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正式发布《全球电动汽车展望》报告,全面评估了全球电动汽车的最新发展态势。随着主要市场的稳步推进和新兴经济体的逐步崛起,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预测,至2024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700万辆左右,占据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以上。
电动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迈向大众市场产品的重要阶段。尽管面临利润微薄、电池金属价格波动、高通胀等多重挑战,以及部分国家逐步取消购买激励措施的影响,业界对电动汽车行业增长速度的担忧有所上升。然而,全球销售数据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与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2024年第一季度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约25%,与2022年同期的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预计至2024年,得益于制造商间的激烈竞争、电池及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及持续的政策支持,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可能高达45%,欧洲市场可能达到25%,美国市场则有望超过11%。
根据当前能源、气候和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国际能源署在“既定政策情景”下预测,至2035年全球汽车销售中将有一半为电动汽车。在这一预测下,最快到2030年,中国道路上的电动汽车占比将接近三分之一,美国和欧盟则将接近五分之一。随着各类电动汽车(包括汽车、货车、卡车、公共汽车以及两轮/三轮车辆)的快速普及,预计到2030年,既定政策情景下的石油需求将减少600万桶/日,至2035年则将减少超过1000万桶/日,这一减少量相当于美国目前用于公路运输的石油总量。
近期,各国在能源、气候和产业政策方面的新举措继续加强了对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期待。例如,加拿大、欧盟和美国在过去一年中通过了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同时,各国政府还通过一系列工业激励措施——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IRA)、欧盟的《净零工业法》、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以及印度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来鼓励本国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增值和就业创造。
实现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过渡需要将更多经济实惠的车型推向市场。据统计,2023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动汽车中,已有超过60%的车型价格低于普通内燃机汽车。然而,在不同国家和汽车细分市场,欧洲和美国的电动汽车价格仍比内燃机汽车高出10%至50%。此外,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大型汽车、皮卡和运动型多用途车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这也推高了整体平均价格。虽然达到价格平价的具体时间取决于一系列市场变量,但当前趋势表明,到2030年,中国以外的主要电动汽车市场中的多数车型有望实现价格平价。
与此同时,电池回收行业也在为2030年代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为确保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电池回收和再利用变得至关重要,众多技术开发商正积极寻求在电动汽车报废市场中的定位。2023年,全球电池回收能力已达到300吉瓦时。若所有已宣布的项目能够顺利实现,预计到2030年,全球电池回收能力将超过1500吉瓦时,其中70%的回收能力将集中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