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反映经济运行的“风向标”,用电量数据呈现高速增长之势。
2011年至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从46,928亿千瓦时增长到83,128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8%。2024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
用电量大幅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而另一方面则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下以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信息传输和互联网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用电量需求的增加。
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兴产业的产值规模持续增加,以AI应用,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将带来用电量的持续需求。
据媒体报道,如今ChatGPT每天要响应大约2亿个请求,在此过程中消耗超过50万度电力。与之相比,每一个美国家庭的平均用电量只有29度,相当于1.7万个家庭的用电量。对此,OpenAI奥特曼认为,未来Al技术的发展将高度依赖于能源,特别是光伏和储能技术的进步。
根据中电联预测,202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为9.5万亿千瓦时,2030年为11.3万亿千瓦时,预计“十四五”“十五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4.8%、3.6%。
2011年至2021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情况(源于国家能源局)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从1,980亿千瓦时增长到12,319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06%,其中我国风电发电量从740.55亿千瓦时增长到6,556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37%,太阳能发电量从6.05亿千瓦时增长到3,27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7.62%。
分析指出,从电力供给结构看,尽管我国目前以火电和水电为主,但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迅速。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发电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4,623万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32,848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212万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30,656万千瓦,业内人士预计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7.33%。
2011年至2021年我国各类型发电装机容量情况
新能源政策助力
“双碳”目标之下,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变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202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两会期间,新能源领域持续受到关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等。
分析认为,积极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央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此前,国资委曾指出,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成为“重头戏”。央企要科学谋划新能源业务发展目标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措施和工作节奏。重点布局新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大力发展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等应用终端体系,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在今年的发展目标中提出,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而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央企在能源行业中持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业内人士指出,央企在深化推进能源革命中要把握好“三个作用”的关系和功能。首先,安全支撑。其次,科技创新。此外,产业控制。究其原因,能源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央企能否实现对能源产业的控制,决定了能源产业的韧性和安全性。
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做强做优主业、提升效率效益,加快构建以风电、太阳能发电大基地为主体,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发展,氢能、新型储能支撑调节、前沿核心技术引领带动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合作,着力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
五大电力央企新能源业务分布
值得留意的是,在众多央企之中,为何以“华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及国家能源集团”为代表的五家大型发电集团会成为新能源发电行业的主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低碳转型和碳中和能源双控的大趋势下,传统火电企业存在转型问题,而转型的关键则是体现在时间的先后上。此时,五大电力央企起了个头,他们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清洁能源领域,让新能源发电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动力之一。
华能集团成立于1989年,主要从事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华能集团发电业务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等,其中新能源发电业务主要分布于华能国际和华能新能源等公司体内。
大唐集团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电力、煤炭、金融、海外、煤化工、能源服务。大唐集团发电业务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等,覆盖我国多个省份并向缅甸、柬埔寨、老挝、印尼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其中新能源发电业务主要分布于大唐新能源和大唐发电等公司体内。
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电力生产和销售,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核心、有色冶金为延伸的煤—电—铝产业链,并向金融、电站服务等业务延伸。国家电投集团发电业务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等,其中新能源发电业务主要分布于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吉电股份、上海电力和中国电力等公司体内。
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煤炭、电力、运输、化工等全产业链业务。国家能源集团发电业务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等,产业分布在我国多个省市以及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电公司,其中新能源发电业务主要分布于龙源电力和国电电力等公司体内。
华电集团是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组建的国有独资发电企业,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央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业务包括发电、煤炭、科工、金融四大产业板块。为推动转型发展,2020年华电集团以华电新能为新能源整合平台,大力推动集团系统内新能源资产重组,打造新能源发展新引擎。2021年,华电新能完成增资引战,成功引入13家战略投资者,构建起涵盖国家级产业基金、产业投资者龙头、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地方重要产业投资平台以及财务投资者的股东结构。2022年3月,华电新能进行股份制改造。2023年6月,华电新能于沪主板IPO上会,并顺利过会。
作为最早参与国内新能源发电业务开发与运营的公司之一,华电新能长期深耕新能源发电领域,前瞻性布局三北地区优质资源,积极向具备消纳优势的中东南地区拓展,逐步开拓西南地区“新能源+”等创新业务,全面覆盖国内风光资源丰沛和电力消费需求旺盛的区域。2020—2022年,华电新能营收从165.07亿元增长至244.53亿元,CAGR为21.71%;归母净利润从40.79亿元迅速增长至84.58亿元,CAGR为43.99%。
令人关注的是,作为国内仅有的数家拥有核电参股权的公司之一,华电新能持有三门核电10%股份、福清核电39%股份。两家核电公司经营情况良好,近年来均实现盈利。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华电新能由两家核电公司分红获得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分别为7.02亿元、10.79亿元、15.85亿元,占华电新能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比例分别为78.79%、67.36%、96.40%,核电公司的现金分红是华电新能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华电新能参股核电公司有助于补充整体现金流,从而更好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
集中设立新能源企业
近年来,众多央企纷纷加大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2022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企业名单,68家央企中涉足新能源相关业务的有41家。
据此前国资委官网发布的消息,未来中央企业将分为三类,即: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投资公司肩负产业使命,未来旗下可能有若干资产千亿元级别的产业集团,甚至包括两三个全球500强企业,谋求相关产业的做强做大。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运营公司无产业使命,关键是通过市场运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资本运营中,也会培育新兴产业,但培育成熟后有可能出售或转给相关的国有投资公司。
与此同时,中央企业还将继续保留相当数量的实体产业集团,专注做强实业、做优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电力央企已成立17家新能源公司,其中,五大发电集团占比最高。
有分析指出,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盘棋”。央企要综合考虑项目所在区域、投资收益和资产质量,有序开展新能源投资运营,在新能源数智转型、专业运作、协同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有效避免“一哄而上”、过度竞争。
2024年以来电力央企设立新能源公司情况
有目共睹,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和环保政策,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推动业务向清洁能源领域拓展和转型,电力央企新能源专业化整合从单个协调向整体推动转变,新能源管理从分散式向精益化转变,新能源运营从单兵突进向共享共赢转变,新能源发展从规模扩张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变,对于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预见的是,当新能源时代悄然来临,各大能源央企审时度势,向新能源领域进发。
写在最后
国际能源署指出,新能源仍将是未来发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电源类型,全球新能源发电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并逐渐取代燃煤机组成为主体发电电源,预计2020—2050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速分别为5%、7%,2030年、2040年及2050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分别为4,153GW、6,873GW及9,158GW,2050年全球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将达到51%,发电量占比将达到40%。
分析认为,根据我国“双碳”目标,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将达到80%,较2021年底的16.52%有飞跃式提高。作为能源供给的主力军,新能源是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未来将以更快速度、更大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