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与金融分析研究所 (IEEFA) 的最新研究表明,从本世纪末开始,新兴经济体中 800 多个燃煤发电厂可以被太阳能发电取代,且利润丰厚。这一发现既令人惊讶,又充满希望,因为长期以来,这种转型缺乏可负担性一直是世界实现 1.5ºC 全球变暖上限的主要障碍之一。
逐步淘汰煤炭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关键、最紧迫的措施之一。尽管煤炭转型被广泛视为国际优先事项,但目前运营的燃煤电厂中只有十分之一将在 2030 年前退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往往无法承担这样的转型,而且还有其他更紧迫的政治和经济优先事项。
目前,煤炭占全球电力供应的 35%。在许多新兴经济体试图扩大电网之际,煤炭是许多国家可靠且经济实惠的重要来源。全球仍有约 7.74 亿人没有电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将煤炭视为填补这一缺口的关键资源。“如果没有煤炭这一主要能源,发展中国家几乎不可能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媒体Politico 最近报道称。
然而,发展中国家也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这是一个残酷的讽刺——全球发达国家因先发展中国家而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繁荣。这些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跳过化石燃料消费,直接进入清洁能源,这并不容易。
虽然将 800 座燃煤电厂改造成清洁能源电厂并实现盈利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极具前景的一步,但与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而需要的大规模转型相比,这只是杯水车薪。
IEEFA 确定的 800 座电厂中,大多数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因此基本上没有债务,也不再需要履行冗长且具有约束力的购电协议。再加上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太阳能)的利润差距不断扩大,这意味着这些电厂可以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完成退役和转型。
然而,这些条件只适用于全球极少数燃煤电厂。寻找替代方式为新燃煤电厂的退役和绿色化提供资金对于实现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同时又不损害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富裕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承诺帮助贫穷国家资助其清洁能源转型,这一动态被称为“气候融资”。但他们从未兑现这些承诺,新兴经济体一直在寻找其他选择。
太阳能的盈利能力取得了如此可观的进步,以至于一些煤电厂现在仅从盈利角度来看就值得关闭,这一事实令人鼓舞。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让煤炭陷入衰落。一致的政策和扩大对气候融资渠道才是摆脱煤炭的实现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