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要闻 » 中国能源要闻

SNEC2024“第七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成功举行

日期:2024-06-23    来源:国际能源网

能源资讯中心

2024
06/23
10: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关键词: 2024SNEC 能源互联网技术 能源体系

能源产业发展至今,已经从简单粗放的发展模式,走向精细化和集约化,能源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成为当前和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依靠。《2024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内容显示:“2023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数量突破30万家,能源体系网络化特征日趋明显,跨界成为能源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能源行业究竟如何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实现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目标?在今年上海光伏展的“第七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众多能源互联网大咖云集,新颖的观点激烈碰撞,不同视角观察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前沿动向,给与会观众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受。

6月13日,SNEC2024“第七届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主办,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交易交流中心联合主办,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中电联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电力大学、中国电力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协办。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湖州新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作为支持单位。

论坛执行主任林承桢教授级高工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时提到,本次论坛以“推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双碳目标加速实现”为主题,“AI+能源与能源数智化”为副题,围绕新型工业化、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云平台、源网荷储与云管边端深度融合、综合智慧能源、分布式智能电网、虚拟电厂、AI、大模型与萛法、萛力、标准体系等话题,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企、金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员讲演和讨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SNEC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教授级高工 林承桢

论坛各阶段分由联合主席曹军威教授、赵风云和林承桢、竺新原、何继江、王伟主持

在第一个主题演讲环节,参与论坛总策划的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SNEC组委会副秘书长竺新原担任主持人。

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SNEC组委会副秘书长 竺新原

她表示,此次论坛已经举办到第七届了,希望给大家奉上一个更上一层楼的能源互联网论坛。随后她将第一位致辞嘉宾引导上台。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刘劲松

来自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原新能源云项目负责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原董事长刘劲松做了题为《推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双碳目标加速实现》的致辞:

刘劲松对此时举行以“推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双碳目标加速实现”为主题,以AI+能源与能源数智化为副题的论坛恰逢其时,非常有意义。随后他对于能源数智化发展提出四点认识和四点建议。

他认为,要从几个高度来认识能源数智化的价值:一是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源数智化)建设的意义;二是新能源和储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增强将助力新型工业化;三是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源数智化)将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四是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能源数智化)助力工业绿色化发展和双碳走深向实。下一步,要充分发挥能源数字经济新动能的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刘劲松建议:一是服务能源革命,二是服务数字革命,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四是服务绿色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 周原冰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原冰以《数智化电网促进新能源倍增式发展》 为题作主旨演讲。

周原冰指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加速推进,中国2030年风光新能源装机预计将超过24亿千瓦。但是,新能源发展也面临消纳、电力保供、安全稳定运行等挑战。数智化电网作为电网发展高级阶段,通过数字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力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共享、共治、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新能源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推动“水风光协同”、“电氢碳协同”、“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创新开发模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刘海涛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能源互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海涛以《 能源互联网系列国家标准及其发展动态》为题作主旨演讲。

刘海涛全面协系统地介绍了中电联能源互联网标委会专注能源互联网领域标准化工作,对口IEC智慧能源系统委员会。标委会研制出一批重要标准,建立了技术标准体系,深入参与了雄安标准化试点。

他表示,未来,标委会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构建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我们也将深入开展国际标准化布局,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新能源院院长 王霁雪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新能源院院长王霁雪以《我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与新质生产力》为题作主旨演讲。

王霁雪首先介绍了新能源大基地规划建设基础,包括发展背景、相关规划情况以及前三批大基地目前的进展情况。他对新能源大基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认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和灵活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强调:不搞封闭发展,要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源转型、清洁转型、低碳转型、安全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最后他从新能源的资源与场址、保障新质生产力、近远期发展路径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当前的工作重点,并给出大型风光基地技术创新的建议发展方向。

华为智能光伏电站产品管理总监 万松

华为智能光伏电站产品管理总监万松作了题为《光储融合全面智能打造“自动驾驶”的清洁能源大基地》的主旨演讲。他首先介绍了华为在大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对于未来的大基地建设,他认为:“需要通过光、储、用、网、云全链路的方式去支撑整个新能源大基地的发展。我们的目标是支撑整个新能源基地要发得多、送得出、控得稳!”

