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能源财经 » 能源研究报告 » 正文

能源安全及政策选择:中国与世界

日期:2008-10-11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林跃勤

能源财经

2008
10/11
01: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能源安全 能源政策 中国与世界

  能源安全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开始出现的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与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的联系日益紧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最近30多年世界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与稳定的能源供应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世界生产与生活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也给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同步增长供应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及受制于人均能源资源偏少与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等使中国的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制约,全面、深入分析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与世界的能源安全挑战,选择正确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的解决之道,不仅对于维护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保证十分迫切,而且对于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秩序也非常重要。

  1.能源安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挑战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地加油站外排队等候的汽车长龙、纽约石油期货市场触目惊心的价格以及俄乌、俄白油气争端提醒我们,世界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能源主产国实施石油禁运或能源主产地局势动荡引起的能源供应短缺危机是中东两次石油危机的共同特征。对照历史,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而是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

  (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巨大压力

  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而世界能源消费也快速增长。近十年来,世界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速达1.7%,特别是2004年世界石油日消费量首次突破8000万桶,为8076万桶,同比增长3.2%,是近十年增速最快的一年。虽然能源生产量也在同步增长(近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8%),但世界石油剩余产能已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300-400万桶/日,下降至2003年的200万桶/日、2005年的100万桶/日。到203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还将增长50%,达到每日1.3亿桶(IEA)。可见,能源供需形势将日趋紧张。

  (2)油价剧烈波动威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世界只有一个石油市场,2/3的石油交易都通过市场贸易进行,因此,国际油价历来是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关注的焦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油价曾经长期在低位徘徊。200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在平均每桶28.5美元的基础上直线上涨。2005年8月29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创下每桶70.80美元的高价。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从2005年8月的71美元/桶提高到2007年9月的80美元、2008年6月的145美元/桶,引起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形势的担忧。油价持续走高除了石油需求增长、供求关系紧张外,还有伊拉克战乱、伊朗核问题局势紧张等原因,还有美元贬值、国际能源投机抄作的原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并在高位运行达数年之久,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新难题。

  2007年9月初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80美元大关,引起国际社会对石油供应形势的担忧。油价持续走高成因复杂。除了石油供求关系紧张外,也有伊拉克战乱、伊朗核问题危机等原因,还有美元贬值、国际能源投机抄作的原因。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并在高位运行达数年之久,是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新课题。

[page_break]

  (3)能源资源与能源通道争夺更趋激烈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两大板块合计储量占世界储量的73.4%,而亚太及北美地区最缺石油,分别只占3.5%和5.1%。历史上围绕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战略竞争从未停止,历次中东战争都有能源争夺的背景。“911”事件及伊拉克战争后,中东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中心区域,石油生产和供应不断受到威胁,围绕里海地区石油管道走向的竞争已经浮上水面,其他主要能源产地也出现动荡迹象。近年来,国际能源通道安全问题常与能源产地安全问题相提并论,共同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世界2/3的石油运输要经过六条重要的海峡或运河,这些运输通道被称为“世界石油运输的咽喉”。1956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起因便是英法欲夺回被埃及收为国有的苏伊士运河这一重要的石油战略通道。每年全球近一半的油轮要经过的马六甲海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高油价时代”使能源主产地和能源通道安全问题更为凸显。

  (4)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人们逐渐意识到能源的使用安全,并开始注意全球性的环境保护。据统计,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5%是由于燃烧石油、煤炭等矿物燃料而产生的。近3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虽然1997年国际社会制定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然而,截止至2005年底,向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反而比8年前高出了16%,而且这一趋势仍未得到遏止。当前,化石能源消费占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的90%,因能源消耗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继续无节制增加,将给全球环境及气候带来灾难性影响。

