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获悉,4月26日晚间,协鑫集成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度报告。
报告期内,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68亿元,同比增长9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142.24%。公司经营业绩增速、先进产能比率、精益生产效率、市场占有水平等均位于行业前列。
2024年一季度,协鑫集成持续实现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94715.29万元,同比增长89.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9.26万元。
组件出货量实现16.42GW,位居全球前十
2023年,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产业链各环节产能扩张迅猛,整体竞争加剧。这一年,协鑫集成深化战略转型升级,大尺寸组件及电池片先进产能全面释放,国内及海外销售齐头并进,产销两旺。截至2023年底,在电池片环节,公司新建并投产芜湖10GW TOPCon高效电池片产能,产品效率、良率指标已达行业头部水平。在组件环节,全年业务实现出货16.42GW,销售额同比增长91.15%,重回全球前10。
报告显示,协鑫集成全年累计中标主要央企、国企大额订单超7GW,中标规模位于行业前列。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近30GW的高效组件产能规模,全面满足市场客户需求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产能利用率位于行业前列。
同时,为顺应大尺寸组件行业变革及光伏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协鑫集成全力推动组件先进产能规模及结构调整。公司阜宁基地12GW高效大尺寸组件产能于2023年11月全面投产并达产,合肥基地通过强化设备技改及性能提升,于年底实现17.5GW高效产能。公司在芜湖投建的20GW(一期 10GW)N型TOPCon电池基地于2023年10月份全线投产并于年底全面达产,公司大尺寸组件电池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出货量位居全球前十。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公司积累的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领先优势,实现强链补链,打造规模化优势,公司在芜湖投建20GW(一期10GW)N型TOPCon电池基地。芜湖电池基地引进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电池片生产设备,采用智能工厂设计,历时5个月实现项目建成投产,仅用48天实现从首片下线到20条产线10GW产能全部投产,产能爬坡效率、满产速度、爬坡良率及爬坡碎片率均实现行业最优,并于2023年底实现全面达产,充分体现了“协鑫速度”。
报告还显示,为应对产业链价格的剧烈波动及技术发展变革的不确定性,公司致力于打造极致的运营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已全面实现N型技术转型升级,结合LECO激光诱导辅助烧结等技术,实现电池量产效率26.2%以上,182mm(72 版型)TOPCon组件最高认证功率达625W,210mm TOPCon组件最高认证功率710W,快速实现了从量产出片到高效量产的爬坡飞跃,达到行业第一梯队的领先水平。
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全年实现储能储备项目超过1GWh
面对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卷加剧的市场环境,2023年,协鑫集成系统集成业务子公司协鑫绿能逆势而上,积极开发新业态,成功拓展光伏+渔业、光伏+农业、光伏+储能、光伏+制氢、光伏+牧业等项目,实现光伏+项目多样化,实现多渠道市场开发。报告期内,协鑫绿能新能源项目开发和检测业务开发均突破GW级规模,超额完成利润目标。
2023年,协鑫集成重新调整储能业务战略,确定了产品研发和市场开发齐头并举,国内、海外市场双线推进储能业务,并充分利用协鑫品牌优势和2023年各地补贴调整前的窗口期,对接国内外客户近千个、海外认证近百项,最大程度保证项目落地,实现了销售渠道的建立和业绩的初步积累,全年实现储能储备项目超过1GWh。
同时,国内业务满足电网侧和电源侧大型储能项目的投标资格。海外户用储能市场从空白领域到短时间内建设完成,利用OEM+自研产品的模式,产品通过26项国际认证,并成功打开了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爱尔兰、菲律宾、缅甸、塞尔维亚等主流市场。
协鑫集成表示,为满足产品认证、出口退税及客户验厂等需求,实现质量、交期可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牌形象和竞争力,公司在昆山平谦产业园建设制造基地,配备年产能2.5GWh的储能集装箱组装线,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投产,未来公司将实现自有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产品的集成,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品质量、交期和成本可控,同时为项目开发提供品牌和平台支撑。
2024年维持全球前十,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0%以上增幅
面对未来发展规划,协鑫集成表示,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规划投资电池组件研发基地,建设独立的多功能研发和中试线,聚焦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量产验证、AI智能控制和技术服务。
同时,还将集中开展GPC及叠层电池和组件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工作,并进一步研发无主栅技术、间隙光利用技术、电池切割面钝化技术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整合新型结构边框、新型接线盒设计和连接件设计,导入新型封装材料、玻璃和边框材料,开发适用于超高压(2000V)、海面、沙漠、工商业屋顶等更多应用场景的系列产品,持续提升TOPCon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
另外,在光伏行业动态调整的背景下,结合市场需求稳步提升组件出货量,维持全球前十,力争实现营业收入50%以上增幅。在产能方面,合肥组件大基地及阜宁组件基地持续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30GW组件产能的产能利用率。芜湖电池基地通过制程改善,电池产能力争提升至12GW。在光储业务方面,以市场承接及开发带动系统集成业务为基石,积极拓展新能源+储能、综合能源+储能、风电等系统集成业务,争取实现系统集成项目开发、检测及运维相关业务合计3.5GW以上。积极开拓储能业务,使储能业务成为新的增长极。
最后,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提升人均效能;制造端持续降本增盈,向生产要利润,通过精益生产全面降低制造成本;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差异化产品矩阵,加快新品市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