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辽宁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高达91%,20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较2018年上升27%,地方政府仍在违规推动“两高”项目建设;安徽固镇经济开发区无视环境容量,盲目上马工业项目,环境质量底线屡遭突破,污水采样显示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分别超标496倍、447倍;河南安阳的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长期靠后,当地冶金、建材等“两高”行业占比达到56.7%,非但未按要求实施压减,新建焦化产能反而冲动强烈……
近期,生态环境部通报多起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记者梳理发现,其中“两高”产业违规情况突出,给所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能耗“双控”、碳减排等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引发多方关注。
“两高”即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其大量上马将严重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事实上,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去产能早已是行业共识,近年来国家层面严控“两高”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要坚决拿下来”。在此背景下,多地依旧问题频现,是谁在给“两高”项目偷偷“开绿灯”?
仅辽宁一省就有37个重点用能项目被通报
“锦州丰安实业有限公司180万吨/年焦化、12万吨/年甲醇工程为锦州市义县2020年重点项目。2020年6月,该项目在未取得节能审查、施工许可等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建设,现场督察时仍在施工”“鞍山恒盛铸业有限公司炼铁1350立方米高炉产能置换项目一直未取得节能审查意见,但项目于2020年6月开工建设,2020年底投入试运行,今年第一季度已满负荷生产”……仅在辽宁省,未取得节能审查意见就擅自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的重点用能项目就达37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严峻的能耗“双控”形势。记者了解到,辽宁能源结构偏重,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依赖性较强。按照要求,该省“十三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应分别下降15%和18%。而“十三五”前四年,实际分别下降9.49%和8.62%,均未完成目标任务。“全省减污降碳、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压力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督察组表示。
“两高”项目野蛮生长,还体现在问题项目的二次带病上马。早在2019年底,山西晋中就曾因焦化行业无组织排放、超标废水熄焦问题,被要求全面整治。彼时,山西太谷恒达煤气化公司的名字出现在了整治企业名单之中,后于2019年通过超低排放改造验收,并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但在今年4月的中央环保督察中,这家地方骨干企业再次被点名。
“经调查核实,恒达公司长期以来仅将约一半焦炉烟气通过正常烟道排放,而将另一半烟气在未经任何处理的情况下,通过私开焦炉旁路挡板的方式从旁路烟道排放,以正常生产排污的假象来掩盖违法偷排的事实。”督察组举例,今年一季度,旁路烟道烟温长期超过200摄氏度,表明日外排烟气量平均高达20多万立方米。“长期存在违法排污、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顶风作案,性质恶劣。”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上述情况不是个案。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发现,安徽固镇、江西九江等多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两高”产业盲目扩展等现象,多个项目未批先建、擅自投运、违规排放,“十四五”时期能耗“双控”、减污降碳等形势严峻。
地方主管部门“工作表态调门高、行动落实少”
面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明确信号,多个项目依然我行我素,是谁在给它们“开绿灯”?
“违规上马、任由发展等行为,问题不仅仅出在企业身上,其背后是地方政府的监管不力、纵容包庇,甚至明知故犯。地方要发展经济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做法,早已三令五申明确禁止。继续与政策要求背道而驰,行为极其恶劣,对环境的损害不止一时,而是将产生持续影响。”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直言,此轮中央环保督察下大力气整治类似行为,正是希望“逮住问题深入剖析,以点带面引起警示”。
记者也了解到,地方政府偷偷“开绿灯”的行为并不鲜见。以辽宁为例,2018年以来,该省有关部门没有及时对未通过节能审查擅自开工或投产的项目下达责令停工停产文件;2019年在省级节能审查批复的项目中,9个能耗为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高耗能项目,未落实能耗替代要求。面对数10个未完成能耗“双控”任务的城市,辽宁迟迟没有问责,非但未缓批限批高耗能项目,反而继续放任其通过节能审查。
另据督察组披露,辽宁昌图县政府甚至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违规推动当地“两高”项目开工。会议确定项目在未取得开工前有关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可先行开展平整场地和桩基础施工等工作,甚至要求相关审批和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不予处罚。恒达公司所在的太谷区,“对企业日常监管不力,监督检查不到位,落实督察整改工作表态调门高、行动落实少,整改态度不坚决”。
一位来自发改系统的专家告诉记者,在不少地方的考核评价系统中,经济、税收、就业等指标,权重往往高于能耗控制、节能减排,至今仍未摆脱“把带动GDP发展的项目往前摆一摆”的思想。“特别是在碳减排目标下,相当一部分地区认为要抓紧发展‘两高’产业的最后‘机遇’,抓紧时间把能上的项目都上了,导致碳达峰成了攀高峰。还有地区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转型升级,产业基础、人才储备都不足,只能继续出卖自己的资源优势。”
围绕“两高”产业达峰问题做好通盘调度