  以日趋紧张的供需形势、不断攀升的国际油价、对能源产地和通道的战略竞争和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污染为代表的能源安全问题已经给世界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构成严重挑战。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曾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也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诱因。目前高油价对世界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各类能源、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各国经济运行成本明显增加。IMF称,一年内国际油价上涨1美元/桶,世界经济增长率将降低0.1%,中国石油进口将多耗费6亿多美元,直接影响GDP增长约0.043%。将来能源问题将进一步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瓶颈。从长远来看,围绕着世界能源主产地和通道的战略竞争有可能进一步趋强,国际关系将更加复杂化,并有可能导致地区局势紧张甚至引发军事冲突,西方某些学者甚至预言,中美可能因能源难免一战。能源安全因素作为世界稳定和发展的挑战因素日益突出。

  2.中国能源安全:与世界能源安全相辅相成

  (1)世界能源安全问题与中国息息相关。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过去20年里,中国以能源消费翻一番实现了GDP翻两番的成绩。中国政府计划到2020年实现GDP比2000年再翻两番。经济发展需要以能源发展作为保障。我国能源总量不小,但人均拥有量较低,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强度高,而自身供给有限和节能力度不足,中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2007石油进口量达到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能源供求矛盾还会更加尖锐化。而且,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由于煤炭使用比例过高(占68%,2006年),而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较低,污染多,生态环境面临很大压力。

[page_break]

  (2)中国不是资源黑洞和能源威胁。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均居世界第二位)。据中国官方统计,2005年,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为22.2亿吨标准煤,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能源自给率为93%,高于西方国家平均70%的水平;从人均消费水平来看,目前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约0.9吨油当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是美国人均的11.5%;从石油消费量来看,即使在中国石油消费量大增的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为3.1亿吨(净进口量不到1.49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左右,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左右。而美国石油消费量为9.38亿吨(石油净进口量为5.9亿吨),占世界消费总量25%。无论是从能源自给率、人均能源消费量还是从石油消费量来看,中国对世界能源安全都没有构成威胁。

  (3)中国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自身的能源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解决能源安全这一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

  ——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加强环保作为基本国策。中国由注重供应保障能力转向提高供应能力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联动。自9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了《节能法》、《再生资源法》、2008年8月29日又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旨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政府要求在GDP增长8%左右的同时,单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通过各种方式开展节能运动,与全面宣传教育、政府与事业单位机构空调温度适当(夏天不能超过26度)等。同时,更加注重能源消耗过程的环境污染,对耗能大、污染严重的项目实施关停并转和改造,推广使用节能、清洁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耗比重,增加天然气、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等所占比重(2006年为10.5%,石油为21%)。

  ——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大替代性能源开发力度。2004年《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将把优化能源结构作为保障能源供应的中心任务,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鼓励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目前的7.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

  ——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基地。2004年,中国已对第一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作出规划,其中,浙江镇海的石油储备基地已基本建成,其余3个将于2009年前后建成。

  ——放宽石油进口限制和实现进口多元化。目前中国对石油石化产品的进口除保留原油、成品油和化肥的非国营贸易配额外,其他非关税措施在2004年均已取消。除继续从中东进口石油外,提高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非洲、拉美等地区进口石油的份额。

  ——扩大能源对外投资,拓宽能源资源来源。今后中国能源发展将从依赖国内资源的“自我平衡”转变到国际化战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近年,中国加大了在俄罗斯、亚太、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能源资源勘探和开发合作,以增加石油供给来源。中国积极推动东北亚能源合作,如建设东西伯利亚——中国——韩国——日本的天然气管道,以及西西伯利亚——中亚——中国——日本的石油管道建设等。

  ——转变能源产业发展方式,由能源领域实行政府计划和行政管制向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方向转变。放开能源价格国家管制和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允许外资企业和民间企业经营汽油零售(设加油站)等。

  3.深化能源合作:国际能源安全的基本出路

  在世界能源安全形势日趋紧迫的条件下,共建能源安全成为21世纪世界发展的共同议题。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能源资源较少和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如中国,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能源保障问题,必须通过加强与各国的能源合作,才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

