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影响还在继续,毫无疑问,此次事件也给全球核电产业敲响了“安全警钟”。当然,在我国准备“十二五”时期大踏步发展核电产业的当下,日本的“核”教训已然对我国核电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要求在我国调整后的核安全规划批准之前,暂停审批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一夜之间风向骤变,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此次日本核泄漏事故可能影响到我国在中长期的核电发展规模,造成目标“缩水”现象的出现。
“目前国家对核电规划的再调整主要是集中在‘安全’问题上,今后对核电安全方面的把关将更加严厉,但中国离开核电发展将加大低碳发展的困难性,所以此次调整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缩减发展规模,但从中长期角度考虑,发展总量不会减少,但可能会把建设时间拉长。”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此次事件给了我们很大启示,无论核电的建设步伐快或慢,核电的安全都将是核电建设中的首要考虑的元素,我国更应加强核电安全因素的考虑。十二五期间,我国核电产业的发展可能会由积极转为稳健,核电安全建设将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核电发展的重要内容。”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周修杰指出,本次调整主要针对的是核安全规划的内容,这个内容将直接影响到核电建设的选址、技术运用、审批、安全监控等各个方面,而且也会使核电产业的发展得到有效的降温,但降温应该不会持久,这或许正是核电发展历程中的缓冲期,以更加坚实的基础匹配未来核电的高速发展,从而保证核电发展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后,包括韩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对核产业发展持谨慎态度,一时间核电发展前景迷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