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资讯 » 能源聚焦

绿色氢能,绿色未来“SNEC H2+ 2024国际氢能两会”成功举行

日期:2024-09-30    来源:国能网撰稿

能源资讯中心

2024
09/30
10: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SNEC 氢能两会 碳中和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和应用正步入快车道。

2024年9月25日至27日,由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SNEC光储氢产业联盟等联合主办的“SNEC H2+第七届(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 H2+ 2024国际氢能两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行。

此次大会以“发展绿氢,助力绿色转型,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为主题。

大会通过汇聚全球氢能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以此促进氢能技术创新;会议为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氢能产业的整体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李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原党委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国平,原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锭明,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会长,国际金融论坛(IFF)能源转型与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首任秘书长王思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斌,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皋,上海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管维镛,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国际金融论坛(IFF)能源转型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王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科技委主任,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会长朱凯等领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山东省原副省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褚君浩,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上海电力大学教授施正荣等权威院士;德国国会议员、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BMBF)前绿氢创新委员会Stefan Kaufmann博士,法国企业运动(MEDEF)氢能工作组协调员Mikaa Mered,国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氢科技技术总监梅武博士等国内外专家出席大会。

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王震主任担任此次大会开幕式主持人。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在大会致辞时强调:“上海发展新型储能和氢能既有产业技术又有综合优势,在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制储储加用氢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产业链相对完整,重点领域都有龙头企业布局,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

下一步,将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聚焦产业链关键技术突破,研发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电堆,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碱性电解槽,质子交换膜等新材料及装备,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规模快速提升;二是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型储能和氢能产业空间载体,推动临港新片区国际储能新型产业园建设,港新片区、嘉定区、青浦区建设上海氢能产业集聚区,在闵行、金山、浦东等形成若干条特色产业链;三是建设示范应用场景,围绕新型储能、网侧储能、用户储能、数据中心,打造一批典型的示范应用场景,带动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和氢能在工业、交通、能源领域应用场景加快落地;四是完善电力市场机制的改革,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优化新型储能的方式,鼓励设立差异化行业电价支持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原党委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国平致辞时指出:“发展新型储能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型储能市场规模的持续快速增长,以液冷为主的5MWH+也就是超5兆瓦时的大容量储能产品将成为主流,融合状态的监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智能化运营平台将成为新型储能从成本竞争向价值创造转变的关键。在市场规则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新型储能走向大时代即将成为现实。”

国际金融论坛(IFF)能源转型与发展委员会联合主席,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首任秘书长王思强致辞时表示:“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的诉求日益迫切。储能、氢能和电池技术与装备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提升新型储能产品研发和制造能力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一是新型储能装机“两北”遥遥领先,西北和华北地区在储能装机占据半壁江山;二是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储能技术百花齐放。三是新型储能调节作用不断增强,氢能也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逐步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SNEC光储氢产业联盟主席朱共山在致词时特别指出:“随着新型储能对电网支撑的调节应用逐步增强,储能产业正在由政策指引下的强驱动转向共享模式的经济型的驱动,储能有望像光伏一样装机急速增长,年年超预期。储能产业正在处于少年期,增量空间巨大,市场充满确定性,长周期,硬需求,拥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优质赛道。至今为止新能源向好发展相融而行主流趋势没有任何改变,只有行业真正回归理性的平台,产业生态真正优化改善。”

上海市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皋在最后致辞时表示:“当前,上海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主力军、主战场、主引擎,闵行区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重点加快新能源及储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致辞环节过后,举行了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储能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常务会长王军宣读了《关于启动“电力建设新能源产品推广目录”编制的通知》。他详细介绍了关于电力建设新能源产品推广目录的参评方法。

在接下来的论坛环节,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科技所副主任朱凯担任主持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钱智民从从供给侧、消费侧、科技和体制机制来讲围绕储能的发展前景作出分享。

钱智民认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时候,预计新能源装机27亿千瓦,到实现碳中和之时,预计新能源装机将达到60亿千瓦。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储能,未来需要由储能实现新能源下一步继续快速的增长,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靠煤电难以为继,要靠储能才能满足风电、光伏大规模基地建设,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用户侧同样需要配备各式各样的储能。科技创新是推动储能发展的最大的推动力,国内需要发挥电价和碳价政策的体制机制的影响力,以此推动国内储能产业的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李萌以“蓝绿接续,氢醇协同,推动长时储能发展和高碳能源低碳转型”为主题发表演讲。

李萌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经建成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10亿千瓦,平均储能时长仅有2小时,配置滞后,而且以短时电化学储能技术为主,难以充分发挥储能对电力系统的调节作用。载氢能源储能的优势得以显现。绿氢消纳绿电,从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来讲发展大规模氢长时储能技术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通过形成电氢电耦合,实现绿氢消纳绿电,也就是氢电稳定电网,绿氢制氢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科协主席,山东省原副省长,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凌文以“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实践”为题发表演讲。