在下一个环节,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会长 赵风云教授级高工担任主持人。赵风云对一年多的时间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表示赞叹,随后他对这个环节进行了简要介绍,说明该环节围绕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政策、规划、新型工业化以及标准体系的内容开展讨论。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会长 赵风云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马飞主任以《云计算赋能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题演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马飞

马飞主任讲到国家高度重视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进程持续加快,云计算作为数字产业基础底座,已成为推进新型能源体系、研究探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重要抓手。

从产业赋能看,云计算贯穿能源业务各环节,成熟上云模式推动能源设施制造数字化。从发展趋势看,能源行业上云“龙头效应”明显,行业云、分布式云等新型云形态将持续整合能源数字资产,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生态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院长马林聪以《碳中和愿景下的新能源发展趋势与标准化》为题作主题演讲。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原院长马林聪

马林聪院长从工业双碳标准化政策、新型能源系统的要求、新型能源系统标准化发展、新型能源系统支撑双碳目标的路径、标准化工作建议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加强新型能源标准的实施应用,在新能源领域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文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文以《ESG标准助力能源企业转型发展中国创新与国际实践》为题作主题演讲。

李文首先介绍了全球能源ESG领域的七大政策与市场趋势,剖析了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国际能源企业的可持续转型创新实践案例,阐述了能源企业面临的ESG风险与机遇,并建议加快开发和充分运用ESG标准促进中国能企高质量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处郭津瑞博士代替副处长王亚婷作主题演讲:《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重点举措》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处 郭津瑞博士

他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挑战及重点举措”为主题进行了演讲,系统剖析了当前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围绕推动电力供应保障支撑体系、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储能规模化布局应用体系、电力系统智慧化运行体系四大体系建设阐述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举措。

协鑫新能源运营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郑文革作主题演讲《数字引领打造"鑫”智生产力演讲》

协鑫新能源运营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郑文革

郑总提出伴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挑战,协鑫新能源运营公司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极具匠心的“鑫翼连”综合能源管理平台3.0。

“鑫翼连”平台拥有数据系统、管理系统、知识库、AI中心4大单元、8大功能模块、178个模型,为综合能源数智化管理及电量交易提供“1+1”系统解决方案,实现综合能源场站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运营效能,致力打造“鑫”智生产力。

接下来的环节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为主题,围绕     能源数智化、源-网-荷-储与云-管-边-端深度融合、分布式智能电网、虚拟电厂、EMS”阶段等内容展开。该环节由清华大学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研究员曹军威主持。

清华大学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曹军威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程师,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IECTC57/SC8A/SC8B专家裴哲义围绕《电力系统转型面下的网源荷储一体化发展思考》做线上主题演讲。

他认为,电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势在必行。但大规模的新能源接入降低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随着新能源占比的增加,频率的稳定性越来越差。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就成为一个必要的选择。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张东霞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张东霞研究员作主题演讲:《基于人工智能的光伏功率预测和光伏设备故障诊断》

张东霞教授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科学研究范式——AI4S。并介绍了AI4S在光伏功率预测和关键设备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案例,包括应用深度学习方法建立光伏电站功率预测的数字孪生,并通过数字孪生的虚拟传感量和物理实体实测数据的实时比对,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关键设备故障快速诊断的方法。

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 涂国煜

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涂国煜以《能量路由能源数智化的支点》为题发表演讲。

涂国煜指出,新能源大幅增长考验着能源系统的数智化水平,推动能源互联网进入落地实施阶段。仍需聚焦能源互联网的核心设备,能量路由器,介绍了其在能量、信息和价值层面的关键作用与技术实现。并结合实际项目,全景图式的展现了能量路由现状、技术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详尽的架构演进画卷,为能量互联网落地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 干洁琼

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研究员干洁琼围绕《园区微网光储充氢一体化系统》作主题演讲。

