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认识一位向地下要空间的“能源卫士”。他主持建造了亚洲首座地下盐穴储气库,解决了层状盐矿大型储气库建造这一世界难题,书写了让采空区地质隐患向宝贵地下储库资源转变的传奇,他就是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春和。
在湖北潜江江汉盐穴储气库现场,杨春和院士和科研团队正在进行储气库运行参数的监测与分析,这里是中国最深的盐穴储气库,建成后,对确保我国中东部乃至全国天然气用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杨春和院士从事盐岩地下油气储备的研究已有20多年,是我国层状盐岩储气库的开拓者之一。
盐穴储气就是利用盐矿开采后留下的空腔,或者在地下盐岩中溶出一口巨大的“天然溶洞”,将天然气储存其中,具有储量大、成本低、密封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还能节省地面土地资源,它的运营费用仅相当于地上库的1/3左右。
1999年,获得美国内华达大学地质工程博士学位后,杨春和回到祖国,“向地下要空间,储存天然气。”杨春和第一次提出这个想法时,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春和:国外早就有了,我们国家从2001年才开始做研究,国外做的盐岩厚的有将近2000米厚,就是纯白的,但是我们国家是湖相沉积层状结构,有很多夹层、品位又低,所以当时我们开始做这个工作,反对声实际上还是挺大的,大家担心会泄漏,还有会垮塌。
我国盐层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在国外遇到这种地质条件,都直接放弃建库,但杨春和想法非常坚定。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春和:当年就想能做成,盐穴储气库关键技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技术方面不要被别人卡到脖子,完成我们特有地层的盐穴一些认识,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储气库。
面对巨大阻力,杨春和迎难而上。我国地层复杂,那就逐个反复试验比对,江苏金坛、湖北潜江、河南平顶山……幅员辽阔的中国版图上,几乎所有能用于储备油气的盐岩地下空间,都留下了杨春和的足迹。在杨春和的实验室里,有从全国各地采集回来的盐岩样本,对这些,他视若珍宝。
最终,科研团队用科学数据证明了中国层状盐岩的强度对于地下油气储备来说完全可靠,回应了外界对其安全性和适用性的质疑,中国盐穴储气库开始了自己的特色建设之路。2007年,杨春和的构想终于变成现实——江苏金坛储气库正式投产注气,成为亚洲首座地下盐穴储气库,这座埋在地下1000多米的储气库,每个溶腔可储存几千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利用金坛盐矿开采后留下的溶腔建库,节约建设成本达1.25亿元。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春和:增加我们国家在天然气供应下的应急保障安全能力,像突发天气下的调峰;第二,如果上游供应中断,可以用储气库保障安全。
2014年,杨春和不幸身患重症,但手术后不久,他就回到科研一线。2015年,金坛储气库发现微渗层,出现气体漏失问题,杨春和得知后,不顾疾病缠身,临危受命。他提出一种全新技术——利用盐岩重结晶对储气库进行封堵,并迅速开展金坛储气库关键微渗层的重结晶课题研究,微渗层封堵难题被成功解决。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春和:我个人认为科学家的一个使命,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担当,做科研和做人有相似之处,要执着。
国之所需,心之所向,不仅要让盐穴储气库在中国“落地生根” ,还要“开花结果”。抱着这样的信念,杨春和团队陆续开发了近10座盐穴储气库,为中国的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以及川气东送工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春和:储气库从0到1已经完成了,我们现在要对下面的地层进行分类,哪些适合做哪些储备?我们这个地层未来可以储油、储氢、储氦,可以叫作多场景、多元素的综合应用,这是我们一个攻关重点,是我们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