凌文详细介绍了“氢进万家”示范工程从政策启动到项目落地的情况,凌文强调,“氢进万家”是就制氢、储氢、输氢、加氢、用氢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模式。要把“氢进万家”做成一个全球覆盖面最全、规模最大的一个氢能的综合示范工程,然后带动直接的产品,氢卡、中巴、中卡、客运、乘用车、重卡、公交、物流等外面一圈的大的行业来以这样的一个模式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氢进万家”绝不仅是私家车加氢,而是要实现“氢进万家、氢进万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东华大学理学院院长褚君浩院士以“科技创新与双碳目标”为题分享了能源与环境、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和低碳技术促进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内容。

褚君浩认为,当前,储能已经进入“后锂电”时代,火电调风、抽水蓄能、新能源+长时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风光储气氢氨醇+超临界燃煤及组深度调峰+CCUS碳捕集体是减碳、增产、强网、稳定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兼储能事业部总裁徐清清简要分析了“三电融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内容。他指出, 阳光电源始终围绕着电力电子转换技术,在光风储电氢五大赛道,同时也延展了逆变器、储能系统、新能源开发、氢能等等十大的业务。未来,阳光电源始终坚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不断的去夯实产品的可靠性和不断的带来客户价值。我们从器件到系统全链条精心运营,打造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客户体验。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以“规划视角看新型储能与电力系统融合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认为,随着新能源、储能成本的下降,预计“十五五”期间可以具备大规模替代常规电源的条件。建议相关企业把握好总量布局和节奏,科学进行规划,注意储能规模化、标准化、标准化的发展,提高新型储能的效率,推动储能成本下降。探索应用场景,打造合理价值曲线和商业模式。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高级顾问张华民分析了液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他认为,双碳目标的提出给储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钒液流电池今年是发展元年,到今年年底翻页流电池可能超过1吉瓦,或将接近500吉瓦时,会以去年的20倍左右的发展速度实现增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院士在下午首先发表致辞。周孝信表示,氢能未来有望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双碳”目标要求下,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电力系统面临灵活性、韧性、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多重性能要求,低成本、高可靠性的新型储能和绿色氢能技术前景广阔,且意义重大;尤其是绿色氢能及其衍生气体液体燃料发电,具有代替传统煤电和气电的潜力,有可能成为未来电力系统提供高灵活性及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系统韧性、安全保供和提供系统惯性的主要资源。

浙江海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创始人施正荣博士以“双极板技术提供低成本氢能解决方案”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介绍道,我们成功的开发了以硅基双极板为主要的创新点的燃料电堆,PEM燃料电堆和PEM电解槽。同样功率的电堆,我们体积大概是传统的50%—60%左右的体积,小了接近一半的体积,让其可用于低空飞行和航空航天的产品。

德国的专家,Stefan Kaufmann博士以“建立承销商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氢能转型的关键推动力”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氢经济现在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任务,德国对于氢的进口有非常大的需求,70%左右的氢气需要依赖进口,因此德国急需发展氢能产业,来帮助我们推动减排。尽管未来充满挑战,但我们仍然对于未来是持乐观的态度,对于未来的绿氢以及氢的经济德国其实已经有好的基础,中国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国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氢科技技术总监梅武博士以“绿氢制备及氢燃料电池的产业创新实践”为题发表主旨演讲。梅武博士在演讲中指出,能源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绿氢可根本性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储能以及难减排领域的低碳难题。绿氢产业的发展已为历史必然,中长期不确定性大幅减少,万亿市场可期。

他还介绍了国家电投的氢能战略。国氢科技聚焦绿氢产业链中国内短板较为明显的氢燃料电池和PEM电解水制氢,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高性价比产品。目前已经在高性能氢燃料电池以及大型PEM电解槽方面取得了较多科研创新成果,在产品推广应用方面做出了成绩。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首席专家蒋利军围绕“氢储运技术进展”方面谈到,   氢储运目前以高压气氢为主要技术,液态、固态氢能储能技术在推广种,液氢在长距离运输更有优势,氢气管网低成本运氢方式是最好的一个选择,固态储氢应该具有体积密度大,本质安全,加氢便捷,成本低以及供氢纯度高的特点,应该说是用途可期。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原院长马林聪以“标准化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目前我国氢能标准的概况现在有126项,跟国际上其他国家数量差不多,基本上把基础通用、氢安全的、氢制备、氢储存、加注、零部件、氢的应用产业链当中基本都覆盖到了,但还不全,像地下的岩穴储氢,地下管道储氢,分布式能源当中的一些利用氢等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标准的地方。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李曙胜以“氢能领先技术与实践应用”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他介绍了空气产品公司在氢能源领域的一些发展现状。李曙胜表示,公司有两大战略支柱,核心是气体,这几年氢能源比较火,公司又把氢能源重新提出来,成为我们的两大战略支柱之一。

