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能源资讯 » 能源资讯 » 能源聚焦

中日联手对抗亚洲溢价 能源分歧是利刃也是纽带

日期:2007-04-1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苗苏

能源资讯中心

2007
04/17
08:41
文章二维码

手机看资讯

关键词: 中日 联手对抗 亚洲溢价 能源分歧 利刃 纽带

      在温家宝总理对日本进行历史性访问期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简称:中石油)和日本石油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与日本三井物产分别签署合作协议,四家公司将拓展在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中日建立能源合作是实质性外交突破

  根据协议,四家公司将共同进行海外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工作、交换石油精炼和石化产品技术,并扩大在石油产品方面的贸易;寻求并加强在可再生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尽管协议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联手对抗亚洲溢价”的字眼,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协议将帮助中、日两国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并有可能向“亚洲溢价”发起挑战。

  凤凰网评论说,中日在能源领域建立广泛深入合作关系是温家宝总理这次日本之行最具实质性的外交突破。评论中说中日两国在能源问题上正处在十字路口,能源问题可能成为割裂中日两国关系的利刃也可能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乃至东亚地区的纽带,改变过度竞争局面建立理性合作将使中日两国获得共赢。

  “亚洲溢价”让亚洲国家蒙受损失

  所谓“亚洲溢价”,是指中东原油销往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地区,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高大约1美元左右。“亚洲溢价”已经存在,只不过最近一两年才引起人们注意。长期以来,亚洲买家一直抱怨在价格上受到了中东石油供应商的不公平对待。

  根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2004年的数据,在过去10年里,亚洲买家向中东地区购买原油要比欧美买家每桶平均多付了94美分。资料显示,从1993至2001年,沙特轻质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价格,比销往欧洲价格平均高1.01美元/桶;与销往美国市场相比,差距更大,有时达3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现过直接从沙特购油运回国内,还不如按沙特给美国价格先从沙特运到美国,再从美国转运到中国价格便宜。

  亚洲溢价损害了亚洲的经济竞争力,这是因为亚洲溢价现象也存在于其他能源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价格与亚洲石油价格具有内在的关联。例如,日本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就是根据该国原油进口平均到岸价计算出来的。

  “亚洲溢价”存在的最直接原因是中东国家对销往这三个地区原油使用计价公式不同。目前,世界上原油种类有上千种,世界原油产量的2/3跨国流动。这些种类繁多的原油,在国际石油贸易中一般都是以某一种原油价格作为交易基准价格,然后根据具体交易条件不同,在基准价格基础上加上一定贴水来计价。

  世界范围内来看,目前有两种基准原油:一种是WTI(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即期合约,该合约价格被很多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基准价),在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另一种是布伦特,在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人们通常所谈论的国际原油价格,就是指纽约商品交易所WTI或者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布伦特期货价格。目前亚洲虽然也有几种本地基准油,如迪拜油、阿曼油、米纳斯油、辛塔油等,但是这些油种价格归根结底受WTI和布伦特影响,最终是由WTI和布伦特价格决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亚洲目前还没有基准原油。

  受上述定价方式影响,中东原油在销往欧洲时,其计价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联动;销往北美时,其计价与纽约WTI原油期货价格联动。由于亚洲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原油期货市场,没有一个能与伦敦布伦特和纽约WTI处于同等地位的基准原油,因此销往亚洲原油只能与PLATTS(又称普氏报价系统。是世界上最大,最有信誉的能源信息和市场服务的供应商,该公司提供关于石油、电力、天然气,石化产品,煤炭、核能、航运以及金属行业的信息。)报价系统的迪拜、阿曼油价联动,每月公布一次官价或贴水,以提单日所在月计价。PLATTS报价由于作价机制等方面原因,无法完全反映东北亚地区真正市场供求关系,从而导致中东销往东北亚地区原油价格普遍偏高,中国多年来也一直蒙受其害。

  东北亚能源合作任重道远前景光明

  中日公司在能源领域建立合作关系迈出了可喜一步,但仅仅凭借上述几个协议显然还不足以撼动“亚洲溢价”,要想彻底改变亚洲油价不合理现象,中日需要与印度、韩国和泰国等其他几个亚洲能源消耗大国建立合作,共同联手才可能向“亚洲溢价”发起挑战。

  从长远看,东北亚能源合作领域多,空间大。东北亚能源合作基础广泛,潜力很大,各国在能源方面有诸多互补之处。日本资金和技术优势明显,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完善,石油精炼能力很高,特别是在核电、节能、环保、开发新能源等方面,法律完备,技术先进,经验丰富。中国和印度拥有劳动力、地利以及油气勘探等部分技术优势,同时也是能源生产大国,而且中国目前依然是日本、韩国重要的煤炭供应国,同时对先进的新能源和节能技术需求大。韩国也在节能、市场运作、储备等方面也有诸多可供借鉴的地方。日韩石油市场体系较为完善。

  此外,目前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构缺乏。该地区唯一实际存在的安全合作仅局限于以美国为核心的双边安全协定。能源安全完全可以成为该地区安全合作的起点。如果东北亚地区能够仿效欧洲从“煤钢共同体”走向联合的经验,把能源合作作为推动东北亚乃至亚洲地区一体化的突破口,那么东北亚能源合作有可能成为亚洲地区开展能源合作的新起点,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返回 国际能源网资讯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