将是个巨大的利好和刺激。
  新一轮国际石油战争,对于目前正处于高通胀压力下的中国(当然是通胀还是滞胀还有争论)而言,恰恰是释放内部压力的好时机,总之机遇大于挑战。
  紧抓契机,天佑中华!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第三届浙江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及出海经验分享会
【国际能源网】20周年庆系列走访活动—智能碳行
能课堂—能源链从业者的数字化学习提升平台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光伏头条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充换电头条 氢能汇 能课堂 国际能源网
    服务中心

    客服微信400-8256-198客服微信
    信息举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