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我国首套全国产自主化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海测1号”在江苏南通成功首航投运。
项目投产该项目创新打造“水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无人化海上作业模式,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水下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海上风电驶向深远海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水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没错它们已经从想象走进现实开始大展身手今天小编带你走近这对“强到离谱”的CP看看它们究竟有什么独门绝技!
为什么要打造“国能海测1号”?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开展深远海风电规划,完善深远海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国家能源集团强化使命担当,超前布局深远海技术,开创性推出无人化海上风电海缆探测作业模式,打破传统人工探测技术瓶颈,为海上风电向深远海拓展给予有力支撑。无人船+机器人,硬核到离谱!“国能海测1号”的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和自研探测器是一个“黄金组合”,相互协作、配合默契,堪称深远海探测的完美团队。它们强强联手,直接将海缆探测精度提升10倍!
长18米、宽4.1米、续航里程460公里,能扛得住3级海况(浪高2.5米)的考验,承担着布放回收机器人、航行的主要任务。装有各种海事雷达、摄像头,保证陆上操作人员能够全程掌控“无人”组合的海上航行情况。
自带航行动力,根据海缆信号生成探测“地图”,指挥无人船“去哪儿”,自己则负责带着探测器畅行海底世界,近距离下潜、贴近海缆进行探测。
水下机器人搭载的磁探器和光谱探测器,就像给海缆检查身体的“超级CT”,各类损伤部位都难逃它们的“法眼”。侧扫声纳、海缆高精度探测系统等,让海底“画面”清晰可见!性能大PK国能海测1号传统人工探测出海人员09抗浪性能2.5米0.5米日测里程100公里10公里故障定位2天20余天怎么出海上班?
DP定位系统以前船只固定在海上需要抛锚,现在靠DP定位系统,就能让无人船在风浪较大的3级海况下(浪高约2.5米),精准“站稳脚跟”,随时等待机器人完成任务。一体化监控系统作为无人船和水下设备的“超级大脑”。它能实时收集船只、机器人、传感器的数据,并结合海缆埋深、破损探测、故障点定位等“特异功能”,做到全方位监控和及时报警。
海缆高精度探测系统埋置于海床内的海缆到底在哪儿?这就要靠海缆高精度探测系统。它能像给电缆拍CT一样,不仅找到埋在哪里,还能测量埋得有多深,误差只有±0.1米。LIBS水下腐蚀检测系统堪称“海底显微镜”,能精准诊断出设备“受伤”状态,可检测缺陷深度≥10毫米,为后续设备修补维护提供可靠依据。声光磁一体化观测系统包含多波束成像声呐、图像声呐以及3个高清定焦摄像机和5个水下照明灯,这个“水下摄影团队”实现了海上风电场水下资产可视化。
一体化定位系统机器人的水下“方向感”,靠的是全球卫星导航、水声定位和惯性导航等多重导航技术,与无人船DP定位系统的强强联手,能让海底电缆的坐标误差不超过1米。
驭风阔步,向海图强。“国能海测1号”的成功投运,是我国深远海风电技术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全球风电发展的“中国答案”。国家能源集团将持续推动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引领新能源发展挺进深远海,为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