干洁琼表示,就目前在上海嘉定建设的TTRS办公园区来看,建立的光储充氢一体化系统,在传统能源系统建模的基础上,把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到EMS中,运用优化调度,智能预测等功能,对能源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已经获得经济和环境效益。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办公室副主任 蔡连斌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办公室副主任蔡连斌围绕《能源行业基于信创底座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作主题演讲。

蔡连斌阐述了目前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底座,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集群,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安全、稳定、可靠的基础,同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也渐渐扩展到2+8+N行业中,当然融入到能源电力行业也是必然趋势。经开区国家信创园在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方面的布局将支持推动能源行业在数字化加速转型。

在接下来的综合能源示范项目环节,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何继江担任主持人。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何继江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会长 教授级高工赵风云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多维能力协调发展》作主题演讲。

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智慧能源专业委员会会长 教授级高工 赵风云

赵风云重点提出,传统电力系统主要考评电能量(兆瓦时)。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有效发电容量(兆瓦)、电量保障能力(兆瓦时)、灵活调节能力(里程)、绿色贡献能力(绿色占比)等多个维度的需求现象化,形成有机统一,差异衔接的新型电力系统及电力市场体系。不同需求维度的逻辑不同,需要建立多维的考评指标体系来衡量任意一个市场主体的需求或贡献能力。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顺福

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顺富围绕《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虚拟电厂》作主题演讲。

林教授提出,在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虚拟电厂能够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装置等灵活性资源,参与电网调频、调峰和备用等电力市场,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核心场景之一。本报告在介绍虚拟电厂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特别是上海)虚拟电厂的发展和建设情况,虚拟电厂灵活资源聚合、调控、运营及市场机制,以及国内外典型案例。

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企划部部长 袁 峻

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企划部部长袁峻以《 零碳综合能源服务技术助力企业绿色发展》为题作主题演讲。

袁峻就京东方能源聚焦零碳综合能源服务,以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BSEOS,简称BES)作为赋能平台,为工业、商业、园区、公共设施等客户提供能源供应、能源管理、零碳服务等一站式零碳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展开介绍。

内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 乔璐

内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研究院乔璐副院长代替理事长兼院长赵晓丽作主题演讲,演讲题目为《 零碳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内蒙古)-打造零碳物流园区推动新能源运输绿色革命》

乔璐副院长指出,内蒙古在发展传统能源的基础上,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新能源物流应用的场景广、机会多。内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研究院搭建的零碳物流园区,从零碳内陆场站和铁路集运站利用散改集加新能源的模式,通过智能调度形成智慧物流和电厂的智慧调度。目前该项目进入深度运营和解决问题阶段,形成降低交通碳排放的典型案例,并纳入了国家自主贡献亚洲交通创意项目。

港华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 胡武华

港华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武华作主题演讲,题目为《依托低碳化投资和数智化服务深耕工业园区零碳转型》。

他指出:全国工商业园区的总产值占中国总GDP的30% 以上,而其中工业园区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30%左右。在中国“3060”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工业园区的低碳化转型显得尤为紧迫。港华能源积极进行低碳化、电气化投资,为园区和企业提供数智化的组合服务,包括能碳监控、光储充管理、智 慧节能和电碳交易的全方位数智服务,进而帮助园区和企业加速实现绿色、经济和安全用能的零碳愿景。

在接下来的人工智能相关的主题演讲环节,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SNEC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林承桢担任主持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SNEC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教授级高工林承桢

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胡兆光围绕《 Sora的技术对促进我国工业数智化及“双碳”目标实现的启示》作主题演讲。

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胡兆光

胡兆光指出:芯片及算法的发展将快速提升算力及效率。AI优化运行方案,形成零碳孪生电力系统,为零碳电力系统奠定基础。微网、配网将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agent等模型将发挥巨大作用。agent调度将使得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从下往上,将不稳定因素在微网、配网中处理,尽量减少向高的电压等级蔓。ChatGPT 、Sora 、GPT-4o及 Blackwell芯片出现,使得Diffusion, transforme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agent等功能强大,将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此加快工业数智化进程。

清华大学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 研究员 曹军威

清华大学 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军威演讲的题目是《算能融合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的基石》。