随后大会举行了《加氢站安全白皮书》的发布仪式。

在论坛对话环节,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刘劲松;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伍学纲;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曹辉;长兴太湖能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斌博士围绕“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转型与储能产业的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担任论坛主持人。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会长刘劲松表示:必须有一个平台,把网源荷储氢碳串起来,有利于储能的发展。我们国家缺乏一个连接供给侧、需求侧,连接网源荷储氢的一个大平台。应该用内缘+数字的技术,建立一个平台为大家所用,这就会很好提高源网荷储协调发展,加速新能源的构建质量。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曹辉表示,储能要满足未来的新能源,能够在性价比上面跟传统的能源竞争的话,它一定要做到更高的性价比,更高的性价比不在于现有的电池价格卖得有多低,大家一定要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储能真正发展的瓶颈在于我们的电池逐步地要满足25年的风电和光伏电站设计的寿命,如果能够支撑这个寿命的话我们的度电成本会大幅度降低,风光储的成本也能降下来。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安全总监、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表示:对于储能目前国家各个部委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但还要做到加强规划引领,在送端和售端该配多少,在不同的省份,在负荷特性不一样的省份该配多少,通过规划把建设的持续周期全部考虑进去做一个统筹,这是规划体系里面要考虑的。第二个就是在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方面要对它加以考虑,因为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谁受益谁承担,储能未来是谁受益,要把储能成本疏导过去。第三就是要加强调度应用,还有一个就是降本增效,要加强科研,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把储能国际的合作和互认的机制建立起来,让全世界共享新型储能的科技进步。

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表示,储能刚刚开始,今年碰到的问题、难点、痛点是暂时的,没有碰到难点、痛点、痛点我们就不会进步。希望储能这一端是加大材料革命,协鑫成功研制了新型的储能的材料,正极和负极,这些技术推动以后,再加上电芯这一段,PEC端,系统端,模组,整个一系列的进行革命,真正能做到长时储能。此外就是要关注系统端的整个可靠性的问题,一定要协同起来。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伍学纲表示,现在储能聚焦以工商业为中心,我认为所有的储能的机会都在用户的使用场景上,怎么样去解决用户使用场景的问题,这是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


圆桌对话环节,德国莱茵TÜV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裁担任主持人,国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氢科技技术总监梅武;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李曙胜;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顶云;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顺伟;BCG董事经理康书鼎;KSB Global H2 Business Development Head Ulrich Stahl参与讨论。

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顶云表示,现在整个氢能发展的大环境很明确,特别是氢对于双碳的目标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治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就是看具体的执行。氢能要快速发展,就是我们国家的顶层设计一定要把它完善。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表示:我们公司有一个王牌产品,就是氢液化装置以及跟液氢箱所配套的储运设备。我们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把一套每天液化量达到10吨的装置在山东淄博落地了,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调试中。

国电投集团氢能首席专家、国氢科技技术总监梅武认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产业升级良机,布局氢能装备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涌现,竞争激化。期待大家加强产业协同合作,提升研发效率,打造优质生产力,携手并进打开新局面。

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段顺伟表示:天合元氢业务未来3—5年战略定位非常清晰,专注在制氢端的电解槽装备及其配套的上面,基于硬件的基础,叠加光储氢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基本架构下的产品加上结合不同场景的行业痛点的解决方案。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李曙胜表示:目前在氢能发展里面的遇到的两大困境和挑战主要是集中在长距离运输和规模化生产的成本问题,成本问题可能是一个0到1的问题。第二就是在运输和生产化的安全问题,还有就是一个可持续的问题。

BCG董事经理康书鼎表示:BCG在过去的3—5年时间里面一直致力于从两个方面来推动氢能全球的产业化应用,一方面是跟比较多的这些国际的非政府组织和一些不管是国内国际的这些研究机构一起去关注整个氢能从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大的这些从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对于全球减碳目标的达成的角度去看氢能发展的空间在哪儿,机会在哪儿,来不断强化我们对于氢能未来趋势确定性,也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在政策制定和产业企业的一些影响。

Ulrich Stahl表示,我们要加速速度,在欧洲这些国家我们也没有多少时间留下来来应对气候变化了,所以我们也要有非常扎实的政策的基础,也要包括我们所有的行业参与者都要共同的努力,来共同做出应对目前挑战的方法来推动我们的经济性和包括越来越多的氢能的采用。

此次大会探讨氢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行业提供发展方向和战略指导;为政策制定者提供行业动态和专业建议,帮助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氢能产业政策和标准;推动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助力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通过此次大会加强了氢能、储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氢能、储能产业生态健康发展。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