“工业领域碳排放占到排放总量的70%,以钢铁、石化等产业为代表的‘两高’排放比重,又占到工业排放的80%。无论从能耗控制、优化环境,还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都应该坚决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拿下去。”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涛进一步提出,由于上述产业又是刚需,很多产品作为基础原材料或关键零部件的上游供应,关系着其它产业供应链的安全,“例如,新能源汽车、新基建等热门产业发展,仍离不开钢铁、建材等产品作为支撑。既不能任其发展,也不可简单‘一刀切’,把好‘两高’项目入口关十分关键。”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认为,目前,林业碳汇、海洋碳汇、碳捕捉与封存等负排放技术尚不成熟,对碳减排的贡献有限。在此形势下,把关“两高”产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随着‘两高’产业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高碳产品的生产成本必然增加,竞争力会越来越弱,最后很可能无路可走。继续大规模上马,将导致我国碳达峰的峰值非常高。峰值越高,未来实现碳中和难度越大,由此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遏制几个项目所减少的收益。”
冯相昭还称,监管力度不足、处罚不够严厉,地方政府觉得违规成本过低,也是导致其铤而走险的原因之一。“比如,能耗‘双控’做了多年,却长期缺乏类似环保领域的督察问责、区域限批等硬核手段。不能再延续罔顾资源能源承载能力、大干快上‘两高’项目的老路子,而要从全国一盘棋出发,以降碳为抓手,以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为重要举措,围绕‘两高’产业达峰问题做好通盘调度。”
记者5月26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紧盯钢铁、石化、焦化等重点行业,生态环境部已派出11个专业组,将从工艺全流程到治污各环节深挖细查,切实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该部正在研究制定碳监测试点工作方案,计划针对钢铁等10个行业和部分重点企业,开展能源和工业过程温室气体集中排放监测先行先试,探索实测结果在企业排放量核算与交易、减排监管等方面应用。
评论 | 严控“两高”不能当耳旁风
“20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较2018年上升27%,地方政府仍在违规推动‘两高’项目建设”“不顾环境容量,盲目上马工业项目,环境质量底线屡遭突破”“非但未按要求实施压减,新建焦化产能冲动强烈”……中央环保督察组近日严肃通报的这些典型案例,在国家连年来高压严控“两高”项目违规上马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扎眼。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连年严查整治之下,“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还敢顶风作案、野蛮生长?从通报的情况看,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当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积极推动”,或许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地政府或其他相关主管部门的坐视不管,偌大一个项目怎么可能明目张胆地拔地而起?要知道,“两高”项目不少都是投资高、占地大、施工时间久的大工程。对于这些项目,监管人员想不发现都难。没有得到默许、纵容,项目施工不可能顺利进行。
再退一步说,如果只是偶有个别项目落入监管盲区,“侥幸”逃过了相关部门的法眼,或许还能说得过去。但事实却是,在一个面积不大的开发区中,就有多个项目违规上马且长期得不到整治,那么纵使有千万条理由,也是无法推脱,监管失职无锅可甩。监管不力到了如此严重的程度,政府相关部门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
地方政府部门之所以甘愿为“两高”项目“暗撑保护伞”“偷偷开绿灯”,主要原因无非是“两高”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异常明显。尤其是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这类项目的“诱惑力”之大更是难以想象。但依靠高耗能项目驱动经济的老路子早已走不通了。节能减排大势不可逆转,顺势而为才是正道。“把带动GDP发展的‘两高’项目往前摆一摆”的错误思想,如今必须加以纠正了。相关各方不要再打“两高”项目的歪主意了。
最近微信圈中出现一句话——“开会不讲碳,档次降一半”。这虽是一句玩笑话,但细细想来,话糙理不糙,反映出了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热点,也折射出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在减碳的背景下,可以大胆预判,“两高”项目控制会越来越严,“经济利益”不可能凌驾于“环境利益”之上。
数据最有说服力。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权威数据显示:一方面,“两高”行业是常规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户。据统计,炼油、煤化工、火电等6个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三种污染物分别占全国工业行业污染物排放量的86.5%、44.5%、22.7%。如不对“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以控制,势必进一步加剧产业、能源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火电、石化、煤化工等6个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推进上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至关重要。
重典才能治乱。没有严厉的惩罚,违规违法上马“两高”项目的行为恐难得到有效遏制。
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部日前就“两高”项目的源头防控,已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强化责任追究”,内容涉及“两高”企业、环评单位、地方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等,为全面严控“两高”项目传递出了明确信号。
“十四五”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也是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央对遏制“两高”项目态度坚决、要求明确,各地不应抱侥幸心理,更不能当耳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