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光行动 点亮世界
第三届浙江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及出海经验分享会

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资讯 » 中国能源资讯

河南省政协委员话航运:推广新能源船舶 提升绿色意识

日期:2022-01-11    来源:中新网  作者:阚力

能源资讯中心

2022
01/11
08: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新能源船舶 绿色航运 碳排放

在2022年河南省“两会”期间,内河航运成为高频词,推广新能源船舶,发展“绿色水运”受到河南省政协委员民建界别的关注。

南通余杭,北达涿郡。历史上,河南拥有发达的水运体系,河南水运网是古代鸿沟水系、南北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政协委员、民建漯河市委会原主委胡新峰称,20世纪80年代,漯河市沙河上的航线直通长江,漯河船员俱乐部亦是当时最重要的地标建筑之一,由航运而诞生的沙河调、船工号子还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些年,河南大力恢复发展内河航运。截至“十三五”末,省内河通航里程已达1725公里,注册船舶数量逐年增加,年运送货物量3113万吨。

胡新峰表示,河南恢复内河航运也不仅因历史渊源,在国家实施运输结构改革,发展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背景下,低成本、高运量的水运,可有效降低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这是我省经济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经之路。”胡新峰说 。

在提案中,河南省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杨士海也列出一些发展内河航运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内河航运加剧环境污染,存在成为老旧船舶洼地的风险,涉水多式联运发展滞后等问题不可忽视。

通过推广新能源船舶,发展绿色航运,降低运输行业碳排放是杨士海的题中之意。

发展绿色航运,需要探索制订相关的标准化体系。对此,杨士海认为,要对标下游江苏、浙江等水运发达地区的有关规定,制定与其相衔接、甚至更严格但又可以达到的绿色航运标准化体系。

为防止航运发展污染环境,他建议,要提高新开发航道、新建设港口标准,规划建设岸电设施和LNG加注设施。

在推广新能源船舶方面,杨士海建议设立资金鼓励内河航运企业使用新能源船舶,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投入到新能源内河船舶研发中。同时,加快大型标准化集装箱船舶推广应用,加强海河直达船型的研发推广。

胡新峰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在推广新能源船舶过程中,需要政府制定出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新能源船舶的发展。“可以参考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对生产企业、使用企业进行奖励和扶持,政府层面,要推动航运业主体结构的改善,支持更愿意采用绿色船舶的航运公司、集团发展。”

“还要大力推动公转水发展。”杨士海称,通过支持涉水多式联运公司发展等方式,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协同发展,在提增货运量的同时,实现运输行业碳排放的低增长或零增长。

为推动水运通江达海,河南省2021年12月22日举行的“实施优势再造战略”新闻发布会透露,河南将用15年时间构建“一纵三横五干六支”航道网,规划航道总里程3950公里,规划“2+8+8”港口布局。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第三届浙江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及出海经验分享会
【国际能源网】20周年庆系列走访活动—智能碳行
能课堂—能源链从业者的数字化学习提升平台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

    光伏头条 风电头条 储能头条 充换电头条 氢能汇 能课堂 国际能源网
    服务中心

    客服微信400-8256-198客服微信
    信息举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