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赋改会”拟订于2011年开征能源税的消息一出,全岛哗然。政界、学界、业界、民众的正反面意见于报章杂志与媒体间讨论的沸沸扬扬,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能源税议题?
开征能源税的目的不外是以价制量,兼收反映污染成本之效。台湾的原油消费99%以上仰赖进口,而2008年油价飙涨至每桶140美元以上的经验更让我们体会到,人民辛苦赚得的外汇就因为油价的飙涨而流入原油出口国。虽然金融风暴让国际油价曾一度跌至每桶30美元低价,但随著全球经济逐渐触底复苏,国际油价涨势再起,目前油价已经重回每桶80美元大关附近。油价高涨对经济造成的阴影及对物价的压力再度涌上人民的心头。特别是,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确立复苏,油价就已快速回升,万一全球经济正式迈入荣景并引发国际油价飙涨,对石油甚为依赖的台湾又将如何自处。
更深层的问题是,近年来地球暖化问题越演越烈,影响层面及于全人类。虽然早在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即对154个签署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规范,期使大气中人为温室气体浓度维持稳定,避免气候系统产生异变。惟自1994年3月生效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仍不断上升,显示会员国并未认真执行“公约”所订减量目标。1997年12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于焉诞生。在“议定书”中,规范OECD、欧盟、俄罗斯等39个工业国必须在2008至2012年间将各国6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减至比1990年低5.2%,惟能源消费大国拒绝签字,迟至2005年2月方因俄罗斯的签署而生效,且讽刺的是,身为发起国之一的美国迄今仍未签署。然而,“议定书”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即将于2012年届满,为避免自然环境因人类疏于限制而持续恶化,各国拟于今年年底在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希望届时能够制订取代“议定书”的全球气候协定,显示著全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解决气候变迁问题的急迫性。
台湾虽不是“议定书”的签约地,但身为地球村的一员,在环境的维护上理应尽一份心力,尤其今年8月8日的莫拉克风灾让台湾人民感受到环境变迁的恶果后,大家更对环境保护与节能减碳的急迫性有更深刻的体会。然而吊诡的是,一旦提及开征绿税(Green Tax),如能源税、环境税这些攸关个人切身利益之事,企业及民众的反应则大相迳庭。反对声浪不断强调能源税将提高企业经营成本,导致物价上升,抑制消费需求,造成经济成长迟滞。固然,能源税的课征将对能源密集产业造成影响,而在经济尚未从金融海啸后的景气萧条走出之际,当局欲通过能源税的课征或订下实施日程表,所遭逢的阻力自远比承平时期来得大。然而,往往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能源税的开征使得能源耗用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成本得以较合理的反映在价格上,不仅具有节能效果,更能导正密集使用能源的一些消费型态,也能透过使用者付费的方式维护社会公平。加以,能源税所引发的产业转向效果,将带动绿色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或为洁净技术(Clean Tech)带来商机,反而因此形成新一波成长动能,为经济创造更大利益。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人人有责”已毋庸置疑,但节能减碳仅凭柔性的道德劝说与自发性的自我约束是不够的,近日社会各界对能源税议题的争议更表明单纯的租税手段不易实施,更难达节能减碳的目的。然而,当局仍应为所当为,可行的做法是立基完整的能源政策,以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地为发展与使用新能源提供诱因,如:奖励、补贴等;另方面努力排除滥用能源的心态,如:课征能源税、环境税等。且能源政策的实施越快越好,一来能越早产生发展绿能产业的积极性效果,以扩大先行者优势;二来越早进行课征,在国际油价飙上天价前,民众及业界所获反应期间越长,更能及早因应,其痛苦感及损失程度将较国际强制规范时为小。是以,即便当局难以立即着手实施能源消费相关限制,也应尽早订下明确的时程表。
至于弭平政策争议方面,宜将所征得的能源税专款专用,一方面用于建构便利且环保的基础建设,使取之于民的能源税能用之于民,而使伤民扰民之举转化为便民利民之建设;另方面用以补偿因能源税制而受损的弱势团体,减少因此产生的负面冲击,进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此外,亦可用于补贴绿能产业的研究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并缩短调整阵痛期,使其早日蜕变为支撑经济的力量。为透过这些做法达成节能减碳之长远目标,当局应积极宣导相关的能源政策,使民众对能源议题有全面性的了解,进而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