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这片绿色发展的热土上,多个基层单位如平果供电局等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深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为百色铝产业带来了显著的节能效益。
据统计,这些单位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成功为百色铝产业年节约标煤高达69773.4吨,折算下来节约电量达2365.2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为广西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在广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至目前,广西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已达到70.78万辆,渗透率高达7.4%,成为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力量。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广西全区公共充电枪数量已超过8.2万支,实现了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此外,随着充换电服务业的蓬勃发展,2023年充换电服务业用电规模达到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广西在能源结构体系上进行了多元发展,针对“缺煤少油乏气”的传统能源结构,加快推动光伏、风电、储能等方式的多元板块发展。在电源侧,广西总装机容量在短短十年间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14年的不足3000万千瓦增长到2023年的7565.8万千瓦,增长幅度高达135.4%。如今,广西已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包含水、火、核、风、光等多种电源的省级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更是突破3056.1万千瓦,成为全自治区范围内第一大电源。
在储能侧,广西全面加快抽水蓄能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如桂林灌阳抽水蓄能电站、钦州抽水蓄能电站、贵港抽水蓄能电站等相继投入建设。其中,仅钦州供电局范围内的灵山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就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推动绿色低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北海供电局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了“可观、可测、可控”,连续7年实现清洁能源基本全额消纳,累计消纳清洁能源超过55.5亿千瓦时。
电网侧也在不断提升电网承载能力、抗灾能力、消纳能力。近十年来,广西累计完成电网建设资金1392亿元,形成了500千伏广西“四横两纵”主网架格局,实现了500千伏变电站设区市全覆盖、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目前,广西电网西电东送能力提升800万千瓦,比十年前提升了一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西电网公司在科技创新和市场驱动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广西电网公司承担了22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达到3389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15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的投运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为新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广西电网公司还建成了国内首个60千瓦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工程以及首套“智能无线充电无人机及机巢”等技术优势项目,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科技创新外,广西还注重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以推动能源领域的深层次变革。近十年来,广西坚持推动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获得电力”指标达到国内前列水平。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电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有力支撑了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同时“一张网”建设也迈出了关键一步进一步理顺了电力体制机制使得农村地区的电力普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电网“毛细血管”的电县乡基层供电能力持续提升。
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在广西得到了纵深推进。近十年来广西累计电力交易成交电量超过6000亿千瓦时2023年交易电量更是达到了2014年的32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绿电交易的省份之一广西自2022年绿电交易开市以来推动风光等新能源入市成交绿电电量累计达100亿千瓦时以市场化手段助力新能源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这一改革不仅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还提高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