[page_break]

  (1) 能源合作是化解国际能源供求矛盾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家间联系的日趋紧密,各国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安全而保证自身的安全。在全球能源消费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新兴消费大国之间,虽然在开发利用海外资源方面存在多方面竞争,但在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开发新能源、节能以及环保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国、运输国和消费国之间的对话,少谈一些“威胁论”,多进行交流,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能源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积极与欧佩克、国际能源署等国际能源机构合作,促进国际领域的能源合作与对话。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和组织了一些国际能源论坛,开展多方对话,旨在推动国际能源合作。200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9次APEC能源工作组会议上,中国联合日本和泰国,以能源工作组的名义共同发起以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为主题的《凯恩斯倡议》,对本地区的能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国已经全面兑现有关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的入世承诺。原油、成品油销售市场也按照先零售、后批发的顺序放开,外商可以从事成品油和原油批发、零售业务。目前,位列世界500强的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世界著名的专业化工公司、日韩等国的主要石油石化公司都已在华进行了投资布局。截至2005年年底,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杜邦、拜耳公司在华投资总额已达100多亿美元。

  (2) 鼓励国际能源投资,增加世界能源供应

  目前,世界能源生产及供应已经出现油气行业勘探和开采投资不足、海运及管道运输能力遭遇瓶颈、炼油能力迟滞不前等问题使目前及今后一段世界的主要能源——化石燃料供应增加跟不上。各国能源专家普遍认为,导致当前世界石油剩余产能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近年来各国对石油产业的投资不足。伊拉克战争后,其石油产量并没有猛增,据美国剑桥能源研究所预计,要使伊石油产量恢复到1978年日产350万桶的高峰,还需要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在八国集团能源部长会议上,各国能源部长们已经提出为能源投资提供便利、建立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油气管道运输等建议。各国改善投资环境确保投资增长,加强在能源开采、运输和加工方面的投资,是当前提高能源供应量、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形势的切实可行之策。中国政府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能源投资,近年,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苏丹、委内瑞拉、伊朗等世界各地设立了数十个能源项目,投资达几十亿美元,目每前年获得份额油3千多万吨。此外,中国还利用煤炭资源丰富的特点,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开展“煤化油”工程。

  (3) 加强国际组织作用,完善能源安全体系

  目前的世界能源安全体系成形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由代表石油输出国利益的欧佩克、代表发达国家石油消费国利益的国际能源署以及国际能源论坛等多边对话机构组成。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应对石油危机而建立的石油安全体系已经表现出与当前复杂的能源安全形势不太适应的迹象。例如,过去20多年来,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造成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的原油价格,这种不平等的价格,即“亚洲溢价”损害了广大亚洲国家的利益。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成为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在新的国际贸易格局中,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是一个新的课题。此外,目前的能源安全体系对采取措施平抑油价难以达成一致。国际能源署战略石油储备应急启用计划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和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后启用过两次。许多国家呼吁能源安全体系应更加灵活,保障包括能源运输、市场定价在内的整个能源供应链安全。加强国际能源组织作用,完善世界能源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4) 共同协作,开发可再生资源

  工业革命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目前,核能、水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比较洁净的能源在世界各地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利用。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快能源研究步伐、开发矿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安全政策的核心内容。然而,受地域、时间、技术、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大规模推广利用这些资源还存在诸多困难。开发新能源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中国家力不从心,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取得好成效。中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法律保证。政府通过鼓励企业利用外国政府和企业的帮助,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计划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从目前占能源消耗总量7.5%的比例提高到2020年的15%。2005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国际可再生能源大会,对于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世界能源挑战,调整和优化政策目标,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加深了解,扩大共识,深化多曾面、多领域国际合作,不仅对于解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而且对于实现世界能源供求均衡、助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繁荣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林跃勤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