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需要我们在资源、能源、资金以及科技方面做出巨大的投入,同时,更需要我们培养和引进大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当前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教授强调,为了响应这一战略需求,我们必须加强“双碳”领域的人才培养。
王焰新教授在调研中发现,尽管我国“双碳”专业人才的需求总量大、结构复杂、类型多样且增长迅速,但当前的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特别是在风电、光伏、氢能、新能源汽车和零碳建筑等关键领域,人才缺口现象尤为明显,并且随着“双碳”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一缺口正在不断扩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焰新教授提出了构建和完善以高校为核心,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双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他认为,首要的任务是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在“双碳”产业目录的制定和产业细分标准的完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王焰新教授进一步强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当通过增设直接相关的“双碳”专业、支持高校自设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等方式,加快“双碳”学科专业的建设。同时,推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编写高质量的“双碳”教材,并培养跨学科的教师团队。
此外,他还提倡革新高校“双碳”教育模式,如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强大的“双碳”科技创新平台,更紧密地对接产业需求,推动“双碳”专业教育向研究型、实践型、实验型等多元化形式转变,并鼓励跨国、跨校、跨学科的“双碳”人才联合培养。
最后,王焰新教授呼吁,职业院校也应承担起培养“双碳”技术人才的责任,同时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同时,他建议企业应完善用人制度,为“双碳”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