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这座以煤炭和天然气储量著称的城市,分别占据全国总储量的六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其产量亦占据全国的五分之一和七分之一。全国范围内,有28个省区市的煤炭保供均来源于此。能源,无疑是鄂尔多斯的主导产业,其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超过80%,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鄂尔多斯在落实“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为重要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以能源革命为引领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能源革命呢?答案在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的全面变革。据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介绍,鄂尔多斯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其新能源发电规模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目前并网总装机规模已超过千万千瓦,今年还将启动建设约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依托这一优势,鄂尔多斯成功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园区,并全面推进低碳园区建设、储能示范和绿电替代。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将突破5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半数以上,年消纳绿电将达到百亿度,减少碳排放1亿吨,努力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方面成为全国的标杆。
同时,鄂尔多斯还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出行、倡导绿色消费。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均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内蒙古地区首个新能源汽车差异化收费政策在此率先实施,使鄂尔多斯成为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鄂尔多斯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加快能源产业转型的步伐。该市依托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叠加优势,以构建世界级产业为目标,推动特色产业聚链成势、延链强群,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一方面,鄂尔多斯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高地,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动“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市也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打造国家非常规能源战略储备、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高端化学品等“六大基地”。
为了推动能源革命,鄂尔多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2023年,该市推出了人才新政2.0版,财政科技投入增长55.7%,总量较2021年翻了一番。同时,鄂尔多斯与清华、北大等一流院校合作共建了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科创人才。这些重大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引领鄂尔多斯能源产业的变革,形成新的生产力。
谈及未来的目标,鄂尔多斯将聚焦新型储能、氢能、新型电力系统、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同时,该市将积极开展科学家、企业家“握手”行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迈向“生产线”。
尽管鄂尔多斯在能源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该市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鄂尔多斯地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实施荒漠化防治、十大孔兑治理、国土绿化等重点工程。这些努力已使鄂尔多斯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980万亩,涵养水源240多亿立方米,创造生态资产价值超过5000亿元,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治理率分别达到了32%和75%。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强调:鄂尔多斯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打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该市以每天一万亩的速度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力争到2030年将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率提高到70%,赢得毛乌素沙地的歼灭战,从而显著增强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鄂尔多斯还统筹推进大基地建设和荒漠化治理,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库布其沙漠北缘,该市规划建设了总长约400公里的“光伏长城”,而在毛乌素沙地,则建设了“一廊多点”的风电光伏治沙项目。预计到2030年,鄂尔多斯将建成新能源总装机1.5亿千瓦,治理库布其沙化土地1200万亩,治理毛乌素裸露沙地300万亩。
能源革命和生态改善为鄂尔多斯带来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28个月保持25%以上的增长,其中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均超过40%。在过去的三年中,鄂尔多斯的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了4000亿和5000亿两个千亿台阶,总量达到5850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43位,人均GDP保持全国第一位。这些成就使鄂尔多斯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即将举办的“2024地球一小时”中国主场城市活动,更是将这座正在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