曹军威教授指出:从算力需求出发,结合绿色计算、云计算、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发展的历史,提出算能融合发展的必然性。报告从能量、信息、业务和价值四个层面详细介绍算能融合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场景,指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中算能融合理念与实践的核心和基石作用,并总结未来算能融合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芯片设计中心副总经理 王峥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模拟芯片设计中心副总经理王峥以《储能系统BMS电池管理芯片最新进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

王峥博士介绍了储能系统电池管理芯片的最新进展。首先介绍了一篇最近的关于BMS芯片的学术论文,之后介绍了TI、ADI、NXP等国外品牌BMS芯片的演进路线,以及国内具有代表性的BMS芯片。之后介绍了基于智芯公司芯片与硬件、边缘侧设备、核心算法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最后介绍了未来电池安全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湖州新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王函韵

湖州新能源云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函韵围绕《 分布式智能电网视角下适网储能设研究与实践》作主题演讲。

王函韵院长提出建设“适网型”储能系统(Grid?Adaptive Energy Storage)。“适网型”储能是一种高度灵活、智能的电网调节方案,它结合了跟网型和构网型储能的优势,能够迅速响应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波动,通过充放电操作维持电能质量,降低分布式能源对电网的影响。尤其在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末端,适网型储能能有效缓解电压过压、频率偏移、三相不平衡等问题,提升电网惯量支撑,确保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与构网型和跟网型相比,适网型储能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经济性。

在最后的论坛对话环节,   本环节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王伟主持。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王伟

特邀嘉宾:徐进、牟英峰、刘太华、郑文革、胡兆光、王峥、曹军威、林承桢

围绕 “推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双碳目标加速实现”如何推动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促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如何从光伏行业20年发展的节点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从政策,规划、理论、科研、技术、标准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数智化?如何加强EMS研究,实现新型电力系统和分布式智能电网?如何应用人工智能和行业大模型,对新型电力系统、设备、元件和软件研究?五个方面展开探讨。

延长石油延安新电能源开发公司原执行董事、总经理徐进表示 :新型工业化绿色发展的三角矛盾是“安全、绿色、经济”,延长石油探索能源数智化赋能新型工业化的三条技术路径是“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互补、资源循环化利用”:一是油气勘探开发用能端构建以配电网为枢纽、天然气网、车联网、数智化网四网融合的延长能源互联网;二是油气煤化加工端构建风光气氢氨醇源网荷储一体化加CCUS技术路径,打造绿色化工园区;三是建立新型工业能碳管理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引领型“延长方案”。

无锡灏峰科技事务所(有限合伙)合伙人牟英峰先生认为:专注于第三代大功率半导体相关芯片工艺设计、集成电路方案、能量路由器解决方案、和信创研应用推广这四方面工作。新能源数智化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推动力量。源网荷储各应用场景中,从新能源材料、元器件、部件、整机产品、集成系统、设施等各个层级的质量、成本控制、研发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维护的新能源链条的全生命周期中,都需要数智化的持续升级和支持。另外同等重要的就是标准化对新能源数智化的作用和支持,亟需在行业内由先进技术群来引导标准。

无锡灏峰科技事务所(有限合伙)合伙人 牟英峰

北京奥德威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太华先生指出:强化EMS协调控制与智能化 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与分布式电源协同包括:一、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一电网数字化解决方案 、二新能源及储能解决方案 、三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二、新型电力系统与EMS系统:一新型电力系统特点的梳理、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对EMS提出新的要求:EMS系统分为调度EMS,电厂EMS,储能电站EMS、光储、风储、风光储能EMS系统、园区EMS等,不同EMS具有不同要求和功能;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的关键技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效途径。

北京奥德威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太华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南瑞研究院王伟副院长对环节进行总结。

SNEC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论坛执行主任林承桢 先生对下届论坛展望。

论坛结束前,讲演嘉宾与参加会议的专业人士合影

回顾过去十年,2014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是3000多家,到2023年能源互联网企业是32万多家,增长幅度接近100倍。随着人工智能与能源更进一步的结合,未来能源将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产业带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进一步被放大。希望通过对此次论坛的报道,凝聚社会各界对能源互联网的共识,为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部门参与和开展能源革命提供指引。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