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然气联盟批评政策制定者应对气候变化所依赖的情景,称其没有考虑到未来的能源需求,并警告称,2030年将出现能源短缺。
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天然气联盟表示,基于历史消费模式预测的需求与国际能源署等机构为减少气候变化排放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是化石燃料,其中包括甲烷,它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虽然寿命短,但威力巨大。科学家表示,近期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快速方法是减少甲烷排放。
该机构认为,“供应投资需要根据预期需求提前规划,这样资源才能在需要时到位,如果计划低估了需求水平,就会出现严重的能源短缺。”
国际天然气联盟的报告显示,2021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能源需求每年增长2.7%。按照这一速度,到2030年,世界将消耗586艾焦耳(EJ)的能源。
该组织表示,这将由“新的电力需求”所引领,例如能源密集型人工智能的采用,以及极端气温带来的制冷需求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相比之下,“所研究的所有不同能源需求情景都假设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率将在2050年前显著放缓”,报告称。
该报告补充称,这些情景表明“需求将趋于平稳并最终下降”,这种情况自工业革命以来从未出现过,除了新冠疫情等严重破坏时期(当时经济活动放缓,能源消耗减少)。
例如,国际能源署为全球能源部门到 2050 年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描绘了一条道路,假设 2030 年的能源需求将达到 452EJ。
与目前增长趋势下的需求预测的差异达到134EJ,是2023年欧洲能源需求的两倍。
即使在国际能源署所述的情景下,或按照其所谓的“更为保守地估计”,这一缺口也达到 60EJ——相当于欧洲一年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